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十首經典【如夢令】:昨夜孤舟泊港,醉臥花間夢老

2024-02-03國風

詩詞的意境,顧名思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體感的藝術圖畫。在文學作品中,「意」不能明白地說出,需借物來表現。「境」不能是純客觀的物象,需由意所觸發。

因此,「意境」,可以說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

詩意,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是對現實或想象的表達。在情感立場上,有歌頌的,也有批判的。在表達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以【詩經】為代表的風雅頌和楚辭為濫觴,到了漢代樂府又有所發展。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1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又是一個夏天的傍晚, 蒲草秀頎,柳絲綿長,亭台長廊小橋,坐在長滿蒼苔的石凳上,靜享世外的清幽與靜謐。水清澈透底,魚兒在水裏穿梭,追逐,嬉戲。不時可以聽見大魚躍出水面的聲音。

沒有一絲風,一池蓮荷,仿佛進入禪境一般。偶爾可見荷花粉嫩的花瓣,輕輕落入水中。水中的荷影,也輕輕從水底浮向水面,在落水的剎那,深情一吻,花與影疊在一塊。荷花在飄落的剎那是最美的,粉紅嫩白的`花瓣,無風自落,自有無邊的禪意。

【鑒賞】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李清照經常出遊溪亭(此系詞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處遊憩之所), 「常記」 明確表示追述,地點 「溪亭」, 時間是 「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反映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此時飲宴之後的她醉得連回去的路都辨識不出了。

此時看出 酒醉使詩人暈頭轉向,酒醉使詩人鬼使神差,酒醉使詩人振奮不已。給人感覺到喝醉了酒的女詩人生活多麽瀟灑、柔美、飄逸,英姿勃發。

詩人透過自己喝醉酒這樣一件細小的、但饒有興味的往事,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當時生動情景,會歷歷如畫,在眼前重現。也會再次在心頭湧現,印象還是那樣的新鮮。

如果你是一個有才能的文學家,你就會真實地描繪出這種經歷和心情,吸引讀者也進入你那個詩詞意境之中 ,分享你的激動。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詩人將一葉扁舟搖蕩於盛放的荷花叢中。 「誤入」 把詩人酒眼朦朧醉的憨態全部寫出來,平時船劃入藕花深處,要出多大的勁呀?

今天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撞進來了,這裏把自己原來的主觀願望與酒後的神誌模糊,作了對比與交待。

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美麗、靜謐的傍晚景色,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內心的寧靜。同時,詩人透過誤入藕花深處的細節,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情感狀態,引人深思。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連兩個 「爭渡」, 表達出主人公急於找尋出路的心情。但 「驚起一灘鷗鷺」, 把停棲洲渚上的 鷗鷺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透過描繪一幅生動的自然畫面,傳達了詞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心境。體現了詞人高超的文學造詣和藝術表現力,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尺幅短但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寥寥數語,盡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沈醉不歸。這首詩不經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2

如夢令·遙夜沈沈如水

宋 秦觀
遙夜沈沈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古道旁的 驛亭 見證了無數旅人的悲歡離合。斑駁的石墻,歷經風雨的侵蝕,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客棧的大門敞開,透出微弱的燈光,仿佛在向過往的行人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走進 驛亭 ,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心神寧靜。昏暗的燈光下,幾張木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在等待著客人的到來。角落裏,一架古箏輕輕顫動,釋放出悠揚的旋律,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

驛亭 的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溫暖與孤獨的交織。在這裏,每個旅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成為別人故事中的一部份。

【鑒賞】「 遙夜沈沈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此詞作於秦觀冬季赴郴州途中,詞借描寫夜宿驛亭苦況訴行旅艱辛。夜色蒼茫,沈沈如水,寒風陣陣緊吹,吹過這古道的驛亭和暫歇驛亭的行人。

遙夜」 指的是深夜, 「沈沈」 則形容夜色的濃重和深沈,如同靜止不動的水一般。「如水」的比喻則將這種深沈的夜色比作靜止的水面,強調了夜的寧靜和深沈。 「風緊」, 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種強烈的空間的擠壓感。

