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讀【山中書】,攻心中賊 | 李發模詩集【山中書】讀後感

2024-03-13國風

【山中書】的封面,清新淡雅,不屑於喧嘩。2024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是李發模先生年過「古來稀」詩歌創作的持續探索和追求,「山中春秋」「靜渡塵世」「字畫如龍」「哭笑有因」四輯,僅看這幾個概念,可窺詩作的調性和意味,不斷深化作者用語言文字搭建的「發模詩界」,引導讀者循著詩句描繪的圖景、勾勒的圖式進入其詩的精神境界而有所「得」、有所「悟」。

翻開【山中書】,讓我們來感受一個具象——「竹園村」,這是一位詩友擔任「第一村支書」而「脫貧」而「鄉村振興」,且「故事多多」且「煙火濃郁」的一個山中村寨。李發模先生妙筆生花:「竹園村在天上/天上有人寫文章嗎?那雲一紙/那霞一請柬,那雷/一聲聲‘請’!星月的文字都認識嗎/雨雪的墨水,晝夜的文具盒/是哪位學生的」。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和詩友李健風有同感,即「意境空靈,如雲如霧,若煙若雨,恬靜雅致」,蘊含的精神世界,「又何嘗不是現實世界的鏡子和目標?願我們能因這些詩,心靈而得到凈化、昇華,即使平凡一世,也不丟棄心靈中聖潔溫善的山水!(李健風【〈山中書〉後記】)」

閱讀是欣悅的,【山中書】「發模詩界」裏的每一個字、詞都在舞蹈,在形、神纏結中「言不可言」的「日常」和「玄道」的融合意趣,「人文情懷」的滾燙和「真善價值」的醇厚,應是作者立於世俗而清醒、深沈的歌吟。「和光同塵」世俗間,能夠清雅「脫俗」,得益於作者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柢。可以感覺到,李發模先生在眼下的「紛繁」中,開了詩歌創作的源自被確立為「經」的「詩三百」的雅韻風氣。

文字轉換為詩意,構建了「發模詩界」,根源於作者智慧的圓融通透,對山水自然、人文天宇的「參悟」。故能達至凡入眼之物件,皆「詩」,皆為詩化了的創作作品——身邊的畫家、書法家、醫者、工匠、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甚至「行政人員」……皆可成為「一首詩」。作者用獨特的駕輕就熟的表達技巧、豐富的內涵與意象,以「詩意」展現人生的復雜和微妙,抒發著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感悟。即便是一些特別的領域,也有精妙之筆,盡管不免「文人之思」。尤其讓人聯想到王陽明【與宗賢書】中的句子:「人在仕途,比之退處山林時,工夫難十倍」。

是的,讀【山中書】,總是想著王陽明的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山中賊,有形易覺,心中賊,無形難察。心中之賊是什麽?簡單講,即「貪欲惡念」。怎樣去破,可「坐中靜」「舍中得」「事上煉」……「此心不動如山」了,心中賊也就被破掉了。這與詩有關聯嗎?可能應該是有,至少是有一點吧。潼河水的文章【夜晚沒有燈,我們都是黑暗的——李發模詩歌賞析】,說到「在紛繁嘈雜的世界中,人們往往為名利忙忙碌碌,然而這一切看似輝煌的成就並非終極的意義所在」。點出「為名利忙碌」之要害,認為李發模詩作【齊物】「以深刻的哲思喚起我們對於物欲與虛名的警覺,引導我們審視內心深處,尋找真正的美好與價值」。這不就是要破心中賊嗎?超脫於世俗,看穿名利之虛妄,參透是非繁蕪、利益糾葛的玄機,能讀一讀語言上給人優雅、思想上讓人啟迪的詩歌作品,應是有益而無害的,領悟人生的價值而去除閑思雜念,回歸心之本體,豈不善哉。

詩友直抒胸臆,說「每次讀完李發模老師的詩,都會有一種‘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感動(夏冉雪(周軍)【淺析著名詩人李發模詩歌〈肆味茶堂品記〉】)。」這是詩與遠方的共鳴。沈浸生活的韻味和人生的哲理,我們在免不了要「上班去」的同時,可否「吃茶去」,玩味「杯水滄海,茶翠山青」,充實在人世間的精神飽滿。大名鼎鼎的賈伯斯,臨終時說「我應該追求與財富無關的東西」,是引人深思的,引人去領悟莊子「不用之用,方為大用」蘊含的深奧玄妙。

文/李裴

編輯/劉立超

二審/姚曼

三審/黃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