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當代印度青年詩人 7 家詩選

2024-08-30國風

來源:詩刊社 2024年08月28日 10:07 北京

點選上方「詩刊社」可以訂閱哦

來源: 【詩刊】2024年第8期「國際詩壇」欄目

當代印度青年詩人 7 家詩選

顏海峰 譯

蒂莎妮·多希 ,1975年出生於印度馬德拉斯,父母分別是古吉拉特人和威爾斯人,她是一位詩人、作家和舞蹈家。她的第一本詩集【身體的國家】獲得了英國前進獎的「最佳首部詩集獎」(2006)。此後,多希又出版了6本詩集和小說集,她最近的一部詩集是【在門口的神】(2021)。她獲得過多種嘉獎,包括英國作家學會獎掖30歲以下詩人的艾瑞克·格雷戈裏獎(2001),【我們出海的那天】一詩贏得了由英國文化協會支持的全印度詩歌大賽冠軍(2005),詩集【女孩們走出樹林】(2018)是詩歌圖書學會年度推薦作品,並入圍了特德·休斯獎短名單。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她代表印度參加了在倫敦南岸中心舉行的世界詩人歷史性聚會「詩歌帕納蘇斯」周,204個奧運參賽國每個國家一位代表。她的詩歌涵蓋了一系列主題和題材,從旅行、愛情和憧憬到跨越國界尋找和轉變身份、自我啟迪,所有這些都帶有她自身的經歷。非週期性居留各地之外,她居住在印度坦米爾納德邦。

我們出海的那天

我們出海的那天,

馬德拉斯的母親們

在碼頭尋找失蹤的孩子。

茅草漫天飛舞,囚徒

沖破桎梏,房屋飄搖

像風中的威脅。我看見

一個女人以手扶住

世界破爛的邊緣,視線

掠過仍像從前那樣屹立的神廟

它在俗艷的南印度太陽下,

奇跡般地完整無缺。

當她另一只手拭過眉梢,

優雅地劃出一道弧線,

仿佛她一個人就能改變一切,

把我們帶回床上太平的靜默。

日出桑奇佛塔

那個早晨,我們坐在佛塔外,陽光普照

就像一個女人,掃清了道路上的塵埃

和夢想,讓我不禁懷疑愛情是否能像這樣

穿過破碎的山谷,越過荊棘叢生的破碎邊緣

和修道院傷痕累累的地基

征服一切的愛不會在黑暗中騷動起來與守衛交談

不會有牛的安靜,不會以燃香的憤怒

穿過世界九重葛的邊緣

如果愛真的由火而生,我們會建造巨大的穹頂

圍裹住我們流言蜚語的過去,然後用牙齒的碎片

或老釘的接卯將其噤聲,我們會讓道路

吞噬我們的腳步和我們的欲望之柱

當破曉分時,血紅的陽光灑滿零落的大地

夜的所有距離都會拂過

如未竟人生矮樹叢的我們

阿寧迪塔·森古普塔 ,1978年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在孟買長大,青年時代居住在班加羅爾,目前居住於美國洛杉磯。她是一位詩人、作家。她的詩歌曾發表在多家期刊和選集上,包括【第N立場】【故事】【折紙康德姆】【碼頭】【察:亞洲期刊】【並非繆斯】和【羽】【野生】【一】【浮冰群】【每一發生】。她獲得過英國肯特大學的察爾斯·華萊存取獎學金,托托基金藝術創意寫作獎(2008),繆斯印度青年作家(2012)等榮譽。她還曾是印度當代女權主義問題網站「超紫羅蘭」的創始人和執行編輯。她著有【水的城市】(2010)、【像怪獸一樣行走】(2016)、【只有森林知道】(2022)等詩集,最近的這本詩集完成於美國,處理的是在世界中移動時雜交式身份帶來的張力和身份重塑主題。

