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八大山人書法風格是怎麽形成的?深度分析徹底解惑1!傳綮寫生冊

2024-04-02國風

在書壇的群星中,八大山人以其晚年的墨寶獨樹一幟,尤以姓名標示「八大山人」之作最為卓越。其晚年的書法,不僅彰顯了個人風格的成熟,更在數量上達到了巔峰。此時,八大山人的筆法經歷了深刻的蛻變,從師法諸家,到超越前賢,他逐漸掙脫了歐陽詢、黃庭堅、董其昌等前人風格的束縛,形成了凝練自如、個性鮮明的「八大體」。與此同時,隨著其書法風格的定型,他以立軸、長卷、冊頁、扇面等多種形式創作的純書法作品也應運而生,而在此之前,其書法多見於畫作之題跋。今日所見八大山人的書法佳作,多為晚年所制,故此時期作品成為我們研究的重要素材。

八大山人在書法藝術上晚年的成就,其影響因素眾多,可大致歸納為創作思想、字型技巧以及社會文化的演變等方面。深入剖析這些因素,無疑對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看不見的老師:董其昌書論

關於八大山人書法藝術的淵源及其對前代各家風格的吸收與轉化,後世學者眾說紛紜,各有見解。清代的邵長蘅在【八大山人傳】中贊譽山人書法,認為其行楷深得王獻之、顏真卿之精髓,而其狂草則別具一格。陳鼎在【八大山人傳】中提到,山人的詩畫展現出唐宋風骨,書法則源自魏晉。龍科寶在【八大山人書記】中提及山人少時書法已頗具功底,行草深得董其昌之意。楊賓在【大瓢偶筆】中認為其書法有鐘繇、王羲之的氣韻。而謝稚柳先生則認為八大山人書風的形成,實受明代的王寵影響頗深。這些評述皆基於八大山人不同時期作品的特點而來。

八大山人一生書法的演變,對映出他在不同階段對各家書風的吸收與融合。從魏晉的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到明末的董其昌、王寵、黃道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皆可覓得他們的影子。然而,在理論上對其影響最深的,莫過於董其昌。

王方宇先生將八大山人的書法演變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即1659年之前,為早年時期,雖無作品傳世,但從【傳綮寫生冊】中的題字可見,其楷書深受歐陽詢、褚遂良影響,筆法遒勁,行草則取法章草,稍顯拘謹。第二期和第三期,1659年至1682年,為中年時期,書法主要學習各家之長,尤其對董其昌的字用功最深,作品幾可亂真。同時,他對懷素、黃庭堅、王寵等人的風格也有深入研究。第四期和第五期,即1682年之後,為晚年時期,八大山人擺脫各家束縛,形成獨特書風。這一時期的作品雖常有「臨某某人」或「某某帖」的題款,但實際上已獨具風貌,與早期的臨摹截然不同。

從八大山人書法風格的演變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董其昌的影響在中年時期顯著,但到了晚年則逐漸消逝。正如龍科寶所言,八大山人晚年之作已不見董其昌書法的痕跡。這裏所謂的「今不復然」,指的是其晚年作品中董其昌風格的消失。

實際上,八大山人晚年書法的轉變,更多是受到董其昌書法理論和創作思想的啟發。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對書法的論述,與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相比較,可以看出董其昌對其影響之深。

董其昌重視筆墨的意境,主張提筆作書,強調中鋒用筆以破除板刻之病,追求書寫的天真爛漫和遒勁有力。八大山人晚年的行草書,筆畫方圓兼備,蒼勁古樸,用墨淡雅溫潤,這些都與董其昌的理論相呼應。

在結構布局上,董其昌強調「奇正」之法,主張布局不均勻,追求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美感。八大山人的行書恣意率性,草書狂放怪偉,結字大小錯落,正體現了董其昌所倡導的「奇斜反正」的理論。這種結構布局上的創新與突破,正是八大山人晚年書法的獨特之處。

