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春色平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寒暑均平、晝夜等分、陰陽相半、春色相分。
燕玄桃粉、綠野晴雲、柳岸斜風、林花日明。
明日春分,是一年的第四個節氣,也是春色正濃的開始。
春色平分謂之「春分」,春分將春天一分為二,春到此時恰好過半,但春日美妙才漸入佳境。
春景始盛,萬物繁榮,春分二月中,其「分」表示一半,也有平均的寓意。
春分,晝夜等分
春分位於春季九十日正中,將春平分,同時這裏的「分」還表示晝夜等分,陰陽相半,寒暑均平等意。
春分此日,太陽位於黃經0°並直射赤道,晝夜相等,全球無極晝極夜。此日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花開花落、春半春生,「春分」不僅是關於時間輪轉的力量,同時也兼具對稱之美和陰陽平衡,更蘊藏著中國文化中關於守「中」之道的無窮智慧。
晝夜均分,四季皆安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春分,冷暖之分,農忙之始
春分一般處於農歷二月中,是氣象和物候變化的重要節點。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春分一候玄鳥至,玄鳥為燕子,春分而來,秋分而去。此時,燕子飛來,百草回芽,萬紫千紅。
二候雷乃發聲和三候始電說的是春雷始鳴,電光四合,春雨降臨,萬物蘇醒。
春分三候
元稹【春分二月中】:「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此時,冷暖碰撞、陰陽交爭、風雨雷電、變幻無窮。
正如「 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熱 」,春分時,各地均溫升至0℃以上。春分「玄鳥至」到清明「桐始華」,是一年中氣溫攀升最為迅速的時期。
此時,除了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中國幾乎都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春不分不暖
土地解凍、普都青青、小麥拔節、油菜花香,大部份越冬農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正如農諺「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耕春種正值最佳時期,農民們開始了辛苦的勞作。
此時氣溫上升快,作物生長需水量大,田地需要提前安排蓄水保墑。
春分正值「桃花汛」
同時風多雨少,北方容易出現大風和揚沙天氣,南方則強對流天氣頻發,降雨明顯增多。
春分正值桃花盛開,春雪融化,桃花隨水,北方一些地區如西北、東北等將進入春季「 桃花汛期 」。
雖然桃花訊聽起來很浪漫,也要註意洪水和土壤過濕不利於農作物生長,要提前進行排水工作。
春分,農忙正當時
春半枝頭花歷亂,玄鳥不辭桃花寒——春分之美,繁花次第的欣然
仲春之半,二氣交爭,鳴電驚雷,雲過雨霽,天色澄碧。
春半花發柳垂條,燕飛晴天斷續雲,萬物生長競韶光、千花百卉爭明媚,春分開啟了春日繁花的盛事。
春雲聚散、春雷發聲、春雨綿綿、春風無限,此時,花草樹木一鼓作氣,熱烈的生命力在大地上傾灑開來。
此時,好像點染著仙子的魔法棒,所到之處,皆為驚艷;仿佛打翻了天上的顏料盤,天地之間,春光無限。
春日繁花次第
春分時,滿目皆是繁花遍野,生機盎然,讓人們在春寒中亂了方寸,醉了心神。
從南到北,春天真正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層層疊疊的紅、飛雪翩翩的白,開在大眾的心間。
春分是仲春風物的盛宴,也是繁花次第的美妙:萬華漸盛、花開半落、綠柳溪風、春氣醉人。
春分是仲春溫暖的期盼,也是人間春滿的幸然:春意漸濃、風和日暖、賞花踏青、挑菜豎蛋、且看孩童放紙鳶。
春分,往後鮮花相伴
春分在農事與春景之外,更是具有儀式感的重要節日,這就要提到「春」字的來源。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春分,國之大典,來自中國的太陽節
「春」的甲骨文由三部份組成:最上面為「 艹 」,用以代表植物。
中間為「 屯 」字,是草木破土而出的象形,代表春芽初生、萬物生長,也是「春」讀音的來源。
最下部的「 日 」則表示, 太陽是萬物生發之基礎,表示陰陽相推,草木繁盛。
「春」字的演變
春分是一年中唯二的晝夜均等、陰陽相平的日子,古代有「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的傳統。
清朝春分祭日典禮(圖片源自網路)
【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禮記】記載「祭日於壇」。
古時,春分日舉行國家祭祀大典,一般士族民眾不能隨意僭越。
北京朝陽門外的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大明神(太陽神)的地方。
古代祭日所需的年份日期到時辰有諸多講究,當然作為祭日主體,日壇的建築規格也有嚴格的要求。
天壇祈年殿
明朝時,日壇曾經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征太陽。
想象中,春分時,一輪朝陽,蓬勃升起,從日壇頂端逐漸跳脫出來,泛著璀璨紅融的光芒,溫暖且耀目。
或許這就是中國傳統儀式感和美感的最好的融合和體現吧!
