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慈利這條「龍」如何舞出圈

2024-03-20國風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龍」在甲辰龍年絕對是「頂流」。大江南北,龍舞雄姿。

今天,觀潮君為大家介紹一條頗具特色的「龍」,張家界市慈利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板板龍燈。

3月16日晚,「我是小龍人」張家界市2024年「春季村晚」暨第二屆慈利板板龍燈藝術季活動拉開帷幕。

非遺傳承人為板板龍燈點睛。(圖片除另有姓名標示外,均為張潘、李森林攝)

「起燈咯!」隨著一聲嘹亮號令,在慈利縣人民廣場,120面威風鼓擂響,400余人一起舞起了近400公尺長的「巨龍」。

夜色裏,「巨龍」在高4.5公尺的龍頭燈牽引下,跟著導燈、和著鼓點飛騰起舞,忽而高高躍起直沖九霄,忽而蜿蜒前進劈波斬浪,贏得陣陣喝彩。

400公尺長的「巨龍」蔚為壯觀。

舞板板龍燈,這是專屬於慈利的熱鬧和儀式感。每年正月十五,慈利縣城大街小巷燈火通明,數百米板板龍燈蜿蜒而行,蔚為壯觀,已成為當地最閃耀的文化名片之一。

今年的活動因天氣原因,從正月十五推遲了20余天,但現場依然熱鬧非凡。

「巨龍」巡遊,圍觀的人群摩肩接踵。

不論是人民廣場聲勢浩大的舞龍展演,還是從起點到終點共4400公尺長、歷時2個小時巡遊祈福活動現場,到處是簇擁的人群,大家摩肩接踵,一睹「巨龍」風采。

「看,那邊還有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烏茲別克等國家的20余名國際友人沈浸式加入。」現場觀眾爭相pick一個又一個活動亮點,吶喊聲和歡笑聲融為一體。

板板龍燈源於宋朝。相傳當時慈利龍潭河有一匪首,為了剿滅他,村民各家自備一塊長五尺木板,上面點燭燈,連成一條長龍,取名「板板龍燈」,誘匪首出山觀燈而將其擒獲。

也有另一說法。宋朝一名武將在殺退敵人後追擊敵酋,不幸殉難,皇帝恩準其靈柩返回老家慈利樊家坊厚葬。百姓自發沿途點燭,為其照亮回家路,後逐漸演變為板板龍燈。

不論源自哪種傳說,慈利的板板龍燈既有歷史厚重感,也獨具特色。

1923年,【慈利縣誌】中關於板板龍燈有這樣的記載:「又有所謂板凳龍燈者,為四、九都出品。數十百凳,聯為一龍……」

在長5尺6寸、寬5寸的木板上放置5個燈籠,寓意五谷豐登;隨後把蠟燭放入燈籠中,將板與板之間打孔穿木相接作為龍身,再紮制精美的龍頭、龍尾……這便是現今的板板龍燈了。

本屆藝術季的「巨龍」,由168塊木板首尾相連,800多盞手工八方燈籠放置板上,場面宏大。

舞龍隊員舉起板板龍燈。(圖源:新華社)

不同於其他舞龍,板板龍燈的舞龍隊員需背一個蠟燭袋,準備約30至40支蠟燭,熄了又換。而龍頭每換一次需100支,表示百事吉順。

此次板板龍燈藝術季,觀潮君也來到慈利,現場感受了這場當地民眾的非遺嘉年華,在此,想談三點:

非遺走出大山,需要更「熱辣滾燙」的網路新傳播。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沿的慈利,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400項,覆蓋全縣各鄉鎮。非遺資源密集程度,著實令不少地方羨慕。

