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書法的巔峰:魏晉時期的書法精神

2024-06-28國風

魏晉時期的書法,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階段,不僅繼承了漢代書法的余緒,還展現出了極高的創造活力。這一時期的書法作品,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對後世的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晉書法規隋唐之法,開兩宋之意,啟元明之態,促清民(國)之樸,深刻地影響了歷代書法並影響著當代書法的發展。

在魏晉時期,書法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鐘繇是第一個確立楷書地位的書法大家,他的作品【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為珍品,與衛覬(155年—229年,字伯覦)分庭抗禮,形成了南北兩派書風。晉時玄風大熾,談玄論道、風流倜儻為時代之風氣,藝術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

鐘繇【宣示表】

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開始到公元420年東晉結束,魏晉時期的兩百年在書法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從民間遺存的墨跡可知,草、行、楷這幾種新體在經過東漢以來的醞釀之後,到魏晉時期已趨向成熟,並脫去隸書時代的影響;王羲之、王獻之的出現,使草、行、楷書體發展到了高峰。

魏晉時期既是書體演變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時期,後世的書法技法在此基礎上不斷變化和豐富。魏晉書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覺階段,書法在社會各階層中普遍成為一種有意識的欣賞物件,與棋弈、繪畫等一起成為衡量品鑒人的標準之一。文人開始有意識地追求書法美,將其作為自覺的藝術實踐活動,文人書法流派不斷壯大。隨著新體走向成熟,文人流派書法不斷更新,這種新風換代、流派交替的現象,促成了自漢末發端以來的文人流派書法的巨大變革,其中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三個流派階段為代表,深刻影響了中國書法的發展。這種師承祖述相沿成線,成為後世歷代書法藝術遞進傳承的基本軌跡。

王羲之【樂毅論】

魏晉的玄學清談對書法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形成特有的書法精神。魏晉時期,因統治集團的激烈鬥爭和戰爭的連綿,使得曾經在兩漢時期大盛的經學急劇衰退,文人士大夫拋棄了兩漢經學傳統,重新解釋天道自然,提出「貴無」的思想體系,這種以老莊思想為本的玄學對儒學的改造,使玄學風靡。士大夫文人中出現了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他們以老、莊為師,嗜酒任性崇尚自然,對儒家傳統的僵化教條以極大的沖擊,人性得到解放。在善談玄學的高層文人中,許多門閥士族如王門、謝門、郗門、衛門的士大夫文人均為著名書家。他們縱談玄理,崇尚自然山水,高揚人性,追求無限超越的人格特征。「會稽佳山水,名士多居之」,魏晉文人在充分認識自然之美的同時,意識到自然是人性美與藝術美的和諧,是對整個宇宙、人生的感受和領悟。自我意識的覺醒,促進了書法風氣的興盛,望族世家世代承遞,相互融合,也成為魏晉文人書法流派興起的重要因素。

魏晉時期的道教和佛教也對書法有很大影響。陳寅恪先生曾指出:「東西晉南北朝,天師道為家世相傳之宗教,其書法亦往往為家世相傳之藝術。如北魏之崔、盧,東晉之王、郗,是其最著之例。舊史所載奉道世家與善書世家二者之符會,雖或為偶值之事,然藝術之發展多受宗教之影響,而宗教之傳播亦多依藝術為資用。」王羲之即信奉五鬥米道教,郗氏大族中的書法家如郗愔、郗曇均信此教。著名道教領袖如東晉的楊羲、梁代的陶弘景均為一時著名書家。王羲之的【樂毅論】、【道德經】、【黃庭經】、楊羲的【黃庭內景經】等作品,均為道家經典,可窺其時崇尚道教之盛。佛教對門閥士族影響也很大,常和儒、道相結合。東晉時王、謝、郗、庾等門閥士族也多為佛教的支持者。佛經的內容常常滲入到玄學清談之中。以書法作佛事,在魏晉時期也非常普遍,佛教盛行中,寫經與刻經留下了無數的書法遺跡,它們特殊的審美樣式對後世書法有一定影響。

王獻之【中秋帖】

在魏晉時代文人流派書法的大變革中,書法理論得到了很大發展,它是書法進入自覺時代後的必然產物。流傳至今的有西晉衛恒的【四體書勢】、索靖的【草書狀】和傳為衛鑠的【筆陣圖】和傳為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等。這些書法理論,盡管有些為後世偽托,但仍可看到當時人註重研究用筆技巧,探討筆法內涵,對書法理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古代書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