時至今日,春分已經演變為春祭序幕的開始。
此時人們開始掃墓祭祖,一直到清明前後,表達對祖先的追思,也蘊藏著對未來的企盼。
春分,不止儀式感
在儀式感之外,春分還是頗具智慧的節氣:春分晝夜等分、陰陽相半、寒暑均平,與中華智慧中的正禮致中和守中之道不謀而合。
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春分,關於「守中」的無窮智慧
眾經之首的 【周易】 之中提到事物是陰陽的統一。
事物之間的消長、轉化以及與外界的相生、相克,彼此之間對抗、協調、共存,構成了世間的萬千變化。
這其中,春分作為一個最微妙的時刻與平衡點,恰到好處、不偏不倚——蘊含著陰陽相合,萬物共生的無窮智慧。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中:「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家的守中,是清靜虛空更是平胡無爭:看似柔弱被動、淡泊寧靜,實則隱藏著潛力無盡,能量制衡。
這裏的「中」是關於內心的穩定和清醒,也是不被世俗動搖和打擾的恒久自省。
春分是具有盛德的節氣,擁有恰如其分、不多不少的平衡,符合守中之道。
當然要甘於「守中」還需要一定的動力,最重要就是要從精神深處獲得滿足感,為自己的欲望和能力尋求一種平衡。
北京國子監孔廟
關於「中」的要義,除了入世也不乏出世,除了道家「守中」,儒家也對「中庸」情有獨鐘。
喜怒哀樂未發,是則所謂中也。發而莫不中節,是則所謂和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眾所周知,儒家非常重視「中」道,尤其是「中庸」——有人認為「中庸」迂腐又躺平,實則這是極大的誤解。
在體悟未足,事物未至之時保持寂然安靜和理智客觀,有助於尋找「中道之心」而到達「中和之岸」,天地得其時,萬物得其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裏的「中」並不是沒有作為,人雲亦雲。相反地,恰恰是順意天地,修煉自身、不刻意、不苛求,即「有意瞄準無意擊發」的狀態。
「致中和」是人生旅途中最好的狀態,它並非對日常喜怒哀樂的有意克制,而是一種達觀和淡泊、內省和內觀。
可以將自己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來看待,是「跳出本我,尋找真我」的過程。
擁有內心的一方安靜,能夠泰然於生活所施加的一切,「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也許就是在這人間最好的修煉吧,這大概也是春分所帶給我們的智慧與啟迪!
百草新綠,萬木逢春
春分到,蛋兒俏,吃春菜,放紙鳶——春分拾趣,踏青賞花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普都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分時節,天氣晴朗,最適合外出踏青、春遊賞花。
春風起,放紙鳶,此時,普都風溫暖明凈,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放風箏、立蛋等諸多遊戲,都是關於春天的趣味。
放風箏有張有弛,觀察、跑動、牽線等有利於眼睛和肌肉的運動,是春日最為適合運動之一。
立蛋遊戲源自4000年前,春分、秋分是一年中最適合立蛋的日期。
此時生機勃發,各種活動其實也是對於自然萬物的回應,找回失去的活力,讓我們一起隨著春天醒來,探尋關於春日的美好。
萬事順遂,不止春天
當然春分不光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國際上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春分在整個世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雖然我們的有國別、語言、文化、制度等的不同,但大家都在一個地球村,都熱愛美好,向往和平。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當放下芥蒂和偏見,也許得到的是意想不到的尊重和更為長久的發展。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普都醉春煙
當然春分除了活動和習俗之外,還有專屬於它的美食與養生。
采春芽,食歲谷,宜中和,疏氣血——養肝益脾:關於春分的美食與養生
正如【黃帝內經】中說「春日食歲谷」,這裏的歲谷就是時令食物。
春天萬物生發,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都是適合此時的食物。
嶺南人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分此日,人們采摘一種野莧菜和魚片滾湯食用,有「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說法。
春日食香椿
春季肝氣旺盛,宜省酸增甘。同時春天戶外活動增多,脾胃偏弱,消化能力差,不適宜過多攝入油膩食物。
仲春不要偏食,需要註意中和和搭配,如豆芽木耳偏寒,可以加蔥姜等。
立春開始陽氣由內而外走,春分時,人體陽氣一半在內一半在外。
陽氣漸盛,氣血容易擁堵,引發舊疾,所以此時需要疏散。
而肝主疏泄,此時養肝正當時,飲食要清補而不要濁補,肝主青色,可以多吃青色的食物。
春日養肝吃青色
【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簡稱五勞。
為了避免五勞之傷,我們的工作、娛樂等都要適度。
我們可以透過按摩指尖和腹部達到氣血的疏泄,幫助其順利執行。
指尖上分布著人體經絡的井穴,是氣血的源泉,捏揉手指可以起到疏經通絡、調節陰陽的作用。
小腹是人體中心,按揉小腹則可以平衡氣血,養元補氣。
仲春即到,春景怡人,萬物生發,願你擁有最美的春天,成為最好的自己,願大家勢如春分,節節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