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兩人都是畫家是種什麽體驗?近日,「湖南著名美術家推介工程·姜坤藝術展」「泥土芬芳——鄭小娟藝術展」在湖南美術館開展,為了讓公眾更深入了解姜坤與鄭小娟的創作之路,9月12日,湖南美術館邀請本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蒲星以及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湖南美術館策劃部陳禮開展「策展人帶你一起看展覽」導覽活動,與「走進‘畫壇伉儷’姜坤、鄭小娟的藝術人生」藝術講座,帶領觀眾一起走進藝術伉儷姜坤、鄭小娟的書畫人生。
導覽:一對伉儷,兩座高山
充滿苗族風情的吊腳樓、和山水融為一體的人物、氣勢恢宏的巨幅畫作,這是姜坤的個展;細膩工筆裏的風土人情、質樸真實裏的豐富表達,這是鄭曉娟的個展。湖南美術館將這樣一對藝術伉儷、丹青夫妻的雙個展同期展出,並比鄰安置,觀眾應該怎樣觀看才能深入感受兩人的藝術人生呢?
在陳禮的帶領下,參加此次活動的觀眾首先走進了姜坤的展廳。「湘黔行旅」、「涉江溯源」、「墨裏乾坤」,姜坤的個人藝術展按照不同的創作題材分為了三大板塊,從少數民族風情到湖湘文化溯源,再到花鳥寫意的閑適之作,68幅(組)畫作涵蓋了姜坤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佳作,呈現了他在中國畫方面的深入探索及對湖南畫壇的重要貢獻。
從5號廳出來,在走進鄭小娟的展廳,就會發現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氛圍。從擺在展廳門口的【山雀】就能感受到。盡管姜坤的畫作中也有不少苗族女性,但兩人對女性的理解在視覺呈現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看姜坤的畫作,是賞心悅目、唯美至極;但看鄭小娟的畫作,卻是感受豐富、無法簡單概括。
「為什麽生活緊密的兩位藝術家,能夠如此鮮明地保持個人的藝術特色而不互相影響?」這是陳禮向觀眾丟擲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5號展廳的一個雙人創作年表中或許能夠部份回答。同樣的時間線裏,姜坤始終作為一個單純的畫家在創作,而鄭小娟則先後擔任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社會活動頻繁、生活環境復雜。
但生活經歷終究只是外因,兩人藝術風格的不同的內因何在?這在接下來的美育課堂中,李普星為觀眾做了深入的解析。
分享:山花之美,泥土芬芳
「在和鄭老師多年的接觸當中,我深深地感到她是一位真正具有知識分子情懷的畫家。」分享會一開始,李蒲星就開門見山地擺出了自己對鄭小娟的認識。他認為鄭小娟本次展覽的主題很典型地表現了她的藝術特征,「對於在城市生活的人來說,泥土是不幹凈的、是應該被消除的,而鄭老師卻偏要去畫這泥土的芬芳與美麗,這是一種藝術家的憂患精神。」
而對於姜坤,李蒲星則將其藝術特征形容為「山花之美」。山花是一種在野外自然盛開的花朵,對於久在城市之中的人來說,透過姜坤的畫作,他們能看到一種自然清新的、未經人工矯飾的美,因此,姜坤的畫作廣受大眾歡迎。「姜老師的山水畫一反傳統山水畫中人物可有可無的創作特征,將人物變成了山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使得人與景的美一同映入觀者內心。」對於姜坤的山水畫,李蒲星如是說道。
但無論是姜坤還是鄭小娟,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都常取材於美麗的湘山、湘水與湘中人,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內涵,既展現了湖湘風光的雄渾與秀美,又蘊含深厚家國情懷。
分享會最後,不少觀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這些困惑涉及資訊化沖擊以及時代審美觀念的轉型,李蒲星都一一解答。據李普星介紹,現代美術館學認為,前往美術館的觀眾分為打卡式觀眾、中度觀眾以及深度觀眾三類,從獲得人流量的層面來說,打卡式觀眾很重要,但從提高社會審美素質和豐富個人精神世界的角度來說,培養中度觀眾以及深度觀眾才是美術館最為本質的目的,而湖南美術館的美育課堂正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瀟湘晨報記者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