此處凸出一個特寫:驛亭緊閉的大門。那般突兀,那麽引人註目,作為一個審美物件, 「驛亭深閉」 既是現實的意象,也是心靈的象征。

這句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給人一種靜謐、深沈的感覺。讓人感到時間仿佛靜止了,而風的猛烈又為這個夜晚增添了幾分緊張和不安。詩的畫面感很強,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夜晚,感受到那份寧靜與緊張的交織。

使人感到在一個寒冷、孤寂的夜晚,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深沈和孤獨。此外,從語言上看,這句詩的用詞簡練而精確。形象地描繪出了夜晚的漫長和深沈。整句詩的節奏感強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驛亭的深閉阻隔了外界的喧囂,勞累之中的詞人也開始悄然入夢。詩人描寫夢境,寄寓悲思之作,幾乎貫穿了詞人的一生。他一生沈郁,痛感人生無望的獨特心境所決定的。

然而 「夢破」 二字,流露出許多煩惱意緒。心魂從夢中歸來,往事在夢中幻滅,此句加重了悲劇氣氛。作者透過醒後之所見、所感再加渲染。

這句詩透露出一種寂寥、清冷的感覺。讓人感到失落和無奈,而寒冷的早霜則增添了孤寂和淒涼的情感。這種情感與畫面的結合,更加深入地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感受。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無寐」 兩詞疊用,突出了詞人多少煩悶、無奈、淒苦的心緒……如果不是心中那水一樣浩茫夢幻一般綿邈的愁情的折磨,則不會如此夜難再成眠。

身心都極需休憩的詞人也不必這般和自己過不去呢。好夢既無從續起,只得起來。這是第二天早晨的事了,時光總算暗暗在流轉。

門外,馬兒嘶鳴,是在催人上路。暗示黎明的到來,熬過了大半夜不眠的詞人,拖著疲累的身軀,開始又一天的旅途奔勞。
品味全詞,詞人描繪了一個簡陋的驛館。霜之送寒,風聲陣陣,馬嘶人起,如耳聞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無緣飾,只坦直說出,卻別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

3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春雨伴著春風悄悄地在夜晚下起來,點點滴滴無聲地滋潤著大地上的萬物,這真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意正濃,田野與天空一片昏黑,似乎回到混沌開初。

那潮濕柔軟的泥土上,一定滿是紅色鮮艷的花瓣。花因沾著雨水,必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啊!那就不愧為名副其實的 「曉看紅濕處,花重曉官城〞。

春天的海棠花相繼綻開了,一簇簇的粉紅在晨風中梳理著艷麗,五片花瓣在絢麗的色彩中濃淡嬌柔,媚顏百生,好似美人盡情傾吐著可人的美麗,讓你在她的飄逸灑脫的靈性裏如醉如癡,因而海棠有了 「解語花」 的雅號。

難怪東坡先生填詞贊嘆: 「海棠珠綴一重重。清曉近簾櫳。胭脂誰與勻淡,偏向臉邊濃。看葉嫩,惜花紅。意無窮。如花似葉,歲歲年年,共占春風。」

「解語花」 意為會說話的花,明才子唐寅曾有: "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 之句,可見自古對海棠的善解人意人們早有共識。

【鑒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女詞人昨夜在海棠花下飲酒過量,結果半夜下起雨來, 雨點雖稀疏,晚風很急很猛。晨起時尚有余醉。經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

揭示詞人在半夜分時的孤寂和惆悵。此時,周圍的人已經沈入了夢鄉,只有自己還孤零零地獨處,思念舊人,不禁對窗外的人想起,又不得不去問候這個不在的他。

一個人在情感上的堅定和執著。雖然已經分離多年,但仍然心懷相思之情,時時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不願忘記。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詞人深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滿地,卻又不忍親眼見到,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

於是一個 「試」 字,將詩人的心境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試問」 的結果—— 「卻道海棠依舊。」

其實,李清照早就知道經過一夜風雨,這海棠花一定雕謝得不成樣子了,海棠雖好,但風雨無情,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侍女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

