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延期至9月9日,去看蒙娜麗莎「姐妹」的要抓緊了

2024-08-30國風

上海浦東美術館「光輝時代:普拉多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釋出延展資訊:位於展館一層的「聚焦單元:普拉多的【蒙娜麗莎】」將特別延期至9月9日閉幕。位於三層展廳中的其他十個主題單元將於9月1日按期閉幕。

達·芬奇工作室【蒙娜麗莎】 約1507/1508—1513/1516年 木板油畫©️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圖片來源:浦東美術館

蒙娜麗莎女士,或許藝術史上最如雷貫耳的一位女性,她是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筆下最著名的模特,其同名肖像畫如今是法國盧浮宮的鎮館之寶。

而另外一座世界級美術館,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裏的普拉多國家博物館,則保管著一幅歷史同樣悠久的「盧浮宮同款」【蒙娜麗莎】。

自1819年建館以來,這幅【蒙娜麗莎】就存在於普拉多的館藏中。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都被認為只是原作無數匿名復制品中的一件,未能引起學術界的矚目。

直到2011年,一場深度研究震撼了全世界——普拉多的【蒙娜麗莎】其實與盧浮宮的原版繪制於同一時期,且由達·芬奇工作室的成員在他本人的指導下繪制而成。作為與這幅傳世傑作親緣關系最近的「姐妹篇」畫作,普拉多版【蒙娜麗莎】至此才從藝術史的長河中浮出水面。

本次普拉多版【蒙娜麗莎】展出,是這幅作品史上第二次離開普拉多博物館。上一次,是在去盧浮宮與原版【蒙娜麗莎】合展。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這或許也是能夠親眼看到這幅作品的一次絕無僅有的機會。

前世

2010年左右,盧浮宮準備以修復達·芬奇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為契機舉辦達·芬奇主題展覽。策展人樊尚·德利厄萬當時將普拉多博物館的【蒙娜麗莎】納入展覽計劃。在前往馬德裏調研時,這位策展人向普拉多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發出了一個靈魂拷問:你們研究過這幅【蒙娜麗莎】嗎?

還真沒有。它素來被認為是原作無數匿名復制品中的一件,未能引起學術界的矚目。

1666年,這幅【蒙娜麗莎】就作為費利佩四世的收藏,被列入位於馬德裏的艾爾卡薩宮藏品清單中。最初,它被認為是達·芬奇本人的作品。

浦東美術館這次展出了一幅來自18世紀末的【蒙娜麗莎】版畫原稿,由馬德裏宮廷版畫師胡安·安東尼奧·亞倫索·德爾·坎托創作。透過畫稿左下角的姓名標示還可以看出,彼時這幅作品依然被認定為是達·芬奇的親筆之作。 圖片來源:浦東美術館

1738年,隨著馬德裏王宮的建成,這幅作品也被遷至這座全新的行宮中。1819年,普拉多博物館成立,這幅作品正式以【蒙娜麗莎】的名字,被收入普拉多的館藏。

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攝影師讓·洛朗與荷西·拉科斯特,曾分別在普拉多的不同展廳內捕捉到【蒙娜麗莎】的身影。照片中的陳列方式遵循時興的沙龍式風格:大小不一的作品緊挨著彼此排布,從下至上占滿了整個展墻。

這幅【蒙娜麗莎】先後躋身於多幅提香的畫作與一系列同時期的義大利繪畫當中。不過由於它的懸掛位置較低,即便在滿墻的名作中,也依然引人註目。

今生

而在大約兩個世紀的時間裏,這幅具有神秘氛圍的肖像畫,都以黑色的背景示人。

2010-2011年,為了將該畫作出借至法國盧浮宮參加2012年的展覽,普拉多博物館對館藏的【蒙娜麗莎】進行了修復與研究。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這幅作品真正的價值也終於被世人所發現。

盧浮宮與普拉多的【蒙娜麗莎】尺寸完全相同,可以確信源自同一張原始拓印草圖。二者也都采用了油性白色底色,後者多添加了一層橙色調的打底,且繪制於一塊完整的胡桃木上。胡桃木在當時相當罕見,但卻是達·芬奇及圈子中的藝術家們常選的材料。

在這次修復之前,如果在普拉多的【蒙娜麗莎】畫框一側近距離打光照亮畫面,緊貼著畫布的光線會展示出表面的一些凸起,讓人能夠隱約看到黑色背景之下還有一層風景畫。

經過分析,這層黑色背景是在畫作完成後很長時間被添加到畫布上的。更加讓人驚喜的是,風景畫與黑色顏料之間存在著一層清漆,使前者得到了保護。這層隔絕也提示了一種可操作性:黑色顏料可以被安全地揭除。