這些非遺如何走出大山?板板龍燈作了有益嘗試。

不同於以往,本屆板板龍燈藝術季來了一回「熱辣滾燙」的新傳播,利用網路直播和短視訊等方式,讓非遺全方位「觸網」吸睛。

「寶子們,我現場帶您看板板龍燈!」在慈利,本土網路達人「趙妞妞」正透過短視訊平台作推介。

而遠在千裏之外的上海,大學生李曉明透過媒體直播看到慈利板板龍燈藝術季活動後也十分興奮,「快看,這是我家鄉的板板龍燈!」

對一些相對偏遠的中西部地區而言,網路直播等為非遺「出圈」提供了最直接的傳播渠道,既消除了地域的限制,直接連線非遺和受眾,且有直觀的畫面呈現和講解,還有很強的互動性。

因此,越是深山中的非遺,越需要借助「熱辣滾燙」網路新傳播,才能更好出圈出彩。

非遺傳承,需要不斷「總動員」。很多非遺能夠流傳至今,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合力保護、支持。本屆藝術季,不僅展示了「巨龍」的風采,還展示出了慈利人的自信。

「舞龍時,心一定要齊,人都要跟著龍頭走。」此次活動現場,年過六旬的板板龍燈第五代傳承人李承鋒不斷加油吶喊。260名年輕舞龍隊員,在158名板板龍燈傳承人帶領下,共同舞動了400公尺「長龍」。

活動中,還組織了30名龍年出生的小龍人體驗舞龍,感受非遺魅力。

慈利縣30名龍年出生的小龍人體驗舞龍。

觀眾中,還有更多的年輕人。慈利縣職業中專學生唐語彤說:「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板板龍燈,龍頭非常的帥氣!」

近年來,慈利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板板龍燈等非遺傳承與保護。縣裏制訂了板板龍燈保護規劃;成立了板板龍燈協會,發展舞龍隊員1100多人;後又建成板板龍燈傳習所和展演基地,多次召開板板龍燈保護研討交流會;開展板板龍燈進校園活動,請非遺傳承人授課,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青少年中生根、發芽。

「以前舞龍的都是中年人,現在則以年輕人居多。年輕人喜歡看,更喜歡舞。」李承鋒介紹。

其實,舉辦藝術季,在萬眾矚目中展示板板龍燈的精彩,就是對傳承非遺的最好動員。

慈利縣國家級非遺計畫板板龍燈第五代傳承人李承鋒。(圖源:慈利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板板龍燈,或是「開啟」張家界東線文旅的新方式。根據張家界「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月」指武陵源核心景區,「三星」包括南線、東線、西線旅遊。而以張家界大峽谷、萬福溫泉、五雷山等為代表的東線旅遊在慈利縣境內。

隨著張家界旅遊的復蘇,張家界大峽谷的遊客量日益增多,這為更多人了解慈利非遺文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而透過板板龍燈等非遺文化的傳播,既是提升慈利縣知名度的有效途徑,也是讓遊客增添「開啟」張家界東線文旅的新方式。而且,自然風景+非遺文化的組合,更能將遊客的流量變為「留量」,有利於張家界東線文旅進一步做大做強。

觀潮君註意到,此次「慈利板板龍燈藝術季」主題活動從3月8日—3月31日,配套推出「龍燈舞盛世」板板龍燈展演、「龍騰映青山」舞龍展演、「‘龍’濃故鄉情」文藝展演、「龍行慈姑城」旅遊行銷、「龍樂春風行」非遺進景區、「龍歡佳肴匯」美食展銷、「龍幻遊樂園」兒童天地、「龍騰歡樂聚」舞龍體驗8個以「龍」為主題的活動版塊,打造全民文旅狂歡季,帶動文旅經濟發展。

為此,全縣主要景區景點,配套推出門票減免、折扣等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比如張家界大峽谷門票,由原普通票91元/人次、優惠價46元/人次,調整為普通票50元/人次、優惠票25元/人次;紅巖嶺面向全球女性遊客、張家界市戶籍遊客免大門票。

慈利縣希望透過「組合拳」,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板板龍燈,無疑起到了較好的「導流」作用。

在文旅資源中,非遺具有獨特魅力。我們期待慈利更好地啟用當地豐富的非遺資源,打造更具吸重力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