一個 「卻」 字,表明詞人心裏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這孩子: 「雨疏風驟」 之後, 「海棠」 如何 「依舊」 ,她真看過了嗎?詞人嘆口氣:這個粗心的丫頭,此時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滿地、紅花稀少才是。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 「知否」 與一個 「應是」 來糾正 「卷簾人」 的錯誤。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以此詩詞來比喻人生的短暫,以及人生經歷的喜怒哀樂,即便是物是人非,歲月變遷,例如海棠,它仍舊依然在,但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綠肥紅瘦,寓意著時光不可逆轉的流逝。
李清照在詩詞中展現了對於世間萬物的深刻洞察和把握,詩歌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心理變化,充分表達了人們在生活中所體驗到的情感和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 「試問」, 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全詞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篇幅雖短,但意味深長,對人物的心理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一抹斜陽沙觜,幾點閑鷗草際,烏榜小漁舟,搖過半江秋水。風起,風起,棹入白蘋花裏。

4

如夢令·點滴空階疏雨

清 王國維
點滴空階疏雨。迢遞嚴城更鼓。
睡淺夢初成,又被東風吹去。無據。無據。斜漢垂垂欲曙。

一場雨,染得不止是煙雲,更是一個人的心……靜謐的雨夜,小雨仍在淅瀝個不停,滋潤著萬物,世間也泛起徐徐涼意。伴著縷縷清風,欣然臥在床頭,回憶起往事,細品那雨中飽含的深情。

陰雨連綿的夜裏,雨水與月光相伴。看那幽深的雨夜裏,雨滴淌起一汪雨水,是那麽疼,那麽冷。握在手中才發現,雨一直在含情脈脈的凝望著世間……

蘇東坡書齋名曰「喜雨齋」,說它是青春已逝、悲愁、哀怨,生命也在這裏消逝,那將是多麽的恐怖和可怕呀,去得也快,幹幹脆脆雨中情懷

【鑒賞】「點滴空階疏雨。迢遞嚴城更鼓。」 詩人在雨夜失眠了,古詩寫失眠比較直率,詞人寫失眠就喜歡直說,如 溫庭筠的【更子】: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見。

在寂靜的春夜裏, 「點滴」 的 「空階疏雨」和「迢遞」 的 「嚴城更鼓」 使人更加心煩意亂,更加難以入睡。

寥寥數位,便將一個寂靜的春夜刻畫得淋漓盡致。空階上,疏雨點點滴滴,仿佛訴說著無人知曉的心事。這樣的雨夜,似乎正是失眠的最好註解。

城池之外,更鼓聲聲,一聲聲都敲在人的心上。這聲音雖然遠遠傳來,卻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仿佛是嚴城中那深深的寂寥與孤獨。

「睡淺夢初成,又被東風吹去」 好不容易才朦朧入夢了,但一下子又從夢裏驚醒。被風吹動的東西,在這裏是一種故作曲折的技巧。

這一句寫出了人生如夢的悲哀。剛剛進入夢鄉,卻又被風吹醒,夢境初成便已破碎,人生亦是如此,短暫的美好總是被現實的殘酷打破。

「無據。無據。斜漢垂垂欲曙。」 連用兩個「無據」,表達出人生無常的無奈。夢境雖好,但卻不可靠。現實雖殘酷,但卻真實存在。兩者皆不可依賴,讓人感到一種無所適從的迷茫。

窗外,銀河低垂,天色漸漸泛白,又是一個黎明即將到來。然而對於失眠的人來說,這個黎明卻帶著一絲悲涼,因為它象征著長夜的結束,也象征著無法入眠的痛苦。

「無據」, 是 「沒有憑據」。 這裏所指的是 「被東風吹去」 的那個初成之夢,剛開始就結束了的夢。夢見的是 「眾中不惜搴帷問」 的 「天人」 還是 「摘得星辰頃滿袖行」 的 「縈回島嶼」。

整首詞以失眠為主題,註重構思與技巧,語言婉轉曲折,意蘊悠長。王國維運用溫庭筠那種委婉曲折的表現方法,將一夜失眠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表現了他對人生的獨特思考,也展現了他對語言的精妙運用和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

紫黯紅愁無緒,日暮春歸甚處?春更不回頭,撇下一天濃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5

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

宋 王之道

一晌凝情無語,手撚梅花何處。

倚竹不勝愁,暗想江頭歸路。東去東去,短艇淡煙疏雨。

迎著香味跨入梅園,展現在眼前的是滿山的梅花,白得像雪,像雲。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走近梅花,又一陣濃香襲來,不禁為梅花叫絕。只見山坳裏銀海蕩漾,凝如積雪,一朵朵梅花爭奇鬥艷,競相展示出自己最美麗的風姿。徘徊在雪海裏,輕撫著微微顫動的花枝,感受到了春的脈搏,春的生機。

難怪幾千年來詠梅之詩數不勝數,描寫梅花之詩從不停歇,因為那美而不艷,香而不膩,她那堅強的意誌與頑強的生命力,曾使多少文人遊客為之陶醉,為之贊頌啊!

