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傳統畫家如何在當代「每天用功」?

2024-03-19國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徐翌晟)「日課」二字對於中國傳統畫家來說意味著什麽?是每天不停歇地用功!正在上海芊荷藝術空間舉行的「日課——陳翔、湯哲明、錢軼士、謝興濤作品展」上,這是幾位藝術家的共識。

策展人熊宜敬認為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大部份時間都在讀書寫字畫畫,生活和藝術創作融為一體,而現在生活環境明顯復雜豐富,「我們在追問藝術家作品的面貌時,可能更需要去挖掘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展覽的四位藝術家都有非常紮實的傳統筆墨設色等能力,可是,每個人呈現出面貌卻截然不同。

陳翔青綠山水畫中的「老頭」,或三三兩兩在山間行走,或獨坐孤舟中,或兩兩相對於茅草亭,「讓老頭代替我去感受大自然,代替我去放松」。陳翔認為,繪畫對自己而言,從來不是去刻意追求什麽,而要自然而然地去表現什麽。「我的基本觀點就是:你是怎麽樣一個人,你就會畫怎麽樣的一種畫。風格或者圖示,不是刻意創造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湯哲明一直從事山水畫創作,已有三十載,尤其專註研究兩宋時期的山水。「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學畫的年代,包括從事研究工作的時代,能滿足自己少年時開始學畫的那些理想。傳統的中國畫曾經遭遇很多碰撞,受到外來藝術的影響也產生了很多融合。在我們那個年代,要找到信心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此次畫【梵凈樂土】以及【仙都瑞色】,都體現了湯哲明由師古至師造化乃至師心給他帶來的下筆自信。

藝術家錢軼士此次展出的【赤城】【青湖】【赭岱】【玉嶂】等作品描繪了祖國大西北的壯觀景象。雖然畫的是大西北的獨特物象,但借鑒的還是畫江南的細膩手法。

謝興濤的作品繪在絹本上,「這種絹本是用野蠶絲做的,是幾十年前的老材料。剛開始時還不能使用,因為它的經緯紋路比較粗,一受水,材料就會鼓起來,要用蒸汽熨鬥熨燙到一定程度,才能落筆」。他對於材料的極致講究,才有了今天的作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