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盛,將老樹上的葉子裹挾在地,一縷縷思念從心底升起,愈發濃郁,九月飛歌,又是一年教師節。
「一根鉛筆,您教我拼音;一支鋼筆,您教我書寫;一段粉筆,您教我成長。您教給我的太多太多,而又太少太少……」近日,在聊城市茌平區舉辦的「承師恩 向未來」這一堂特殊的思政教育課上,來自正泰翰林學校的焦興魯老師真摯動情的分享引得在場的聽眾舊思紛紛,潸然淚下。
焦興魯口中的「您」,是曾在現茌平區振興中學任職的書法老師焦緒新,算算時間,今年已是焦緒新老師離開的第九個年頭。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年復一年的更叠讓每個人生活早已發生了太多了變化,但焦緒新的故事,有人始終在記得。
焦緒新(已故)舊照一件事愛了一輩子
一筆一畫寫出一生
身邊人提到焦緒新,總要說一說他的書法,那是他熱愛了一輩子的橫豎撇捺。
「他是一個對書法非常熱愛的人,他的書法其實是自學的,自己研究了很多不同的字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練習軟筆書法。」在女兒焦雪晴的眼裏,父親對書法嗜愛非常,那些全神貫註、持之以恒的練筆模樣,至今還歷歷在目。
起初,在茌平區丁莊小學(現茌平棗鄉街小學)任職語文老師時,焦緒新便有意識地教學生們學習寫字,作為他當時的學生,焦興魯深刻地記得,四五年級的時候,每天必須一張硬筆習字,從點、橫、豎、撇、捺等逐步練起。「其實30年前,我們是沒有專門的書法課的,但焦老師很註重書寫,冬天很冷,辦公室沒有爐子,我記得很清楚焦老師他坐在靠窗的位置,他的手很白皙,但手上有凍瘡。」那雙帶有凍瘡的手,始終縈繞在焦興魯年少的記憶裏,成長至今都不曾忘懷,「那可是一雙每天堅持練字的手啊!」
焦緒新(已故)舊照2003年,茌平區振興中學想要開設書法特色課程,而彼時焦緒新對書法的研究也是頗有自得,振興中學便聘他來校專職當起了書法老師。「當時只在初一設書法課,20多個班,就他自己一個人上課,學生們都以能跟他學書法為榮。」振興中學的老師劉建國是焦緒新的生前好友,對故人之思常常湧上心頭,他覺得焦緒新就如同他所練習的楷書,做事嚴謹,人品端正,字如其人。
「他從事了他最愛的職業,他把他的愛好當成了他的職業,所以他覺得特別幸福。」焦緒新臥病在床時,妻子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每每提起往事,她總是忍不住落淚,家中的字帖被收放得整齊妥當,承載著厚厚的思念,女兒焦雪晴哽咽地說:「他臨終前看的字貼都是他新買的一批,他身上很痛,睡不著覺,就躺在那張貴妃床上看字帖,那個字帖超大,他拿著一個字一個字去看,那是他熱愛了一輩子的一件事兒。」
一聲老師,一生老師
師恩難忘報以「傳承」
成為一個老師,當好一個老師,教出許多老師,這是焦緒新平凡卻又燦爛的一生。
「他的個子比較矮,他給我說,家裏弟兄四人父親最掛念他,當時就是為了不去挖河做苦工,覺得老師的文化水平高,當老師應該挺好。」出發點簡單,但焦緒新卻是為教師這個職業奮鬥了一生,回想起當時談話,與好友對酒相酌的樂事,又浮現在劉建國的腦中。
在家人眼中,作為老師,焦緒新是認真負責,富有愛心的:「他一點兒都不自私,經常拿自己的錢來給孩子買獎品或者是買一些小禮物送給他們。」而在承蒙師恩的小學生涯裏,焦興魯的經歷,讓家人的這句話更加地得以具象化。
30多年前,校園都是平房土墻,丁莊小學一年級學生焦興魯有些調皮,帶著其他的小朋友喜歡去玩立墻根兒的遊戲,被焦緒新發現後,焦興魯得到了嚴厲的批評,「我當時很不理解,後來土墻被推倒之後,我才更深刻地理解這是有生命危險的,才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焦老師對學生安全上的關懷。」
「焦老師身材雖不高大,但靜水流深。是他給我種下了一顆正能量的種子,真真切切關愛學生的成長,實實在在關註學生的精神。」如今,面對著校園裏窗明幾凈的教師和多樣化的教學科技,有時候,焦興魯看著學生們書桌上擺的各式各樣的漂亮水壺,還是會不由地想起小學夏天操場體育課後喝下的一碗綠豆湯。那是為了不讓學生們喝水龍頭的涼水鬧肚子,焦緒新特意一早起來在家裏熬煮好裝在桶裏,騎著老式的帶杠自由車送到學校給大家解渴消暑。「他個子又小,還要騎自由車,帶著那麽大一桶綠豆湯,真的很了不起。」回憶如潮水襲來,焦興魯的淚水奪眶而下。
