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老子告誡【道德經】的修行真諦,要徹底顛覆道法自然的規則!

2024-01-22國風

「素說經典 I 道德經 I 第13章」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麽有些人抽煙喝酒卻能長命百歲,為什麽有些人生活自律卻疾病纏身,為什麽一些人明明修行很精進,卻仍然難以進步?【道德經】中所謂道法自然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麽?怎樣才符合道家性命雙修的真諦?一個人不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只想遠離疾病健康生活又該怎麽做?

這是【道德經】中最重要的一段話,如果你沒看懂,就會誤解整部【道德經】!老子在這一章徹底推翻道法自然的觀念,卻也說出了領悟【道德經】的真諦,這世間萬物都因為順應道法自然而生,那人豈不是天生就道德兼備、本自具足嗎?可是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麽,又失去了什麽呢?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生之、德之、長之、育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

首先來說「道生之,德畜之」,在前面的章節我們講了道生萬物的自然法則,這世間天地萬物都生於道體太一,也就是「道生之」,然而萬物不止要生,更要生長,我們看這普天之下的萬物,想要茁壯的生長,都離不開道法自然的滋養,然而要想長生不滅,就更需要深刻理解道法自然的規律。

老子說「德畜之」,「畜」在這裏是培養、養育的意思,所以「德畜之」,也就是說道體所生的世間萬物都要依靠「德」來養育,上一章我們說過,「德」在【道德經】中的真實含義,就是順應道法自然,與道法自然之萬物和諧共處。這裏老子又再度說明,道體太一、道法自然賦予萬物生命僅僅是個開始,能出生並不代表能成長,更不代表能活下去,所以還需要遵從道法自然才能得以生長。就如同一個孩子生下來沒人管他,養育他,他也活不了。

我們看剛出生的嬰兒都非常單純天真,餓了、困了、病了、只要有任何的需求,就會大哭不止,嬰兒的哭鬧實則都是為自然真我而發聲,都是毫無掩飾的自然真性情,這才是真正順應道法自然的行為。

然而人長大之後呢?變得想哭不能哭,想笑不敢笑,開始壓抑自然真我,言不由衷、思前想後、畏首畏尾。這樣是不是就違背道法自然的需求和真性情了呢?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了對吧?「憂思悲恐驚」對應著「心肝脾肺腎」,哪一種情緒出了問題,就會顯現在哪一個臟腑之上,所以道家才認為,百病生於心氣。在之前上古練氣法一期素樸曾提到,氣血是一體的,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才會有氣滯血瘀的說法,那麽一個人心態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氣不順暢,進而引發血脈淤堵,一切有違道法自然的情緒壓抑,就會導致人百病叢生。就例如癌癥患者,幾乎都是情緒壓抑,心胸狹隘,郁郁寡歡之人。

然而一個真正心胸豁達的人,多數時候即便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也很難患上這類疾病。這就是為什麽人有些人既抽煙又喝酒還能活個99,而有些人煙酒不沾卻早早就沒了的真相。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遵從道法自然的心念,對於修行和不修行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之所以道家主張性命雙修,包括佛家讓人斬掉貪嗔癡慢疑,都是直指讓人恢復道法自然的本心,只有恬靜虛無才能真正明心見性。

在【莊子·天地篇】中說「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這段話是莊子承接老子【道德經】中,道生有無,有無相生,太一從無形無相,到生出萬物的關鍵所在。其中「物得以生,謂之德」,更是對老子 「道生之,德畜之」的深度認同。

與此同時,莊子還進一步提出了萬物得一以生,意思是指萬物皆順應道法自然,從而得道體太一,也就是得先天之氣而生。那麽既然說人是順應道法自然,從而得道體太一、先天之氣而生,那人豈不就是生而有道,生而有德的嗎?就如同我們前面所講的,我們生而為人本是單純天真的,如同佛家所說是本自具足的,那究竟是什麽讓我們從有德變無德,從本自具足到迷失自我了呢?

隨後這段「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簡直是說出了道家性命雙修的究極真諦。我們在前面章節反復強調,道體太一是陰陽相間混沌虛無的狀態,其中以氣為調和陰陽的根本。雖然老子為了闡明道理,強行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分出了陰陽和氣,但我們反復強調這個陰陽,實則是一體兩面相互轉化、親密無間的。所以我們修身體,修命功,想要返還先天之本源,就要深刻明白,只有以先天之氣來調和陰陽,平衡陰陽,才能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莊子才說「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所謂的「形」也就是一動一靜的根本,靜則混沌虛無,動則能生萬物,所以我們要明白生成萬物的理法規律,就是先天之氣的運轉。所謂的「形」呢,我們在【素說道德經】第11章講過,在上古青銅器銘文中有一個像風像雨又像雲,代表先天之氣的三撇氣。

這三撇左邊是一個「幵」字,代表著平衡的意思。所以「形」字在這裏的含義就是指,不斷運轉、調和、平衡萬物的先天之氣。

在【莊子·知北遊】中又說「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也就是說,所謂的「精氣神」,其中精和神都生於道體,精為萬物之本初,神為萬物之本源。而形生於精也就是說,推動先天之氣不斷運轉平衡萬物,依靠的就是精。

莊子這段話可以說是直指道家修煉精氣神的根本,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其中從練精到化神,實則就是從本初復歸於本源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人本初時天真自然,到後來逐漸迷失蒙塵,到最終找回本源的修行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就全靠先天之氣的運轉來平衡,這更是深入闡明了老子「沖氣以為和」的根本原理。

那麽「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形代表先天氣脈,而體代表後天血肉,由先天之氣化作後天之血就是虛實相生的道理,雖然氣虛無而血實有,兩者的法則完全不同,但我們說氣血實為一體相輔相成,只有氣血調和,人才能百病不生,只有百病不生,人才能心神安寧,只有心神安寧,人才能明心見性!