邊 緣

安靜的含義,那些走廊最清楚

不過。溫柔的女孩。這棟樓老了

修女上樓時輕聲說道,她的頭巾

像聖光環一樣閃耀。在桌球台

我們熟練地轉圈。一記扣殺便可

拆散我們的世界。校外,一個唇裂的

男人把生芒果切成片。紅辣椒

像爆炸的海水在我們嘴裏炸裂

炎熱逼我們淋浴。我們穿著幹凈的

襪子,一瘸一拐著步入成年

我們是害怕事物敗落的一代

長著黑莓灌木和雜草的院子

令我們感到嘈雜。它邁著八字腳

舌頭上插滿了大頭針

生動的溪流

父親,誰發現你的?那晚在

洗澡間的地上,不省人事。一輛翻倒的

坦克,像油一樣流了一地的血

在綠色的瓷磚上,畫出一幅地圖

我清洗手上、膝上的血漬。

再沒有什麽能嚇倒我。

在這裏,懸浮在焦慮的

河岸上,辣椒爬上

這片黑暗。蟋蟀的叫聲

刈過草地。頭頂迸發的群星

就像天空中的珍珠——一片黏稠的

寧靜。我思念著你,盡管

假裝在讀書。

回到城市,我用他人的思想

纏繞我的耳朵

把愛捧在手心

像捧一只受傷的小鳥。我的話語

在口中紛亂,卷動如煙。

你要求能量。我現在已經無處

消耗。我懷念拜神的

風紀,頭顱幹凈利落地

劃破空氣,落在某人

腳下,雙手

變成茉莉花,

彎曲的身體。

蘇希特·克爾卡爾 ,生於1980年,是一位詩人、作家、雜誌編輯。在印度孟買生活和工作。他的新聞作品在【大篷車】【開放】【半島電台線上】【海灣新聞周五雜誌】等多家印度和國際刊物上發表。他的俳句散見於【鷺巢】、朝日俳句家網和【納德·阿努納德:當代世界俳句選集】。他的詩歌和散文散見於【察爾斯河雜誌】【言說】【桑伽姆詩歌】【瓦亞維亞】【班加羅爾評論】【印度季刊】【他方文學】【孟買文學雜誌】等國內外刊物。短篇小說作品見於【第一郵報】【絕版】雜誌。他的詩歌小冊子【半人馬編年史】(2018)是他正式出版的處女作詩集,涉及排斥、歧視、他者的主題。2020年,他出版了俳句、攝影集【黑白孟買】。

拉開社交距離

我的高跟鞋在走廊的灰塵上

留下擦痕,這應該告訴鄰居們

讓他們的音樂離遠一點。

我不需要它傳染

讓我遠離人聲的輕柔;

不正是一個語調的頓挫割破你的喉嚨?

不正是一個話音的抑揚掏空你的臟腑?

現在,我停在半路,手

搭在欄桿上,險些碰到一只螞蟻

它銜著一小片麵包碎,搖搖顫顫著

在濕冷的金屬欄桿上來回爬行

瘋狂地尋找通往蟻穴的路線

卻在不知不覺中錯過

把世界變成了冰冷的恐懼。

我可以結束它的不幸遭遇

如果不是因為我需要相信

即使是一只螞蟻也可以自力

更生,有的人也可以做到

而那個人可能就是我。

出埃及記,氣候

在毫無生機的龜裂土地上

你會播種一把空洞的笑聲

然後從河流的謠言中收獲

長著彩虹鰭的名為「平靜」的魚。

你會用瘦骨嶙峋的肩膀

直面貧瘠平原的可怕闃寂

咬緊牙關,忍受雙腿的鈍痛

也還要繼續前行

像我們的祖先一樣

對他們而言,地平線

是非洲之外的無邊之癢;

