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周維新回憶父親周鐵衡,風格傳承齊白石自出面貌,少白湯發周釋出

2024-04-09國風

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裏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05:18

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有請時任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中國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清華美院客座教授、網易集團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畫院及榮寶齋簽約畫家,齊白石書畫大數據鑒定專家、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白石山堂文化傳媒的營運長-湯發周先生曾聽他師父齊白石弟子周鐵衡的兒子-周維新這樣說道:父親周鐵衡先生的藝術圓融詩書畫印,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理想範式,同時又融合西方文化影響,成一家之面貌,其藝術人生於今日依然有啟迪作用。

在詩文方面,周鐵衡先生以為詩文曠達與否,作為量化文人的重要標誌。故詩求清奇、峻逸,用心於「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認為這是躋身文人畫家行列的必修課程,也是成為一個文人畫家的看家本領。周鐵衡自幼便有文名,在其父的影響下詩與文無不暢達。後來遇到齊白石老人請教時,就曾做【詠蜻蜓】:「瑪瑙翻飛翅,鏗鏘似瑯[gf]7395[/gf]。」白石老人曾言及鐵衡先生時評價其:「與李長吉(李賀)至今敲瘦骨,尤內建銅聲類似。李長吉是鬼才,學之要慎之又慎」。周鐵衡的詩,多為題畫之用,瑰譎浪漫,甚至有些詰屈、幽峭,欲論其詩,在與其同儕現代畫家之中,也可當居前列。

周鐵衡於家中為後輩傳授心得

在書法方面,民國之際碑學大興,文人無人不崇碑。周鐵衡先生開蒙時所授筆勢為趙董,及長時,風標所向為碑學盛熾,受時勢影響亦時有借鑒。

自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受東北化部邀聘擔任東北文物管理處顧問,期間得【元佑墓誌】【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元篡墓誌】【元壽安墓誌】【元悌墓誌】【元略墓誌】等十余種北魏墓誌搨本。格外鐘愛,並廣搜魏碑精致搨本,臨習寒暑不輟。周鐵衡先生以自己對魏碑的體驗與視角,去構築自我碑學語言。

他肆力於文人畫內在的密切聯系,對書法的嚴苛,以能與其片幅相協調為審美取向。故他的行書以魏碑兼篆籀之用筆,而結體以明人之法。此外,因其父曾經科舉,故周鐵衡亦精擅小楷。由其所著【半聾樓談畫】【清泉軼錄】【婦科抉微】【東窯考】等可見,皆為蠅頭小楷工錄,其用功之勤,不亞於唐之經生。

周鐵衡為友人示範作畫之法

在繪畫方面,周鐵衡先生的繪畫技法與的書法的一致性是典型的,其繪畫奠基於他的書法基礎之上。正如他曾說「畫法關通書法律」「直從書法演畫法」,此兩句經典出自石濤與吳缶老,也體現出他的繪畫審美標準,以文人與金石之氣相融合,自然生發出一種沈郁勃雄、快意淋漓的氣概。其早年的作畫,半工半寫,還帶有板刻習氣。自五十歲時,已臻化妙境,由淡逸直入渾穆。由傳統文人畫的淡逸之境,而一變為個性張揚的雄逸之勢,這與董其昌南宗文人畫所強調的「逸」「淡」已經對立了。其畫中題材不與古人雷同,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姿態不同凡響;構圖或緊密繁復還是精節孤儉,創造性的用筆打破了各種繁雜技法程式的遵循,而是代之以典型的書寫性用筆。筆墨縱橫,超形入神,設色重彩淡墨,無不得心應手。

周鐵衡與同道交流繪藝

在篆刻方面,周鐵衡治印先從師於陸小軒先生,由漢印入手,繼之以浙、皖。自入白石老人師門則以老人篆刻之法為規臬。同時,亦不僅僅以白石翁之印風束縛手腳,正如其自言為缶老私淑弟子,其篆刻亦是博采眾長而自出面貌。經年累月的不懈追求與探索,使其在篆刻上成就斐然,正如齊白石對其的評價「刻印者能變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渾成,別開蹊徑而不失古碑之刻法,從來惟有趙揮叔(趙之謙)一人」。

齊白石為周鐵衡所刻「木匠徒弟」局部

由此可見,周鐵衡將其學養融入其書、畫、詩、文、印之中,其中國書畫之筆墨結合至為緊密,從不用排筆、水彩筆、毛刷之類非毛筆繪畫工具。狀寫簡約、概括,皆從書法中來,筆法變幻莫測,有神助焉。

其畫多以吳昌碩之篆籀筆意入畫,則多厚與拙,重在「寫」和金石氣,又吸取白石老人以分劈之天發神讖筆法入畫,得老辣清峻之形神。正如周鐵衡論述自己繪畫用筆時說所的:「予多師青藤之草筆、冬心之刷筆、缶老之籀筆、齊師分劈之筆,再師造化之神情也」。這也正體現出其大寫意花鳥不同於前人、亦不同於今人之處。(本文圖片素材選自:齊良芷眼中的齊白石、齊白石書畫院、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甲辰年 【龍年】編撰於華東上海齊白石書畫院(上海浦東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