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海清母親甘娟:低調的名門後裔,女兒是「國民媳婦」,祖宅成景點

2024-04-12國風

現在要提起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我們想起的都是十指不沾長春水,每天讀詩弄花的女子。

可是甘娟作為真正的大家閨秀卻沒有享受過大小姐的富裕優渥的生活。

海清的母親甘娟是甘氏家族的後代,這一家族早在清朝的嘉慶年間就開始了輝煌的歷史。

可是等到甘娟出生時,家族卻已敗落,還曾因為戰火到處逃難。

但就算生活再辛苦,再波折,家族多年歷史留存的底蘊讓甘娟的骨子裏保留著大家閨秀的風範。

女兒海清的成長和發展也離不開母親和整個家族的培養和熏陶。

那甘娟究竟經歷了什麽,她和女兒海清之間又有著什麽樣的故事呢?

坐落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的「甘家大院」就是甘娟從小生活的地方,它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甘熙之父甘福所造,俗稱「九十九間半」。

但對於甘娟來說這裏就是她的家,裏面記載著自己年輕時的回憶。

當年甘娟出生時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可她生不逢時,恰好趕上家族沒落。

她的哥哥們曾經都有專門的奶媽,可到甘娟這裏時卻什麽都沒有。

由於家裏的特殊情況,甚至甘娟從小就被放在別人家裏寄養寄人籬下的生活對於一個年幼的小女孩來說並不好過。

後來國家遭遇戰火,為了活著甘娟就跟隨著一大家子逃難來到了重慶,臨走之前家裏人把所有的家當全部留給了下人們,讓他們保管。

可等到戰火結束之後,他們從重慶回到南京卻發現家中的一切都被洗劫一空。

這時甘家人只能重新整理房屋,從頭開始。

後來甘娟漸漸長大,被父親分配到工廠裏去做學徒,在和丈夫成婚之後又經歷了分房子等一系列的事情。

那時甘娟的生活中並沒有什麽風花雪月,在她的心裏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生存。

之後甘娟就迎來了女兒海清。

在海清的記憶裏,自己家裏的經濟條件非常不好。

那時的甘家大院不像現在這樣整齊有規劃,只是一條街上零零落落的幾棟房子。

年幼的海清小時候最怕下雨,因為家裏沒有雨具,也沒有雨鞋。只要下雨都是海清的同桌把她送回家的。

可盡管生活條件不好,甘娟還是把女兒教育得很好。

她把自己從小在家族中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也同樣傳承給了自己的女兒。

那時國家的獨生子女費用是五元錢,甘娟就把這些錢存起來。

「這些錢留給你以後上大學用。」

在甘娟的腦海裏,從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她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她一定要讓海清讀更多的書,走得更遠。

小的時候海清還會趴在外公的身邊看他畫畫,一邊看一邊磨墨,磨得滿臉都是墨漬。外公畫好之後就貼在墻上。

外公就會笑瞇瞇地對海清說: 「這些外公要賣掉的,賣掉之後給你買橘子汁。」

但海清的童年也是一個充滿規矩的童年,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外婆會逼著海清抄寫【朱子家訓】,可貪玩的海清不想練字。

只要海清一偷懶,外婆就會假裝拿著「針」戳。直到現在海清的腦海裏還記得那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除了外公外婆,甘娟對女兒的教育也非常嚴格。

當海清沒有坐相時,她就會親自動手教育女兒。

無論是海清吃飯時把腿擡起來柱在了椅子上,還是在吃飯的時候倒筷子,只要甘娟看到就會一巴掌打在海清身上。

在她的心中,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女兒變得更好。

但甘娟不知道的是,如此嚴格的教育方式卻讓女兒產生了束縛和不自由的感覺。

曾經海清特別想離開家,被長輩完全否定的批評式教育和挫折式教育讓她無法喘息。

那時海清不知道母親這麽教育自己是因為自己真的做得不好,還是為了鼓勵自己。

但曾經的那些訓斥還是一直盤旋在海清的腦海之中。

所以現在海清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她都是以鼓勵為主,她不想要自己的孩子也在批評和否定的環境中長大。

曾經的甘家可以說是「往來無白丁」,甘娟的四叔、海清的四外公就是著名的戲曲大師甘律之。

家庭中濃厚的藝術氛圍也給海清帶來不小的影響,讓她從小就對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段經歷也間接地引導海清走上了藝術的道路。