盡管他們的沙漠部份是冰

而我們的沙漠大多是土。

米塔·坎達薩米 ,1984年生於欽奈,2010年獲得社會語言學博士學位。她是一位詩人、小說家、轉譯家。作為一名女性,而且還是印度最低種姓階層達利特女性,她對種姓壓迫、歧視和性別關系等問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2001-2002年,她曾擔任英文雙月刊【達利特人】的編輯。她的詩歌充滿力量,在印度父權制社會中掀起了波瀾,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和質疑。她出版有兩本詩集【觸摸】(2006)、【戰鬥女士】(2010),三本小冊子詩集,三本有影響的小說,小說曾入圍多種獎項的短名單,包括迪蘭·湯瑪斯獎、印度文學獎。她最近的一本著作是散文集【教團就要強暴你:在伊拉姆鬥爭中的坦米爾猛虎黨人】(2021)。她的評論和隨筆發表在包括英國【白色評論】【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在內的多種報刊上。她曾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獲得英國肯特大學的察爾斯·華勒斯存取獎學金。2022年,她當選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成員,並作為「捍衛民主、人權和自由言語的無畏戰士」在寫作與工作中的表現獲得德國筆會中心的赫爾曼·凱斯滕獎。

觸 摸

你可曾嘗試過冥想?

努力著集中精力

並保持頭腦空白

像粉刷過的墻壁一樣

閉上眼睛,捏住鼻子,堵上耳朵,把所有

可能的想法,所有事情,都遮蔽在外

唯一的失敗

唯一的嚴重背叛

就是來自你自己的皮膚。

你一定知道這一點。

你可還記得

第一次分心是怎麽出現?

你指責皮膚是罪魁;

你的生命力是怎麽燃起?

戰栗著,你感覺到冰冷的水泥地

皮膚與皮膚摩擦,你的暗黃色長袍

即使在遙遠的異域

你的皮膚如何將你錨定在這個地球?

在那無處不在的空虛中

觸覺仍保留著它的性感

你一定知道這一點。

或者,如果你對味覺有過更多的思考

你就忽略不計,將其視為

舌頭的觸覺。或者,你可能會回憶起

一次輕柔的撫摸、一次愛撫是如何多元化地

改變了你的生活,而你再也不是

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用你的皮膚去感受

也許是你所有感官中的第一種

它的真實始終伴隨著你——

你從未將其丟棄

你一定知道這一點。

你一定知道

幾乎所有可知的

與觸摸可以實作的魅力和誘惑

有關的一切

但是,你絕對不會知道

觸摸——實作超越的

禁忌,在種姓制度的

結晶之下,是一種

不該有的繁瑣秩序。

阿基爾·卡蒂亞爾 ,1985年生於印度北方的巴雷利市,2011年於倫敦大學獲得印地和烏爾都文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詩人、譯者、教授,是在年輕一代讀者中最有影響力的印度非主流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帶有政治色彩——人的政治、關系的政治、社會的政治及治理的政治。卡蒂亞爾在希弗·納達爾大學教授英國文學,在安貝卡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他在德裏的藝術和文化領域以及大學問題和相關運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他的處女作詩集【夜間額外充電】(2015)入圍了繆斯印度薩提許·弗馬青年作家獎的短名單,第二本詩集【印度河流經多少國家】(2017)獲得了大印度詩歌共同體組織的編輯選擇獎。此外,他還出版有詩集【像被咬舌頭上的血:德裏詩歌】。他還參加了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致錫亞琴的士兵