普拉多的專家決定「揭開黑幕」。

在對館藏【蒙娜麗莎】進行清理之後,長久以來被掩蓋的風景得以顯露:普拉多版【蒙娜麗莎】重見天日的遠處風景,與盧浮宮館藏的原版【蒙娜麗莎】的背景非常相似。

經過修復的普拉多【蒙娜麗莎】也展現出比達·芬奇原作更加鮮明的色彩。在盧浮宮的原作中,人物的膚色與背景相對灰暗,衣袖呈黃棕調。而普拉多的【蒙娜麗莎】中,人物面部鮮活、透亮,背景呈現出更加真實的藍天與山脈,衣袖則是生動的紅色調。

盧浮宮的原作歷經幾百年的裸露後已逐漸褪色,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這幅復制品,恰恰極可能最接近原作在16世紀剛完成時的原始色彩。圖片來源:浦東美術館

2020年,得益於一系列新技術,研究人員再次對這幅作品進行了深入分析。透過紅外反射成像技術,今人得以窺見畫家當年在著手上色之前所繪制的草圖,以及最初的構圖痕跡。

在對比了普拉多【蒙娜麗莎】與達·芬奇工作室其他作品使用的顏料和工具後,研究人員認為普拉多版【蒙娜麗莎】可能是已知的【蒙娜麗莎】復制品中最古老的一幅,並且極有可能是在達·芬奇繪制原作的同時,由工作室成員在他的指導下創作的。

圖片來源:【光輝時代:普拉所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畫冊 上海書畫出版社

學者們第一次將盧浮宮與普拉多的兩版預備草圖進行比較,並行現兩者在創作細節上完全吻合。這表明,普拉多版的創作者不僅復制了盧浮宮所藏畫作的大部份預備性底稿,還臨摹了達·芬奇在創作過程中對原作的一些修改。

比如,透過X射線熒光技術,研究人員發現兩幅【蒙娜麗莎】在上色時,都對草圖中人物的頭部輪廓進行了相同的移位,都調整了頭紗的寬度,並微調了領口、手指、右側臉頰和頸部的輪廓。

這些隱藏在畫作表層之下的修改細節更加證明,這幅作品絕不可能由達·芬奇工作室以外的人完成。師徒必定是長期共處一室,肩並肩地同步進行創作,才能達到如此精準的同步率。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蒙娜麗莎】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RMN-Grand Palais 圖片來源:【光輝時代:普拉多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畫冊 上海書畫出版社

達·芬奇工作室【蒙娜麗莎】 約1507/1508—1513/1516年 木板油畫©️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圖片來源:【光輝時代:普拉多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畫冊 上海書畫出版社

然而,兩幅【蒙娜麗莎】的最終形態有明顯的差別,這也是很多觀眾的疑問:兩位蒙娜麗莎並不像。

盧浮宮的原作采用了達·芬奇畫作中常見的暈染法:主體的外輪廓與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

而普拉多的版本則未使用該技法,人物的整體輪廓、眉毛、睫毛等線條因此顯得更加清晰和明確。這可能是師徒二人在表現形式上的不同選擇。

普拉多版可謂是一幅精致的肖像畫,與原作那個充滿靈動和神秘感的人物形象相比,這位蒙娜麗莎稍顯刻板。

達·芬奇在1513年離開米蘭工作室前往羅馬後,持續對【蒙娜麗莎】的背景進行了修改與完善。普拉多版的作者很可能在達·芬奇離開之後,或沒有跟隨老師,或沒有隨身攜帶這幅作品,停止了既往的同步創作。因此,兩幅作品中人物背後的風景也略有不同。

今年5月28日,西班牙最重要的傳媒社之一【西班牙世界報】以「光輝時代」為契機刊登了一篇關於普拉多【蒙娜麗莎】的報道。內容中表示,現今藝術界有一部份專家甚至認為普拉多【蒙娜麗莎】或許是由達·芬奇親自創作的,也是這幅作品的第一份原稿。

盡管眾說紛紜,不可否認的是,圍繞普拉多【蒙娜麗莎】的研究為深度走入達·芬奇的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這幅作品也由此成為歐洲繪畫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份。

展訊

展覽: 光輝時代:普拉多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