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2024 最新展覽來襲,請收下熱辣滾燙的第一現場!|藝術栗子

2024-03-04國風

星期日

2024年3月3日

預計閱讀

5分鐘

晚安栗子

3月第一個周末,798出現了2024年春天第一波畫廊開幕潮。在20余家開幕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春天主題,女性藝術家也是此次的主力。在不確定走向的2024,展覽的豐富性與新鮮度高了很多,這也為新一年開了個好頭。

· 當代藝術再現國家館

· 一個井蓋引發的展覽

· 用繪畫延續生態觀察

· 金文麗的「靜物」劇場

· 95後藝術家「藏貓貓」

· 張正最新個人計畫

· 年輕一代的面孔

· 在「春困」中相互拉扯

· 範西個展:誰在歌唱

· 施羅素任M+資深策展人

· 光之教堂暫停參觀

· 1 ·

當代藝術再現國家館

中國當代藝術再次集體亮相中國美術館,這可謂是2024年最為期待的展覽之一。4月6日至16日,35位中國當代藝術家,35件作品,將在中國美術館一層集中展出。展覽以「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為主題,邀請著名美術史學者、藝術批評家易英教授擔任策展人,王靜、袁佳維任執行策展人,羅旭東任出品人。

從藝術家的年齡段來看,主要集中在70後至90年,這一群體既是當下藝術圈的焦點,也是藝術家代際更叠中非常重要的銜接。這些以架上創作為主的藝術家,很多人都有海外學習或生活的經歷,不同時代和地域的經驗和感受,為創作帶來多元面貌。恰如易英所說:「最終如何看待2000年以來的藝術新樣態,還需要繼續探索。這次展覽是一個可以相對全面地把握和了解這種樣態的機會。」

· 2 ·

一個井蓋引發的展覽

3月1日至31日,臧坤坤個人計畫「拜井」在蔡錦空間展出。題目中的井,並非水井,而是指代城市中隨處可見的井蓋。這種經常容易被人忽略,卻分隔安全與危險的日常物,是藝術家串聯起近期思考的重要元素。

題目中「拜」,既是臧坤坤透過狹窄樓梯爬至位於四樓的蔡錦空間時,產生的內心感受,也是藝術家對於當下的疑問。「藝術機構和個人在面臨時局危機及生死關頭之時,是否也有自己的一口「井」來拜?以及拜求之後是清泉還是汙水?抑或是我們拜的是什麽?希望這個展覽能提出一系列問題可供反思和討論。」

展覽中的作品皆與井蓋有關,同時與空間內遺留的大型電腦床共生。井蓋上的防滑條理解為無限迴圈的符號、纏繞的繃帶視為有機體向外延伸的觸角、工程用通風管與繪畫並置構建新的空間切片……以城市路面井蓋紋理為底本作為反復描繪和語法研究的物件,最終呈現了另一種五味雜陳的、怪誕且陌生的甜膩和裝飾。

· 3 ·

用繪畫延續生態觀察

3月2日至4月13日,丹丘畫廊展出張新軍個展「作物」,呈現一件場地訂制裝置【索引地段】以及幾組繪畫作品。本科畢業於川美油畫系,研究生畢業於央美油畫系,但張新軍近年的展覽多以裝置、雕塑呈現,此次透過繪畫展開對土地、生長及環境的討論。

對「生存狀態」的觀察,貫穿張新軍不同時期的創作實踐,【索引地段】延續了他持續關註的農耕文明與城市文化之間矛盾又共生的張力關系。春節便在丹丘畫廊一層下沈空間布滿土壤和小麥種子,上面覆蓋城市景觀中常見的下水井格柵。種子隨著展覽的進行發芽生長,城鄉結構變革中生命個體的處境動態呈現。

繪畫是張新軍延續這一關註點的重要媒介。麥子、棉花、土塊、煤塊,這些與土地息息相關的元素包裹在容器內,容器可以看作是肉身的替代。這種平實直接的語言喚醒塵封的記憶,這也是張新軍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與理解,透過這種方式與逐漸消失的日常經驗再度建立連線。

· 4 ·

金文麗的「靜物」劇場

3月2日至4月9日,A26×玉蘭堂在A26空間推出金文麗個展「靜物」。藝術家在這一獨特的空間內,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場景——透過被操縱和表演的木偶,創作了一個交流劇場。

金文麗現居杭州,為了此次展覽,她特地寄來了一些她的「模特」到北京,共同參與到展覽之中。金文麗從小就有收集小物件的習慣,無論是玻璃球還是火柴盒,而在本科的四年陶藝創作經歷,又激發了身體與器物之間的觸動關系。

2017年馬德裏之旅,徹底將古典手工藝品和玩偶帶進了金文麗的世界。玩具是金文麗創作的參照物,這些不會動的靜物,卻有著靈動的生命感。帶著歲月痕跡的玩具,與敘利亞風格的斑駁墻面,共同講述一個個奇特的故事。(攝影:林半野@AGENY PAY 圖片致謝:A26空間)