梅蘭竹菊,」俗稱「歲寒四友,」古人獨愛梅花。宋代王安石的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是那樣的優美,把梅花的樣子深深刻在了讀者的心中。

梅,典雅,冷俏。江山萬裏雪,一花天下春! 冬天,大地萬物都沈睡,看不見牡丹的富貴,百合的可人,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義凜然地聳立在冰雪地的嚴冬。它擡頭挺胸,十分神氣的占領了整個冬季人們的目光。它不與百花爭春,把寒冷的冬天點綴得冷艷動人。

【鑒賞】「一晌凝情無語,手撚梅花何處。」 顯然不是終日無語、整日銷凝是觸景生情的惆悵 。詞人因攀折梅花所致 。從憶梅到折梅,引起對遠人的懷思有一個從無意到有意的過程。

此句言 「手撚梅花何處」, 其意仍在懷思遠人。 「何處」 二字則有欲寄無由的苦惱,故 「手撚」 梅枝,仿徨徘徊。
這如夢的人生,都在此刻凝固。心如止水,卻又波瀾壯闊。是離愁別緒,是傷感別離,是世事無常。

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編織成一幅淒美的畫卷。古往今來,穿越生死的輪回,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一切都如夢如幻,轉瞬即逝。

在這片刻的寧靜中,卻藏著無盡的思緒與感慨。一晌之間的沈默,或許是在沈澱情感,或許是在緬懷過去,或許是在期許未來。

「倚竹不勝愁,暗想江頭歸路。」 與杜詩【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句意相同,此詞暗示女主人公離居的憂傷,和對遠人一往情深的盼望。進一步點出遠人的蹤跡,他也該從去路歸來了吧!表明了女子那深沈的思念。使人體會到她的內心之癡迷。

此句展現出詞人的人生無奈與掙紮、離愁與別緒、世事的無常與變遷。它以生動的意象、深沈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讓讀者感受到生活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

「東去,東去,短艇淡煙疏雨」, 想起他就乘著一葉行舟在煙雨迷蒙的江頭離她東去,那景象是如此淒迷,記憶又是如此猶新,令人難以忘懷。

這句詩充滿了意象和情感的表達,形象地描繪出了小船在煙霧迷蒙、細雨飄灑的江面上漸行漸遠的場景,這個場景充滿了淒迷和哀愁的氛圍。

「東去,東去」 反復吟詠,表現出主人公對離別的無奈和痛苦。這種情感更加深沈和濃烈。 「東去」 的反復吟詠也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使得詩歌更加動人心弦。

這句詩展現了主人公深深的愁緒和內心的掙紮。其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表達深沈而濃烈,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和震撼。

這首【如夢令】以生動的意象、深沈的情感,描繪出人生中的無奈與掙紮、離愁與別緒、世事的無常與變遷。它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時光,勇往直前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6

如夢令·春思

宋 蘇軾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

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在清晨的微光中,田園顯得格外寧靜與美麗。太陽初升,將天邊染成淡淡的橙色,田野上籠罩著一層金色的光輝。遠處的山巒,宛如沈睡的巨人,默默守護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夾雜著麥香和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草坪上,小草探出頭來,呼吸著新鮮空氣。早起的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它們的歌聲在晨曦中回蕩,給這寧靜的田園增添了幾分生機。

沿著鄉間小路漫步,路的野花競相開放,它們樸素中帶有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如同繽紛的寶石鑲嵌在綠色的地毯上。

