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第一行書易主,書聖地位不保,真實才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層次

2024-03-07國風

說到中國書法,人們肯定會提及王羲之,即便是對書法了解深淺的人,恐怕也知道王羲之的大名,以及他的經典之作【蘭亭序】,王羲之被後人尊為「書聖」,【蘭亭序】則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對書法的最大貢獻,無疑是挖掘了書法的藝術美,賦予了書法藝術性,讓書法從一門單純的使用技術進階到藝術領域,為書法開辟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對書法的未來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王羲之生前就已經書名大噪,至唐朝由於李世民格外推崇王羲之書法,更是將王羲之的名氣推上了書法歷史的頂尖。滿朝學書者無不宗王,俊秀之氣充盈天下,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已改變了這一現狀,這個人就是顏真卿。

顏真卿在學書之初也是宗王的,但是其後在書法中融入了個人的閱歷和性格,形成了與王完全不同的面貌,就是顏體書法。顏真卿對書法的最大貢獻就是開辟了書法的另一種審美角度,一種雄渾、樸拙之美。

如果說王羲之書法如俊男靚女,那顏真卿書法則如莽漢村婦,俊男靚女高居廟堂,莽漢村婦忙於市井,俊男靚女不多見,莽漢村婦則遍地行走,賞俊男靚女自然令人悅目,然而觀莽漢村婦亦有氣度,發現最普通最自然的美,就是顏真卿對書法最大的貢獻。

顏真卿流傳於世的書跡甚多,其中【祭侄文稿】更是摹本真跡存世,尤為珍貴,這篇顏真卿為紀念安史之亂時戰死的侄子顏季明的泣淚之作,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無價之寶,此作流傳有序,為歷代所寶,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祭侄文稿】一直備受書家重視,很多人將它與【蘭亭序】向比較,更有人認為相比後者,【祭侄文稿】的藝術價值更高,一向推崇王羲之書法的當代書法家張旭光就曾說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祭侄文稿】都要比【蘭亭序】更有價值,如果真要給前人書跡排個序,【祭侄文稿】當居首位。

普遍認為【祭侄文稿】要好於【蘭亭序】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真實,首先【祭侄文稿】是真跡墨本,字跡清晰,保存完整,近乎完美。僅從這一點上就比摹本和臨本的【蘭亭序】要珍貴很多。

另外【祭侄文稿】的情感真實,顏真卿在寫這篇文稿時情緒始終處於高度悲憤當中,這種情緒能夠從作品的內容以及書寫的節奏,筆畫的變化當中明顯的感受出來,最後幾個字一筆而下,讓人深刻感受到作者悲痛至極已不能書的狀態。

而【蘭亭序】所表達的情感一直備受爭議,前半段在敘事,清新自然,後半段卻開始感懷,略顯憂傷,情緒轉變太多生硬,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事讓王羲之當時由喜轉憂,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蘭亭序】是後人拼湊偽作,並非原文。對這種情緒轉換的不理解,是很多人臨習【蘭亭序】無法得其神的主要障礙。從這點上來分析,【祭侄文稿】要比【蘭亭序】更為真實。

再有就是顏真卿的人設比王羲之更為真實,顏真卿忠心報國,剛正不阿,直言敢諫,不為權勢,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他的書法也充滿變化,與他的人生閱歷緊密貼合,真正做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也只有達到這種境界才能夠寫出【祭侄文稿】這樣的偉大作品。

而王羲之的生平則充滿更多的傳聞,有的說他不羈,有的說他風雅,還有的說他謙遜,這些傳聞並不統一,讓王羲之的形象不夠真實,這就是人們很難理解【蘭亭序】當中情緒轉換的原因之一,這種不真實也讓後人很難進入王羲之的內心世界,讓學習王書僅停留在臨摹字型的階段,難以體會他的情感。

從這個角度來講,學王更多的是停留在模仿外形的基礎階段,這也是一部毫無靈魂的集字書【集王書聖教序】被當成寶典的原因。而學顏則能夠真正去探索書法內在的情感表達,也就是書法作品的神韻。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對抒情表意的要求更高,沒有情感的書法作品是沒有靈魂的,也是沒有藝術價值的,從這個要求出發,【祭侄文稿】確實比【蘭亭序】更適合成為天下第一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