· 5 ·

95後藝術家「藏貓貓」

3月2日至4月1日,何海昱個展「藏貓貓俱樂部」在伯年藝術空間舉辦,王垚力擔任策展人,劉玥擔任策展助理。何海昱1996年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2018年本科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2022年碩士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

「藏貓貓」是一種家喻戶曉的民間遊戲,展覽題為「藏貓貓俱樂部」,源於作品中對於「藏貓貓」遊戲的提及,將「俱樂部」這種社交場所與「藏貓貓」並置,產生的戲劇性效果恰好貼合何海昱創作中的幽默與諧趣。

作為95後藝術家,何海昱更關註自身感受對於畫面的投射。她對出現在社群網路中荒誕的、碎片化的、令人發笑的生活化影像「再處理」,畫面內容圍繞「生活」與「幽默」展開,采用極具戲劇性和虛構性的敘事編排,創作了以「木頭人」為主體形象的一系列繪畫作品。此外,樹木、動物也是她作品中極為重要的靈感元素。

· 6 ·

張正最新個人計畫

3月2日至4月1日,張正個展「昨夜黑日閃爍」在伯年藝術空間展出,高雨萌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近期創作的一系列雕塑及裝置作品。張正,1992年出生於山東濰坊,2017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23碩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張正在創作中以想象和直覺來理解與轉述現實,他將對於過往經驗、記憶的解讀與誤讀以深層次、象征性的符號語言進行轉化,從而探索和表達人與欲望之間復雜關系的流動性,以及集體無意識的深層原型。

在近作中,張正逐漸脫離雕塑傳統的造型語言與構成方式,開始更多地選擇有著特殊意指的現成品作為創作材料。銜尾蛇這一古老符號多次出現在張正的作品中。他將銜尾蛇的形象與杜尚在【自由車輪】中所使用的一類現成品相結合,再度回應這一語境與意義生成間的悖論存在。

· 7 ·

年輕一代的面孔

3月2日至4月9日,「肖像——年輕一代的面孔」在玉蘭堂(北京)展出,展出31位元藝術家的作品。肖像不是指簡單的人像,而是一切之像。展覽同時可以理解為青年藝術家群像,在亟待80後,尤其是90後藝術格局大浪淘沙之際,此次展覽具有特殊意義。

眾多青年藝術家開始頻繁在展覽中出現,我們需要在宏大的世代肖像的背後,去看那超越世代的肖像。當這些散落的肖像匯聚一堂,形成了一種系統性的歸納與小結。盡管我們以「年輕一代」作為一個時代的意象,並已初露鋒芒,但誰才是時代的未來之星?這也是展覽所提出的思考。

· 8 ·

在「春困」中相互拉扯

3月2日至4月7日,群展「春困」在拾萬北京空間展出,孟憲暉擔任策展人,11位藝術家參展。以「春困」為名,借豐富媒介展現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恣意的思想延伸如何成為回應現狀的出口。

春至,是困倦、困境,也是困惑。這是當下大多數人的狀態,也是「春困」所試圖探討的「束縛」與「掙脫」間的相互拉扯。「春困」集結了不同代際、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女藝術家,但策展人並不希望將性別作為一個過於突出的議題,盡管性別所帶來的感受必然會呈現在作品之中,藝術家以揭露、掙脫的方式用作品做出回應。

從繪畫、雕塑到裝置,多種媒介與思考方式讓展覽豐富且新鮮。在近些年新藝術家頻出的階段,這一展覽中的多個代際藝術家齊聚,為2024年的春天帶來新氣息。

· 9 ·

範西個展:誰在歌唱

3月2日至4月7日,範西個展「誰在歌唱」在CLC畫廊舉辦。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範西是歸類為攝影藝術家的,此次展出的一系列雕塑、裝置作品,不禁讓人回想起藝術家畢業於央美雕塑系的求學經歷。

此次個展中,依然能夠看到攝影在作品中的影子。孟憲暉在展覽文章中提及:「從創作之初,範西就常強調自己的照片是‘做’出來的,這揭示出她貫穿始終的創作方法,日常積累大量親手拍下的圖片素材,在電腦上借助軟體篩選、觀察、疊加、塗抹。」藝術家延續了之前的創作手法,在用新的媒介,以及新的空間關系,深入丈量觀看的尺度。這種試探與角力,正是新展有趣的地方。

· 10 ·

施羅素任M+資深策展人

2月27日,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今日宣布任命施羅素(Russell Storer)為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該任命由2024年3月11日起生效。施羅素將在制定策展策略及計劃方面擔當關鍵角色,他會協助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鏈(Doryun Chong),管理博物館的核心工作,包括收藏、展覽及研究,並在M+三大重點範疇,即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視覺藝術方面負起監督和協調的責任。

· 11 ·

光之教堂暫停參觀

近日,茨木春日丘教會釋出重要通知,因長期服務的誌願者普遍年事已高、教會經營出現虧損,在缺乏足夠的人手和資金的情況下,無奈宣布全面暫停光之教堂建築參觀活動。目前教堂仍接受信眾前往周日禮拜,需要提前預約和接受定員安排。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品,位於日本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

文字|藝術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