【鑒賞】「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 作者遙想當年在東坡雪堂的生活情景。那年作者被貶黃州時,開墾東坡,並在這裏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繪雪景,並命名為雪堂,還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字為匾額。雪堂前的綠蔭叢中,掩映著數不盡的青果。

這句詩描繪了作者在堂前親手種植的桃樹和李樹,已經枝繁葉茂,綠蔭如蓋,青澀的果實掛滿枝頭。作者透過描繪這些生機勃勃的植物,表達了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欣賞。

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恬靜、淡泊的生活態度和心境。這種情感與場景的結合,更加深入地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 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 清晨分時,百舌鳥的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將作者從春睡中喚醒。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暗示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而 「春睡」 則表現出作者在春天的清晨,享受著大自然帶給他的寧靜和舒適。

在這鳥雀啁啾的環境裏,作者生活得多麽愜意。遙想當年的閑適自得,思忖此時的入奉禁嚴,作者油然生出懷舊之情。

這句詩透過描繪百舌鳥的鳴聲和作者被喚醒的場景,表達了對春天和清晨的贊美和喜愛。其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種情感與場景的結合,更加深入地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這是一個 一個靜謐優美的鄉村環境,小橋流水、綠樹成蔭,生活安逸自在。 蘇軾自己早就抑制不住滾湧而起的思鄉情感了。透過對小橋流水的描繪和居士的呼喚,也展現了對靜謐、優美的鄉村環境的熱愛。

相對於喧鬧京華的一種幽靜環境。由此,更反襯出作者對營營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對擁有廣闊心理空間的田園生活的熱切向往。

這首詞表面看來只是抒寫了作者對當年雪堂生活的回憶和對這種幽靜環境的懷戀。他對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這個訊息,讓讀者憑時空落差去體味,去揣想,不僅給人一種如同圖畫般的美的享受,而且留給讀者許多思索的余地。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7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宋 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庭院深深,若隱若現於塵囂之中。四周古樹參天,遮住了世俗的目光,石徑蜿蜒,穿越於茂密的竹林之間,清晨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庭院的青石地板上,微風拂過,帶著淡淡的花香和濕潤的泥土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庭院的中央,有一方清澈見底的水池,池水宛如明鏡,倒映著藍天白雲和飄逸的柳枝。偶爾有魚兒躍出水面,打破了這份寧靜,卻也增添了幾分生動和活力。

水池旁邊,幾株梅花傲然挺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每到春天,百花爭艷,芳香四溢。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作響,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這裏仿佛是自然的縮影,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

庭院雖然不大,卻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自然的韻味。是一個可以讓人放空心靈、感受自然的地方。可以讓疲憊的心靈得到慰藉和滋養。

【鑒賞】「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詞人從睡夢中驚醒,睜開迷朦的雙眼向門外望去,只見庭院一個廣闊的綠色世界,黃鸝鳥在空中自由飛翔。這種自然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分外宜人。

此時, 黃鸝 成雙而詞人卻孤獨一處。詞人由 「動」生「情」, 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詞人點到為止,想到不說破,顯得言盡而意無窮,其中意味妙不勝收。

「門外綠陰千頃」, 是寫靜態,「 兩兩黃鸝相應。」 是寫動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 「以動襯靜」 成此詞的主要特色。

這種情感,或許是作者對友情的感慨,或者是對生活的感慨。這種情感,雖然沒有直接言明,但卻深深地烙印在讀者的心中。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

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 「不勝情」, 指詩人感情上受不了。為什麽受不了,詞人沒有明言,顯得含蓄有味。

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感覺到周身的環境一片幽寂,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

這是一種深深的情感體驗。詩人的情感被深深地觸動。他走到碧綠的梧桐樹下,金井之畔。他感受到了環境的幽靜,這種孤寂的感覺讓他情緒低落,這種情境進一步加深了他的愁情思緒。展示了詩人在孤寂的環境中獨自思考的情感。

「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詞人先嘆 「人靜」, 再見 「風動花影」, 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 「睡起不勝情」 的愁情思緒。

這句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又生動的畫面。 「人靜」 重復兩次,強調了環境的寧靜和寂靜,給人一種空曠和孤寂的感覺。

