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宋代三國詩詞研究

2024-01-24國風

兩宋可謂是中國封建時代的輝煌時期。在物質水平、科技水平展現出了顯而易見的發展的同時,宋代的各項政治、社會制度、各類學術,以及包括文學在內的文化也都趨於完備,擁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士大夫獲得了空前優渥的社會地位,這也促進了其文學創作。

就韻文而言,宋代詩詞的建樹是不可小覷的,二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據了極其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位置。

宋代詩歌註重反映社會現實,題材、風格較唐代傾向於通俗化,顯露出了宋人在「宋人生唐後,開辟真難為」的窘境中於詩藝上的竭力探索,其創作中不乏能頡頏唐人者。

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等人為代表的「江西詩派」更是成為了宋代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而詞在宋代達到巔峰狀態,出現了如柳永等專力寫詞之詞人。

而自晚唐五代以來的詞風經由有「北宋倚聲家初祖」之謂的晏殊、被清人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認為「深婉開少遊,疏俊開子瞻」的歐陽修等人的改革,以及蘇軾、辛棄疾等天才詞家對詞風格以及內在精神的改造。

周邦彥等人對詞在章法、句法、煉字和音律等方面的探索,詞體呈現出空前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多種多樣的審美風格,為其後曲等其他韻文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兩宋間經歷了慘痛的「靖康之難」,在此之後,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大量文人的人生也發生了轉折。面對時勢的劇烈動蕩。

社會充滿苦難憂患,南宋詩詞就不可避免地被灌註了創作主體的愛國熱情,以及救亡圖存、抗戰復國的遠大誌向。

如辛棄疾、陳亮、劉過、劉克莊等人,其詞大多充滿氣勢,往往以斬截痛快之語直抒胸臆,展現了雄放、恣肆、粗獷的詞風 ,其面貌與晚唐五代詞和北宋詞大為不同,這其中便不能說沒有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影響。

而南宋又在與蒙古漫長的對抗中最終亡於對方,宋末文人不得不身經亡國的創痛,倍感人生悲涼。

蔣捷等人「將舊家風景,寫入閑話」,抒發故國之思 ,汪元量等被俘者撰寫「宋亡之詩史」記載所見所聞以及遺民的心路歷程。

而如文天祥等親身參與起兵抗元之人則也以詩詞來記錄自己的奮戰際遇,剖白對於侵略者堅貞不屈、血性不泯的堅強意誌既為宋代詩詞畫下了一個光輝的句號,也為後人留下了可貴的精神財富。

而在前述堪稱卷帙浩繁,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詩詞創作之中,有相當一部份與三國這段歷史相關。正如唐人所言:「歷代興亡億萬心,聖人觀古貴知今。古今成敗無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中國傳統文人一向有著追慕前賢,回看歷史,感慨興亡,並將其訴諸筆墨之心 ,而部份詩人更是或身兼史館編修之職,或因職位或家庭因素能接觸到大量歷史著述。

對歷史的重審,既是古代文人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其發泄個人情感,展現個人學養,以及體現「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的社會責任感的途徑。

而在這些包蘊了宋人濃郁歷史意識的詩詞作品中,不無提及、關註,甚至專題吟詠三國之人物、事件、地點者。

三國(狹義上為 220 年-280 年,廣義上則有 184 年、190 年或 208 年-280 年的不同觀點)時代無論對於後世文人雅士抑或坊間婦孺而言,都稱得上是一個富有魅力、人才輩出的時代。

其時群雄逐鹿,戰爭不斷,人們在飽受痛苦的同時,部份風雲人物也獲得了施展才智的廣闊空間。

割據天下的曹操、劉備與孫權展現出君王之材,而其麾下亦聚攏了大批如關張這樣能征善戰的威猛之將,如諸葛亮、周瑜這樣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 以及如建安七子這樣摛翰振藻的文學之才,人物「武勇智術,瑰偉動人,而事狀無楚漢之簡,又無春秋列國之繁,故尤宜於講說。」

時代的動蕩,英傑人物的交鋒聚合,乃至事件的簡繁得宜,使得這一時期屢屢成為文人追思,想象與演繹的物件。盡管從時間延續長短來看,三國時期略顯短暫,但又有其特殊性,即在短暫的時間內湧現出了諸多著名英豪以及讓人熱衷於傳誦的大小傳奇。

這些都是文學天然的滋養,催生了如三國時的詩賦和鼓吹曲詞,自晉代以來的官修史書與民間稗官野史,以及其後詩詞題詠及話本說唱曲藝等等,宋人亦不會忽略這一題材的富礦。

宋代詩詞作品中如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更是千古佳作。

以蘇詞為例,該詞對赤壁景物的描繪,對昔日周瑜俊朗英武、功勛卓著、與美人相得益彰的贊美,以及最後將主體「我」帶入詞中,把「歷史和現實、景與情、人與物,都一齊昇華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的昇華,讓全詞情懷激蕩而涵義雋永。

該詞卓越的藝術價值使得在歷史真實的赤壁故跡,即「武赤壁」外又出現一「文赤壁」,後人亦前赴後繼來此感受昔日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的蘇軾那顆飽受冤屈而能自嘲自寬、百感交集的心靈,將周郎與東坡結合起來進行創作。

「從大文化的廣闊視野進行觀照,人們所說的‘三國文化’實際上是一種世代累積型的文化,它是漫長歷史時期中民眾心理的結晶 ,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而兩宋的三國詩詞正是這世代累積型文化的組成部份,其在是「果」的同時也為「因」,繼續對後續相關產物, 如明代小說【三國誌通俗演義】等施加影響。

但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雖然已經有無數前人對宋代詩詞進行過研究,但針對其中與三國相關的作品的研究並不多。

或是將目光集中在如蘇辛、陸遊等著名文人之上,或是將宋代三國詩詞只是作為兩宋詠史懷古作品中的一部份簡略提及,專門講宋代三國詩詞進行深入研究的可謂少之又少。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於宋代三國詩詞的藝術價值進行充分發掘,為詩詞史研究的完整略盡綿力,如對於宋前三國詩詞已取得的成就。

宋代三國詩詞的範圍、數量,與同時期其他作品如話本、雜劇的比較,與前朝類似題材作品的比較加以探索,對具體作家作品進行整理,同時有必要揭示其作品與創作的時代背景,尤其是文學發展背景之間的聯系。

如宋人個體的胸襟懷抱、政治見解,以及其所面對的風雲變化、福禍升沈與三國詩詞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宋代詩詞公認的藝術特色, 如宋詩中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如江西詩派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等主張,在三國詩詞之間有著怎樣的體現。

並且希望透過對大量作品的爬梳,可以提煉宋代文人在面對三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時所表達的固定搭配、常用意象等等,進而梳理這些與前代作品有怎樣的繼承關系,對後世作品存在怎樣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