海清長大以後成功進入到北京電影學院學習表演,從南京來到北京,真正離開家之後海清才意識到母親的不容易和家庭的溫暖。

那時北京電影學院的學費是五千元,甘娟知道以後毫不猶豫地給女兒交了學費。

上大學時有很多同學覺得海清非常用功,她說道: 「其實不是我用功,我是心疼我媽花的這五千塊錢。」

一想偷懶時,海清就會想起媽媽掙錢的不容易,立馬她就會打起精神努力學習。

除了年少時的教育和上學時的照顧,甘娟和女兒之間也有著許多的趣事。

有一次甘娟去北京看女兒的演出,結束之後本應一起回賓館,但是海清要幫忙收拾道具準備第二天的演出,所以女兒就讓媽媽自己一個人坐公共汽車回去。

可是等到海清回家時,甘娟還沒有到家。

這讓她急得不得了,因為之前學校周圍有許多搶劫事件,她害怕媽媽出事,而且打電話也不接。

情急之下海清撥打了110,但警察卻以不到24小時的理由沒有立案。

就在這時,甘娟開啟了賓館的房門,看著女兒哭花的臉她還非常的不理解。

原來甘娟沒有等到公交汽車有肚子餓,便直接打了個車去吃飯了,沒想到女兒這樣著急。直到今日還請都沒告訴媽媽自己報警的事情。

畢業之後海清接拍了許多的電視劇【玉觀音】【雙面膠】【落地,清開手機】【王貴與安娜】等等,讓她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演員。

女兒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也有人會問甘娟: 「你女兒怎麽這麽優秀啊,她哪來的細胞啊?」

甘娟就高興地說 :「隨我啊,我年輕的時候……」

原來甘娟年輕時非常喜歡跳舞、打排球等各種各樣的運動,還經常參加各種文藝活動,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藝術家。

可是在那個年代,甘娟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她也從來沒有和別人談論過自己的理想。

或許曾經那個活潑陽光的甘娟漸漸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她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寄托在了女兒的身上。

看著女兒如今的樣子,也許甘娟也彌補了遺憾。

雖然甘娟的生活經歷過磨難,但是在她身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那份大家閨秀的優雅與從容。

甘娟的衣櫃裏有著各種各樣的帽子和手套,有夏天的薄手套,也有冬天的皮手套。

她還把自己的每件衣服和什麽帽子、手套、絲巾的搭配都要標記好,每天出門無論遠近,都要帶上首飾。

十月份的時候甘娟就帶上了自己的皮手套,海清對她說: 「十月份你帶手套幹什麽?」

甘娟也會傲嬌地回答: 「你管我。」 海清又問那你今天怎麽不戴帽子,甘娟小聲地說: 「今天風大。」

對於海清出門不修邊幅的樣子,作為母親的甘娟也表示不理解。

其實在母女互相調侃的背後是甘娟對自己的堅持,在她心中這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尊重。

其實甘娟這樣的舉止也是受到了她父母的影響,父親所有的照片穿的都是西裝,三四十歲就拿著文明杖。

從甘娟有記憶開始母親也一直都會化妝,就算每天家裏沒有人。

就算已經90歲的高齡,母親也會自己描眉毛,會用睫毛膏把自己的鬢角染黑,會塗上口紅。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融入生命的一部份。甘娟從小耳濡目染,也變成曾經的父親和母親。

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甘家大院也變成了現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處景點。在開園參觀的那天從未在大眾視野面前曝光的甘娟也來到了自己曾經的家。

在這裏留存著她對自己童年的回憶,這不僅僅是一棟棟房子和景觀,更是甘娟曾經的生活。

如今女兒的事業和家庭都穩定下來了,並且海清的影視劇作品都反響不錯。

她精湛的演技一次又一次征服了觀眾。

或許甘娟沒事時也會在家看女兒演的戲,看著這個一步一步走得更遠的驕傲。

回看甘娟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的色彩,出生在名門望族的她卻沒有享受過大家族給自己帶來的好生活,反而自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但是她並沒有因為生活的磨難就失去勇氣,反而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並且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優雅,而那份氣質是來自甘娟的骨子裏的。

歲月不敗美人,雖然自己年輕時吃過苦,但她依舊培養出海清這樣優秀的孩子。

在海清的身上我們也可以隱約看到甘娟的影子,那是母女之間的感情和血脈的傳承。

往事如煙,抖落了一地的風塵,歲月於我們終究是落花流水兩無情。

時光帶走了曾經嬌美的容貌,也帶走了曾經經歷的苦難,如今只剩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和親情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