「風動一庭花影」, 則描繪了風吹過庭院,引起花朵搖曳。影子隨之晃動的場景,使得畫面更加生動和有層次感。

重復 「人靜」 兩次,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使得詩歌更加有韻律和美感。同時, 靜態的「人靜」與動態的「風動花影」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和情感。它以簡潔的語言和藝術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又生動的畫面,表達了一種深沈的情感和思想。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後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後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小砑紅綾箋紙。一字一行春淚。封了更親題,題了又還折起。歸來?歸來?好個瘦人天氣。

8

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清 納蘭性德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
訊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清風小雨柔柔地飄潤,湧動滿懷濕漉的情思,雨聲貫穿了一個世紀的悠長,把文字折服在一枚桃紅裏,落滿字韻情懷,盛開在這人世四月天。

一種絕美姿勢,遙把遠方凝望,一簾柔情夢寐,跌落彼岸水湄,輕撚柔情,折疊成傾城之戀,溫婉了相思紅豆。研夜為墨,抒寫淡淡情懷。一紙素箋,流淌濃濃愛戀。

一紙淡淡墨香,牽引著兩顆摯誠的心,牽系著生命中刻骨的愛戀。在每一個想你的夜晚,你悄然走進我的一簾幽夢,旖旎著咱們愛的天空,讓美好的經歷留在內心。

【鑒賞】 「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 詞中詳細描寫了對妻子的思念,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

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心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吹得去這般情思。

這句詞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覺,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 「曉風殘月何處」 則化用了 辛棄疾的【滿江紅】中 「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 同筆。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

「訊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幾許。」 自從分別之後,便再也不知你的訊息,你可知我在思念你?你的音容笑貌已深深的印入我的心底,怎麽能忘?

在這個清冷蕭寂的月夜我又想到了你,笑靨如花,那一瞬間,回首的嬌羞是我記憶中永遠的最美。可你如又今在哪?

這兩句描繪了詩人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對遠方人的訊息時有時無,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憂慮和牽掛。

今夜,詩人獨自相思,無法入眠,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愈發濃烈。這兩句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深入人心,表達了詩人對遠方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秋雨,帶來的既有快樂,又有悲傷。聽秋雨真情的奔瀉,聽秋雨年華的淙淙流淌。除去歲月的回響外,還有昔日難再的痛惜與欲語還休的惆悵。

似乎只有在這輕靈的雨聲中,心靈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續。 「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處人成癡。」 如今秋雨又落,一倍增其哀愁。哎,那那刻骨銘心的戀情,在無奈的現實中,詞人何時能訴呢?

「一半西風吹去」, 明說是秋雨被西風吹散,實際上是說自己的一半心思,被西風吹走了,去跟隨遠方的人兒。這句意蘊深藏,亦虛亦實,可謂清空超妙。

全詞不見一個情字,卻字字皆是情, 「木葉歸路」、「訊息浮沈」、「相思幾許」、「一半西風」 處處都是離愁別恨,這段年僅三載的愛戀,在他心中留下的卻是斧鑿刻印般的痕跡,心中都是愁,都是痛。情場的失落,人生的不如意,對他而言,怎是用一個愁字能解決了。

竹外半窺嬌面。真個出塵體段。沒處可偷憐,空恁眼穿腸斷。休戀。休戀。只是與伊分淺。

9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清 納蘭性德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春天是塞外的盛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在這個季節裏,草原上的花兒競相綻放,為塞外增添了一份絢爛與多姿。大自然的力量顯得格外強大。

狂風怒吼,卷起滾滾黃沙,遮天蔽日。在這片沙海之中,生命頑強地掙紮著,展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這種力量,讓塞外之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夜晚的塞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星空璀璨,仿佛一顆顆閃亮的珍珠灑滿了天幕。在草原上點燃篝火,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和歡笑。這時的塞外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溫馨而祥和。

【鑒賞】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塞外原野的遼闊和空曠。帳篷像星星一樣多而明亮, 形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此時此刻,詞人獨自醉臥其中,這種孤獨和寂寥的氛圍不禁讓人產生懸念,引發讀者對詞人內心世界的探索。

視角轉向天空,繁星閃爍。詞人以 「星影」 代替 「繁星」, 此時詞人現出醉酒之態,讓讀者感受到詞人醉眼朦朧中的世界。 「搖搖欲墜」 則進一步描繪出詞人腳步踉蹌的錯覺,這種動靜相間的描寫手法給讀者帶來了新奇之感。

