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迷信風水還是崇拜祖宗?頗受爭議的客家人「二次葬」,你了解多少

2024-04-04國風

什麽是「二次葬」

二次葬,這一古老而神秘的葬俗,曾在原始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普遍存在。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死者的屍骨會經歷兩次甚至更多次的埋葬,而且往往是在不同的地點。

據【客家古邑民俗】一書記載,對於大多數客家人來說,祖先的墳地選擇至關重要,這體現在他們對「背祖骨」與「二次葬」的深厚重視。

在動蕩的遷徙歲月中,客家人會背上祖先的遺骨,以此保護他們免受外族的踐踏。

當他們在新的土地上找到一塊風水寶地時,便會小心翼翼地將骸骨擦拭得一塵不染,然後安放入「金罌」——一種特制的陶缸中,為祖先重新安葬。

清代文人張新泰在其著作【粵遊小誌】中,也詳細描述了這一習俗。

他寫道,嘉應州一帶的居民深受風水觀念的影響。

因此,在親人下葬後的十年甚至更久,他們會重新挖開墳墓,打破棺材,撿出屍骨進行清洗,這一過程被稱為「洗金」。

在台灣,客家人的二次葬習俗更是被賦予了「撿風水」的雅稱,而在梅縣的丙村,人們則習慣稱之為「做風水」。

這些不同的稱謂,都體現了客家人對祖先的深深敬仰以及對風水的篤信。

「二次葬」的程式

在客家地區,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就是在親人入葬後的第一個農歷春節,家族會選定一個吉日進行「分年」儀式。

在這個莊嚴而又神秘的時刻,家中的長者會手持菜刀,在搖曳的香燭前做一個割斷繩索的手勢。

這一舉動寓意深遠,它象征著陰陽兩隔,從此逝者安息於九泉之下,而生者則繼續在人世間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說起二次葬,這又是客家文化中的另一道獨特風景。

它也被人們稱作洗骨葬或撿骨葬,指的是在初葬後的若幹年,家族成員會再次挖開墳墓,將親人的骸骨小心翼翼地拾出,然後重新選擇一塊風水寶地進行安葬。

在閩粵贛地區的客家人中,這一習俗尤為盛行。

他們通常會選擇在八月初一這一天進行二次葬,因為當地有句俗語:「八月初一墓門開」。

在開棺之前,家族成員會點燃香燭、焚燒紙錢,以此祭奠逝者的亡靈。

同時,他們還會在墳墓旁鋪好草紙或紅紙,並撐起一把傘或鬥笠,這是為了遮擋陽光,以免逝者的魂魄受到陽光的照射。

開棺和撿骨的過程被稱為「撿金」,這一環節通常由專門的人員來執行,他們被俗稱為「改死佬」。

在撿骨時,他們會按照從腳到頭的順序將骸骨一一撿出,並輕輕地放置在鋪好的草紙之上。

接著,他們會用白酒將骸骨仔細洗凈,然後再按照同樣的順序將骨頭放入一個寬口的陶甕中。

這個陶甕被稱作「金罌」或「金埕」,裏面會寫上逝者的姓名以及生卒時辰。

最後,在安葬時,他們會確保逝者的面部朝向墓碑,以此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和緬懷之情。

客家人為何講究「二次葬」

二次葬,是深受風水堪輿文化影響的葬俗。

在南方潮濕、蟲蟻叢生的環境中顯得尤為突出。

由於棺木迅速朽壞,先人遺骨面臨被蟲蟻侵蝕的風險,因此客家人選擇實行二次葬,以保護珍貴的遺骨。

然而,在這其中,大葬又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它意味著為族中輩分高的老人尋找風水寶地,一次性完成安葬,不再進行二次遷葬,這源於風水學上的「大地不撿骨」之說。

當年客家先民南遷,背井離鄉,他們懷著無比沈重的心情掘開祖先的墳墓,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已然殘存的遺骸,裝入陶罐之中。

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死者的尊重,更是生者與死者同遷共命運的體現。

他們深知,回歸故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更珍視這份與祖先的緊密聯系。

在漫長而充滿艱險的遷徙途中,老弱病殘者不幸倒下,他們的屍體被匆匆掩埋於荒野之中。

然而,生者並未忘記他們,待安定下來之後,他們踏上尋找親人骨骸的征途。

這些骨骸被帶回後,會進行隆重的第二次下葬,以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敬意。

戰亂的陰霾如同沈重的天幕,籠罩在客家人的心間。

他們將祖先的骨骸安置於體積不大的瓷盎之中,埋藏在離家不遠的山丘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戰事爆發、家園不保時,能夠迅速背負起祖先的屍骨一同逃難。

在那些陌生而未知的地方,祖先的屍骨成為他們心靈的寄托,引領著他們勇往直前。

「二次葬」惹爭議

客家二次葬與大葬,這兩種深植於漢文化的葬禮習俗,嚴格遵循著陰陽五行理論的精髓,展現出地道且純粹的漢文化特色。

然而,這兩種葬俗,尤其是二次葬,曾在歷史上遭受外來文官的批判。

在【惠州府誌·雜識】中,作者以痛心的筆觸寫道:「此等風俗(指二次葬),實在傷風敗俗,其悲慘程度難以言表,唯願仁人誌士能出面挽救其頹勢。」

而【嘉應州誌·禮俗】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客家人的二次葬習俗「愚昧至極,陋習難改」,甚至直言「這些愚昧的民眾如此容易被迷惑,以至於犯下大不孝之罪」。

盡管如此,到了清代,二次葬的風俗卻再度盛行。

有些人為了尋找一塊風水寶地,竟讓先人的遺骸數十年無法入土為安。

有些墳墓在葬下數年後被重新開啟,進行洗骨儀式,再將遺骸貯存在瓦罐之中。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些幾百年前的遠祖遺骸,竟也被後代進行洗骨二次葬。

為了這種葬俗,有的人不惜荒廢時間、放棄事業,有的人甚至傾家蕩產去打官司,更有人因此鬧出人命。

【嘉應州誌】的編者王之正說:「這種習俗的愚昧和陋習,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如今清明節來臨之際,客家人紛紛上墳祭祖。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客家人懷著慎終追遠的情懷,緬懷先人,傳承家風。

他們深知,昭述祖德、傳承家風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對先人的敬仰和紀念,更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關註我,帶您了解更多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