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十首最美中秋詩詞,花好月圓共賞秋,暮雲清寒寄相思

2024-09-16國風

對於中國人而言,中秋節最為深遠的意義,莫過於團圓二字。

或許正因如此,古人才會留下如此眾多的詩詞,於中秋之夜表達對親人、摯愛及友人的深深思念。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何時何地,一年最圓滿的一次月光,希望我們都能和至親至愛的人一起分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時蘇軾在密州任太守。

由於與當權變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見不同,蘇軾自求外放,輾轉於各地。

他與親生弟弟蘇轍已有七年之久未曾相聚。

中秋當夜,明月高懸,蘇軾望著那輪滿月,心緒難平,遂借著酒意正濃,揮毫潑墨,創作了這首傳世名篇。

詞開篇即以「把酒問青天」的豪邁姿態,表達了對月光的向往和贊賞之情,想乘風歸去,超脫世俗。

然而,詞人在幻想歸月的同時,又考慮到月宮的寒冷與孤獨,還是人間煙火溫暖人心。

明月皎潔美好,而思念的人卻不在身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難得圓滿。

詞人賞的是天上月,道的卻是人間情,「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祈願世間眾人皆能平安喜樂,圓滿無缺。

中秋月

【明】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正是團圓賞月的好時節。

詞的開篇便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中秋之月的皎潔與美好。

這輪明月,不僅照亮了夜空,更照亮了詩人心中的柔情與思念。

每當月圓之時,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遠方的親人,那份深深的牽掛,便如這月光一般,溫柔而綿長。

希望每年都能欣賞到中秋之夜的瑰麗月色,願人人都能團圓美滿。

十五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圓之時更思人。

中秋夜的月光,清冷如水,灑在庭院地面上,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靜謐的夜晚,鵲鴉安靜地棲息著。

清冷的露水悄無聲息地打濕了桂花。

今晚,人們都仰望著當空的明月,思念遠方的親人。

這首詩意境很美,用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歷經多次升遷後,終又遭遇了貶謫的命運,從而宦遊至他鄉異地。

恰逢中秋佳節,他卻孤身一人流落異鄉,因此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篇。

中秋的明月,穿透梧桐枝葉,在地面上映出斑駁的樹影。在這個秋意濃濃的夜晚,詩人漂泊在外,獨自一人在角落裏,體會著孤獨與落寞。

他擡頭仰望明月,想象著嫦娥在清冷寂寥的月宮中,只有孤零零的桂樹與她相伴,心中也不免湧起惆悵與怨恨。

身為羈旅之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讓他感到無盡的悵然與失落。

陽關曲·中秋作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詩作於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的八月十五。

那年二月,蘇軾的弟弟蘇轍與他在東坡相會,隨後的四月,蘇轍陪伴蘇軾一同前往徐州,直至八月中秋之後才依依惜別。

這是兄弟倆在分別長達七年之久後,首次重逢並共同度過中秋佳節。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

月到中秋格外明,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

可在短暫的相聚後,又是長久的別離,不免讓人感嘆,明年的中秋,又會到何處與何人觀月賞景呢?

也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淡淡憂慮。

中秋月

【唐】齊己

空碧無雲露濕衣,群星光外湧清規。

東樓莫礙漸高勢,四海待看當午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半夜嬋娟影,正對五侯殘酒池。

碧空如洗,毫無雲翳,清涼的露水沾濕了衣襟。在璀璨星光的映襯下,一輪滿月緩緩升起。

它逐漸升高,連東邊的高樓也無法遮掩其光芒,當它在天際遨遊時,普天之下,無處不可見其清輝。

明亮的月光自然引發人們的吟詠之情,然而那月中的桂樹影子卻是無法觸及的。

可惜那半夜裏皎潔的月影,正映照在貴族親信們飲宴後留下的空酒杯上。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中秋月夜美景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零落的桂花花瓣,帶著星星點點的露珠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邊散落了下來。

詩人想象這些飄落的桂花是月宮裏嫦娥灑下人間的。

多麽美好的場景啊,仿佛如人間仙境一般!

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是中秋賞月詩中的佳作之一。

一剪梅·中秋無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櫳,雨濕紗櫳。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該詞作於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

辛棄疾自投南宋以來,從未獲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屢遭權奸彈劾,一貶再貶,直至削職閑居,無法實作自己的救國理想。

詞開篇便回憶了往昔中秋佳節的美好景象,月華如練,桂香四溢,花與月皆映入杯中,一片祥和。

但今夜中秋,卻是雲雨交加,無月可賞,詞人內心不免失落與無奈。

詞人想要乘風上天質問天宮,為何如此對待他,卻又發現無路可通。

只能以紅燭為伴,借酒澆愁,慢歌獨飲。

詞人明傷「中秋無月」,實則嘆英雄末路,壯誌難酬。

水調歌頭 · 其三和董彌大中秋

【宋】朱敦儒

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

金風玉露相間,別做一般清。

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弦不動,

樂世足歡情。

莫指關山路,空使翠蛾顰。

水精盤,鱸魚膾,點新橙。

鵝黃酒暖,纖手傳杯任頻斟。

須惜曉參橫後,直到來年今夕,

十二數虧盈。

未必來年看,得似此回明。

從古至今,中秋之月的金風玉露,別有一番清新脫俗之美。

中秋夜,家家戶戶爭卷簾櫳賞月,管弦之樂四處響起,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亦是如此,應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時刻。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補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永夜閑階臥桂影。

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

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

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

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在宋徽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晁補之正擔任著泗州知府的職務。當中秋佳節的夜幕低垂,他舉杯邀月,對影抒懷,因感懷個人經歷,故有此詞作。

全詞運用豐富的意象,青煙、碧海、金鏡、永夜、閑階、桂影、露涼、寒螀、藍橋路等,營造出一種清幽、冷寂而又超脫塵世的中秋月夜圖。

詞人在描繪月色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摯深沈,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