董其昌在對待臨帖的態度上,強調求其神而舍其形,認為書法的妙處在於隨意所如,自成體勢。他批評了當時書家過分迷信【閣帖】的風氣,主張書家應當追求字型的奇宕瀟灑,以奇為正,不拘泥於故常。八大山人在臨帖上完全遵循了董其昌的觀點,晚年臨摹王羲之【蘭亭序】、褚遂良【聖教序】、索靖【月儀帖】等,已不再追求形似,而是展現了自己的風格,真正實作了董其昌所說的「隨意所如,自成體勢」。

在個人風格的培養上,董其昌主張師法晉人,並在此基礎上演化出自己的風格。他認為書法的最高境界在於「巧妙」,而八大山人的晚年書法正是融合了晉人深遠含容的氣勢,形成了自己渾厚古雅的風格,達到了與晉人比肩的境界。董其昌的這些觀點和理論,對八大山人的書法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董其昌還強調書家應當脫離前人的習氣,追求自己的獨特風格。他認為古人作書必不正局,以奇為正,批評趙孟頫等人未得晉人書法之真諦。這些觀點也深深影響了八大山人的書法創作。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雖然博采眾長,但並未見到趙孟頫、文徵明的影響,也沒有臨摹他們字型的題識,這正體現了董其昌對其影響的深遠。

總的來說,八大山人的書法風格,尤其是在晚年,深受董其昌書法理論和創作思想的影響。他不僅在筆墨意境、結構布局上遵循董其昌的理念,更在個人風格的培養上,展現了與董其昌相似的追求和境界。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八大山人的書法作品中,也反映在他對前人書風的態度和選擇上。

確實,董其昌對八大山人書法的影響是深遠且決定性的,這種影響貫穿了八大山人一生的書法創作。將八大山人的書法生涯分為兩個階段來看,第三期和第四期之間可以視為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八大山人正處於學習和臨摹董其昌書法風格的階段,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明顯受到董其昌的影響。而在第四期及以後,八大山人開始探索並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這一過程可以稱為「董其昌無形的影響」。

在這一階段,雖然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不再直接顯現董其昌的書法風格,但董其昌的書法理論和創作思想卻深深地影響了八大山人的書法探索和風格形成。八大山人晚年的書法作品,無論是行筆的中鋒使用、結構的奇正布局,還是個人風格的渾厚古雅,都體現了董其昌對他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雖然無形,但卻在八大山人的書法創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二、融匯篆隸、取法上古

尤其是他的行書,無論是行楷還是行草,都展現了他對前人各家創作風格的借鑒和吸收,以及對各種書體筆法的深刻理解。

盡管八大山人的篆書和隸書作品存世較少,它們對他的書法藝術的影響卻不容忽視。篆書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這一點往往被前人的評價所忽視。八大山人的篆書作品,如【個山小像】上的題字、【雜畫冊】中的名款、【臨石鼓文、大禹碑冊】、以及【天光雲景圖冊】和【松柏同春圖】卷上的篆書引首等,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看出篆書對他的影響。隸書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他早年楷書中的某些筆意,如【傳綮寫生冊】中的楷書題詩。

總的來說,八大山人的篆書和隸書雖然作品不多,但它們對他的楷行草書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篆書。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他早年的楷書中帶有隸書筆意,而且篆書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他一生的書法創作。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正是透過對各種書體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全能書法家的卓越成就。

八大山人,在揮灑楷、行、草書之際,偏好采用【說文解字】之前的古篆字型,這些字型古怪而難以辨認。八大山人對古篆的偏愛,深受其家學淵源及當時金石學風的影響。其家族中,祖父朱多、叔父朱謀和朱謀瑋、父親朱謀等,在書畫及金文篆籀方面均有深厚造詣。他們的作品和書法風格,無疑對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們將【清八大山人 傳綮寫生冊 】精確復制,作為極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饗書友!請註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無限接近原件超精復制品,不是網上通行的嚴重調色的低精度圖片印刷形態!

欲購專業級【清八大山人 傳綮寫生冊 】超清復制件的書友,可點選下面商品卡,品鑒與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