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莊子: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也

2024-08-30國風

【養生主】中提到:「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意思是:倘若能夠安然於當下的時勢,坦然順應事物的變化,那麽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哀,種種情感的執念都無法侵入內心。

「時」與「順」,有著特定的內涵。這需從【養生主】中秦失吊唁老聃的故事來解讀。

老聃離世後,秦失前往吊唁,僅僅哭了三聲便走了出來。有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便問他:「您與老聃難道不是摯友嗎?」秦失回答:「的確是。但我看到眾人哭得那般悲痛,老人好似失去了子女,年輕人如同失去了雙親,這些恐怕都並非老聃所期望的。對於老聃而言,他在應當到來的時候降臨於世,當該離去之時,便依順自然規律而去。倘若能夠安然接受生命的來來去去,順應自然的法則,那麽悲傷與喜悅的情緒便難以深入內心。」

也就是說,這裏的「時」和「順」,尤其是針對生死而言。莊子深知生命的行程有著無法抗拒的限定,生命的降臨,我們無法掌控,生命的離去,我們同樣無法左右。在這種無法做主的情形下,我們所能做的便是理解它,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平靜地接納生命的來來去去。生命來臨則喜悅,生命離去則悲哀,心中的這些情感反應,既然對事實無濟於事,就不應讓它們深入內心、長久停留,從而對自己造成傷害。喜怒不形於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給他人看的,在別人的眼中才有意義;而哀樂不入於心,則是真正面向自我的,是對內心世界的悉心呵護與關愛。

比如,面對親人的離世,有些人無法接受,長時間沈浸在悲痛之中,身心俱疲。就像小林,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後,他一直無法走出悲傷,整日郁郁寡歡,工作也丟了,身體也垮了。而有些人能夠理解生死的自然規律,雖然心中也有悲傷,但能盡快調整心態,繼續積極地生活,不讓悲傷過度侵蝕內心。比如小張,在母親去世後,他雖然難過,但明白母親希望他好好生活,於是他努力工作,照顧好家人,讓自己的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又比如在面對事業的挫折時,有的人一蹶不振,陷入自我否定和痛苦之中;而有的人能安時而處順,把挫折當作成長的契機。小王創業失敗後,覺得人生無望,自暴自棄;而小李同樣創業失敗,卻能冷靜分析原因,重新規劃,最終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