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千裏之「樂」會瓷都

2024-03-26國風

3月23日下午,由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樂團的五位中青年音樂家組成的「地平線浪漫樂團」來到千年瓷都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修繕一新的小劇場,與該校陶瓷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徐輝副教授,進行了一場有關音樂藝術和陶瓷藝術的有趣對話。

活動現場。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 供圖

滬贛兩地的學者、藝術家用進行了一場題為「飛翔的瓷器——中國陶瓷藝術與中外音樂藝術的交融共生」的藝術對話。

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手工藝專委會副主任和寧波市越窯青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徐輝介紹,中國陶瓷早在唐代就已飄揚出海,遠達歐非拉美。而在歐洲,中國瓷器在17世紀巴洛克時期前後,就已進入繁盛時期,以至於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就出現了力圖仿制中國瓷器的熱潮。與此相對應的是,歷來崇尚「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中華民族,最早從唐代就開始接受包括音樂在內的西方文化藝術的傳入。例如西方的「景教」聖詠頌唱在那時就傳入中國、大鍵琴等西方樂器在元朝就進入了中國朝廷、清朝初年則在宮廷上演過義大利作曲家皮欽尼所作的喜歌劇【切奇娜】。

「地平線浪漫樂團」的領銜人、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李瑋捷同樣認為,單純討論「華樂西去」與「西樂東來」的孰先孰後,雖有一定的學術意義,但人們更重要的是應該看到,無論是陶瓷藝術和音樂藝術,也無論是中國陶瓷和西方音樂,它們都是蘊含和溝通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因而它們像人類的生產工具、科學技術一樣,天然具有不可或不應阻擋的交流性、相融性、變異創新性。

那麽當今中國陶瓷和西方音樂兩大藝術門類是否還能交融共生、迸發異彩?

李瑋捷表示,不管是聆聽西方經典音樂作品,還是細品中國優秀陶瓷作品,人們都可以強烈感受到它們充滿著空間感,以及在它們流動的音樂表達和凝固的畫面表達中所充滿的律動與節奏感。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創造了音樂藝術與造型藝術的有機統一和獨特美感。

而徐輝也生動印證說,在巴洛克時期著名畫家喬治·納普頓繪制並在後來燒入瓷器的【第六男爵鮑徹·萊肖像】畫中,雖然只見主人公鮑徹男爵正準備用一柄銀勺往一只潘趣碗舀酒,但觀眾卻可從中感覺男爵舞蹈般的手勢和聽到那酒入碗中的聲響。這可視為形體、聲音即空間、律動相融於瓷器的又一力作。至於現代,徐輝用他和許多同行在自己的創作中,除了紮實的生活基礎和深沈的藝術思考,常在「貝多芬」的壯偉旋律中「獲得」力量,也常在「莫札特」的優雅舞曲裏「把握」節奏,並將它們「凝固」於瓷器畫面,並由此創造出了一件件精品新作,得到中外青睞。由此亦可見,只要有心有意有作為,當今中國陶瓷和西方音樂兩大藝術門類是完全能夠交融共生、迸發異彩的。

在徐輝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的論述過程中,李瑋捷和他浪漫樂團的夥伴們,則充分發揮他們特別擅長的「手上功夫」,分別對應演奏了【來自格拉納馬的信】【非洲舞曲】【巴洛克與藍調】【拉丁舞曲】【墨西哥小調】【茉莉花】和【瀏陽河】等具有爵士風格的樂曲,將全場300多位音樂和陶瓷藝術專業師生的思緒,帶到了中國陶瓷曾經和當下依然活躍著的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