所以莊子認為,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性,都是相輔相成的,被病痛折磨的人心性自然無法安定平胡,心性不好的人自然會招來病痛折磨,唯有順應道法自然,在先天之氣的平衡之下,才能真正達到性命雙修的境界。所以一切修行的方法,都應當以平衡先天之氣為基礎,以道法自然為根本。

這也就是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的真諦。萬物生於「道」長於「德」,都要受到道法自然的生養哺育,同時以先天之氣在其中平衡調和才能成大勢,才能有勢不可擋的發展!只有深刻明白道法自然的規則,並且順應先天之氣的平衡,才能「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這世間的自然萬物,莫不以遵從道法自然為生的根本,莫不以貴重道法自然為長的動力。

當我們明白了心性與身體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後,在回頭來看前面的問題,人和自然萬物一樣,都是順應道法自然而生,可最初本自具足、天真自然的人們,為什麽會迷失本來的面目呢?

儒家經典【中庸】開篇便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與道家一樣,儒家同樣也提出了自己的性命觀點,就是把性命的關系歸結於天,以天命來定義人性,在儒家看來,人自出生之日起,本性就被天命所束縛,所謂率性,也就是遵循本性,然而本性被天命所束縛,也就不是真的自然本性了,但這才是儒家的為人之道,被天命所束縛的為人之道。當然,即便你沒看過【中庸】,沒聽過這段話,也一定聽過諸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以及「天命難違」等諸多章句。素樸並非刻意針對儒家,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儒家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華夏文明數千年,其主張的道德體系,確實固化了社會的階級地位,束縛了人的自然天性。

在法度之外,人們被一層無形的社會關系所裹挾,不得不被迫變得中庸!人的本性到底有沒有被天命所束縛,我們尚且不談,但它一定被階層所束縛,被領導所束縛,被父母所束縛。從父母以自我為中心,將意誌強加給孩子的時候束縛就產生了,從孩子畏懼父母責備,所講出的第一句言不由衷的話、第一個謊言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也正是因為這些束縛,才使得人們收斂自然天性,壓抑天真情感,最終因為情誌失調,從而導致疾病叢生。前面我們說了性命相輔相成,性命雙修的重要性,而因為儒家觀念束縛所導致的性命不合,則是讓人迷失自然真我的罪魁禍首。

然而老子卻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首先來說「爵」是商周時期喝酒的禮器,是非常尊貴的象征,例如古代帝王常給有功之人授予爵位,封官加爵。所以爵也是尊貴的象征。而「夫」字,我們在之前的【道德經】中也多次提到,夫是為了捍衛道法自然,而敢於逆天行道,不斷將違背道法自然的人事物推翻,從而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那麽,前面老子說萬物生長離不開道法自然的統禦,那我們是不是應當以道法自然為尊,以順應道法自然為貴呢?道法自然竟是如此的尊貴,可大丈夫卻不以道法自然為尊貴,或者說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道法自然這個概念。也正因為如此,大丈夫才能一直保持自然,才是真的順應道法自然。老子這段話可以說是徹底否定了儒家「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觀點。

在老子【道德經】的世界觀中,包括天地萬物都生於道體,都在道法自然的統禦之下輪轉,可是即便道法自然如此尊貴,大丈夫卻連道法自然都不放在眼裏,因為老子認為,一旦你心中執著於有一個道法自然的概念,你就會被這個道法自然的概念所束縛,也就不是真正的自然而然了,所謂道法自然的概念,實則是要人們順應本心真我,不造作不刻意為之。就像嬰兒一樣饑來食,困來眠,嬰兒是最符合道法自然的,而嬰兒也根本不知道什麽是道法自然,所以老子才說要「復歸於嬰兒」。然而在道法自然面前,天命又算的了什麽呢?道法自然都不應該成為人的束縛,又何況區區天命?

「故生之、德之、長之、育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所以說, 即便世間萬物的生長,孕育,成熟,乃至最終顛覆,都離不開道法自然的統禦,道法自然卻也根本就不是實有的一個東西。萬物之生而不知有道法自然的概念,萬物之長更不會被道法自然的觀念所主宰。

老子深知自己在道篇講了太多關於道法自然的道理,所以在道篇將要結尾的時候告誡人們,道理聽過了就要忘掉,因為理論和實踐之間,永遠只差一個好的方法,我們要學會將道理融會貫通並且轉化為方法靈活運用,這時候就不需要再執著於道理本身了,不要讓道理成為我們的思想束縛和行為包袱,要勇於實踐才能出真知。就如同佛說法如筏喻者,以手指月指非月一樣,一切道理都只是過河的船,都只是指著月亮的手而非月亮本身。

此時我們再回頭看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道是可以言說的,但又不是以往人們所說的道,名也是可以言說的,但又不是以往人們所理解的那些名的含義,正因為能說出來的道,就已經不是那個道了,所講出來的名,也只是個假名而已。

悟空者不執空,看空者不說空,無相者不說無相,說無相者既著相,真理永遠是相互通達的,所謂道法自然,就如同【金剛經】中的三句義一樣,老子說道法自然,既非道法自然,是名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