丁莊小學師生合影(右四為焦緒新)一朝沐杏雨,終生念師恩。從教之後,焦興魯更能領會到一名教師的育人理念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如今,她也成為了一名書法老師,今年已是第八個年頭。「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可能會有一些跟焦老師當時相似的一些情境,尤其是我又在書法社團,所以每天寫字、每天上課,每天面對著學生。總想把我小時候的上學的一些經歷、一些成長經驗分享給同學們。」
焦興魯在教授學生學習書法
「我們始終記得你」
所有的遺憾把思念填滿
2015年11月23日,這個日子,是焦緒新離世的日子,劉建國永遠記在了心裏。
好友的突然離開令人傷心難捱,但對於劉建國來說,有份自責遺憾卻多年深埋心底。焦緒新去世的前幾天,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問能否見一面,但當時正逢聊城市白雲檢察官來學校作報告,劉建國沒能當日趕過去,第二天上午劉建國想要去,卻被焦緒新拒絕了,稱正在醫院治療,先不讓他過來。可沒有想到,隔日便收到了好友去世的訊息,劉建國哽咽地告訴記者,「我總感覺他應該是有事要交代我,他住院的時候我經常去,就這一次沒去,這是我一生的遺憾。」
劉建國稱,當時自己班裏的一名學生課上課下都跟隨焦緒新學習書法,在得知噩耗後,立即跑來問他:「是不是真的,焦老師,真的沒了......」難受地哭泣不止。「對學生們來說,這也是挺大的遺憾。」劉建國稱,自己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焦緒新沒有離開,那到現在又有快十年的光陰,如今的振興中學每年新一級的學生都有千余人,能夠喚焦緒新一聲「老師」的學生,便是「用成千上萬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
這是屬於劉建國的遺憾,而對於女兒焦雪晴來說,沒能跟父親多多地學習書法,也是畢生所憾。
「我小時候是比較叛逆的,有一段時間就非常抵觸去寫,尤其寫軟筆書法。但是其實作在看來,我真的是非常受益於他寫的一手好字,字如其人,你把字寫好就說明你這個人也是非常端正的。」焦雪晴覺得,盡管父親耳提面命,但自己其實也只是學到了皮毛而已,如果時光倒流,一定要更多地和父親學寫字,寫好字。
是老師也是父親
愛學生也愛家人
從今年四月開始,茌平區委宣傳部與區教體局聯合發起了「我的老師二三事」征文活動,超400余份投稿寫滿了師生故事,焦興魯的「紙短情長話師恩」更是打動人心。作為對第四十個教師節的獻禮,8月30日,茌平區舉辦「承師恩 向未來」一堂特殊的思政教育活動,在焦興魯分享過後,焦雪晴也向大家分享了有關父親的往事,直言父親是一座「自己永遠跨越不過的高山」。
2015年畢業之後,焦雪晴成為了茌平區的一名教師,得知此訊息的父親非常高興,一貫執拗的他也聽從家人的建議,前去給身體做了體檢。「他是真得非常開心,包括我的母親,都沒有想到我能夠考上教師,因為那個時候考上還挺難的。我考上之後他很高興說去體檢,也就是因為那次體檢查出來的......」
臥病在床的父親沒能給女兒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學經驗,但人生角色的轉變卻讓焦雪晴更深刻地明白了父親母親的更多不容易。「我就想他一個人能夠完成那麽多事情,而且是能夠處理得那麽好,那麽我是不是也應該更堅強一點,去適應教師這個角色。」焦雪晴覺得,父親雖然寡言,但對於自己的愛,從來都不少,生病的時候,還在為自己打算著一切。「很多事情他都為我考慮到了,在他臥病的時候,他還跟來看他的同事說考慮一下我的個人情感問題。」
近兩年,焦雪晴的職業規劃做出了一些改變,但她的工作,依然和孩子們離不開,父親的那些教誨,仍然諄諄蕩漾在耳邊,「我覺得我當老師的時候就像太陽一樣把光芒直接撒向學生,但是現在進入共青團系統,我覺得我現在像月亮一樣,用月光去默默地照耀孩子。」焦雪晴說。
焦緒新(已故)書法作品
父親生前的書法作品,家人多年來完好存放,盡管紙張已經泛黃,但思念永不褪色,焦雪晴一本接一本地向記者展示父親的筆跡,把父親的每一個批註都認真摩看,思念伴隨著翻動的書頁,沙沙作響,「他應該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這麽多年過去了,知道他的人越來越多。」
而另一邊新學期的課堂上,振興中學裏新同學的加入給校園註入了新鮮的血液,書聲瑯瑯書墨飄香,焦緒新老師的書法,將被更多的孩子看見,正如焦興魯老師的課堂上,黑板上書寫下的大大的「永」字,和多年前的老照片穿越時光重疊一起,把傳承的故事悄悄醞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陶春燕 崔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