一幅壯美的畫面,帳篷聳立在蒼穹之下,仿佛與天際相連。詩人在這壯觀的景象中沈醉,感受著自然的宏大與人類的渺小。

天空中的星星在微風中搖曳,仿佛隨時都會墜落下來,增添了一種神秘而又浪漫的氣息。整句詩以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類情感的思考。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此句之中 「歸夢」 成為了詞人獨醉的主因。狼河成了歸家的障礙,以 「狼河」 作為歸家的象征,使詩歌情感更加深刻。

河水聲響對歸夢產生了阻隔,抒發了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不僅是對家鄉的思念,更是對歸鄉之夢破碎的無奈和失落。

作者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無法歸鄉的無奈。透過對「歸夢」和「河聲」的描繪,展現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掙紮,暗示了外部環境對人的束縛和影響。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

「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此時詩人內心無比的矛盾與掙紮。以 「醒來無味」 形容人的心情,使詩歌情感更加真實生動。

詩人想要逃避現實的困境,寄希望於夢境。因為長睡可以暫時忘卻現實的無奈和失落,但他深知夢醒後的無奈與孤獨。這種無味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了詞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他倡導人們面對真實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沈浸在各種幻想和虛無縹緲的夢境中,忽略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而 「醒來無味」 則表達了這種虛幻夢境帶來的空虛和無意義。

珍惜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放下貪欲和執念,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這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藝術魅力的詩歌。透過獨特的物象和生動的描繪手法,展現了詞人對塞外風景和羈旅思鄉之情的深刻體驗。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渴望和對生活的失望,同時也表現出個人的超逸才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10

如夢令·有寄

宋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春雨也讓世俗的紛繁消失殆盡,好不暢快。也許還沒褪去家鄉的氣息,聽著雨聲,感覺自己就是在艱苦歲月裏開出的一朵花,承受風雨洗禮,歷經艱辛,更習慣與世無爭,不會趨之若鶩,在心裏淡淡的安靜。美好。

春天的雨,在草葉間躲躲閃閃,在樹葉上敲敲打打,在瓦片上蹦蹦跳跳,它喚醒了大地的夢,又在大地上繪出了一幅江南煙雨潑墨圖,將廣袤的大地變得層次分明、姹紫嫣紅、五彩繽紛。

【鑒賞】「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此句詩人疑似對好友的思念之情。東坡即是詩人著名的 「雪堂」, 這是他親自營造的一塊靈魂凈土。詩人非常懷念黃州東坡「雪堂」,亦即他在黃州的舊居。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詩人希望在這片夢幻一般的仙境中把他和東坡在「雪堂」的故居連在一起,這是詩人精神上最後的寄托,

蘇軾對朝廷深處的無奈和迷茫。他渴望回到東坡,卻又身不由己,身處玉堂深處,無法脫身。這兩句詩情感真摯,語言婉轉,表達了蘇軾內心的矛盾和掙紮

「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 蘇軾對告別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是大雪壓住了小橋,此路不通嗎?此景語富於形象性,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也暗含詩人對命運難測的感慨和無人可傾訴的惆悵。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詩人無法預料到他和弟弟還能否再有機會相見。事實上從蘇軾這首詞的小序 「有寄」 二字可以看出。

此句蘇軾用景語曲折地表達,形象而富有深意。透過對別後是否有人的設問,引發了讀者對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同時也傳達了他歸耕東坡的決心和願望。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連續兩個 「歸去」, 可以看出是何等迫切的催促!「江上一犁春雨」只作虛帶過。這聲催促中的苦痛比之常情中自是更深一層。 「一犁春雨」 寓示蘇軾對農事勞動的熱愛和對回歸農耕生活的向往。

詞中有虛有實,虛實相生。詩人把夢幻與生活、懷舊和感今很巧妙地融為一體,使所抒之情突破了小我之狹窄與局限,而上升到了一個形而上的高度。
這首詞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深沈而復雜,它一方面表現了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誌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詩人對歸耕生活自由自在的向往和對人生無常的苦悶感受。給詞帶來了更為開闊深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