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武帝開始,西漢王朝利用政治力量經營西域,對以後的佛教初傳中國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漢武帝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兩度派遣張騫率眾出使西域。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代表官方疏通了漢朝遠達西亞以外的交通。西域道路開通之後,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內地連為一體。西漢中期後,自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塔裏木盆地南北邊緣通向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道路成為繁忙的商道。近現代學者將這條商道稱為「絲綢之路」。
佛教開始向中國傳播時,古印度佛教已經在南亞、西亞和中亞的廣大地區流傳。僅就漢代而言,到內地傳教弘法就有來自天竺、大月氏、安息、康居等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佛教信徒。這些佛教信徒就是沿著「絲綢之路」,輾轉經過中國新疆地區,走過河西走廊,最終到達漢朝的政治中心。從漢代到北宋末年的一千多年歷史中,無論是古印度僧人東來傳教還是漢地僧人西去求法,都主要經過這條道路。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條路線,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路線。
古印度佛教入華的第二條路線,是經過東南亞一些國家從南方海路進入中國,也就是從「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大約從三國時代開始就有東來傳法和西去取經的信徒走海路,但是人數很少。
古印度佛教入華的第三條道路,大致是從印度輾轉經過緬甸到雲南再到四川的路線。古印度佛教從這條路線進入中國,首先應該在今天的雲南和四川地區一帶流行,但是規模和影響較小。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張賽出使西域時,就已經發現四川已經與印度有民間的商業往來。到東漢時期,中印之間的西南官方交往道路開通,可自四川途經雲南、緬甸到達印度。當時的永昌郡(轄區大體包括今天雲南省西部和緬甸部份地區)就有印度移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