回來吧,

風雪無情,

回來吧。

他們讓你去打一場險惡的戰爭,

你不是出生於雪中,

你不了解雪,回來吧,

我不想讓你以我們的名義去打仗,

我要你休息,要你能感覺到自己的手指,

我想讓你血管裏的雪屈服,

這樣你才能呼吸,能融化,

在一個角落,睡去。

回來吧。

回家吧。

回到達爾瓦德的家,

回到馬杜賴的家,回家去

回到維洛爾、薩塔拉、邁索爾,別待在雪地裏,

回到蘭契的家,這不是你們該打的仗,這也不是

我們讓你去打的仗,不要讓我們的名字成為冰雪,

不要讓它落在你的肩膀,不要讓我們偷走你的呼吸,

那裏的人們,雪中人不需要我們,

他們不需要你去戰鬥,回來吧,

你不是為雪而生,

你不知道雪的奸詐,

回家吧,

去休息,回家去曬太陽,去喝水,

回到村莊的夜晚,

回到家裏人潮如湧的集市

回到家的喧鬧,回到高原的汗水

回到平原的飛塵,回家吧。

願你永遠

再也不用看到那樣的白色,

願你再也不用看到

一種就在你掌心變成死亡的顏色。

納巴尼塔·卡農戈 ,1986年生於印度北方梅加拉亞邦的新隆,並在那裏成長。她曾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獲得了地理學博士學位後,在阿山姆成為一名地理教師。她的詩作散見於【大篷車】【星球】【威爾斯國際主義者報】【草原帆船】【印度文學】【湖景】【印度詩歌協會期刊】【印度繆斯】和【達烏利評論】等刊物;收入選集如【印度新詩十人】(2013),【戈薩默】(2016),【40之下的40:後全球化詩選】(2016)等,也出現於【向日葵集體】【部落】【拉伊奧特】等網路雜誌。她的第一本詩集【廢墟地圖】是獻給新隆的情書,並在關涉到其希爾赫特祖先的語境中貫穿了一種橫跨記憶景觀的無根的意識,奠定了她獨特的「局外人-圈中人」寫作視角,該書於2014年由印度國立文學學會出版。第二本詩集【159】於2018年由詩歌瓦拉基金會出版。

一個秋日

太陽斜照在一片朦朧中

影子越拉越長

樹葉在幹癟的風鳴中飛舞

一群喜鵲在屋頂上聚集了一會兒

我們腳下的草地不再是

昔日濕潤蔥綠的寂靜

我們走過櫻花樹最後一抹粉紅

從鮮血的遺忘中找回加紮勒詩

死亡的氣息近在咫尺

在這片天空下,一切都

超不出它半睜的天眼

一會兒,我們分道揚鑣

它們聚集在我嘴中的藍色饑餓

將秋天折疊成一條煙霧繚繞的舊手帕

帶著無法抹去的淚痕

在一座戀人已逝的破敗之城

缺 席

缺席從未遠離

身體的天真

種子破殼而出

小草裸露著肉體,傳說著自己的故事

荊棘從無骨的灰燼中升起

愛或記憶未在石頭上寫下什麽

仿佛遺言只在薊草

黑莓和野花中出現

走在面向死亡的山坡上

所有的輕語和祈禱都跌落成行

戴著一張面孔,知道但不願看到

暴露在出土的空氣頭骨中的東西

忙碌的鏟子佯裝掩埋

從風眼中伸頭露腦的事物

在某處,煙霧將這

無信仰的忐忑劃過長空

阿瓊·拉金德蘭 ,生於1987年,是一位詩人、編輯。他被稱為當今印度最多才多藝的詩人之一。他是【孟買文學雜誌】的詩歌編輯。他的作品發表在包括【軟擊】【折衷】【桑伽姆詩歌】【缺失的石板】【察:亞洲期刊】【第N立場】在內的多種刊物上。他曾入圍【亞特蘭大評論】2012 年國際詩歌大賽決賽,是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察爾斯·華勒斯創意寫作研究員(2018)。他此前出版的詩集有:【蛇酒】(2014),【埃爾熱火箭上的太空人】(2017),【你的寶貝在挨餓】(2017)。第四本詩集【一個男人:兩次死刑】(2020)關乎18世紀法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龐蒂切利的歷史。第一次閱讀阿瓊詩歌的讀者常常會在結尾感覺到聳然一動的抖包袱——某個人從書後跳了出來大叫,他的許多詩都有看似荒唐的言外之意。他的寫作題材廣泛:從甜菜根到丁丁、阿奇漫畫、幽靈香煙。但他的詩歌絕非嘲弄,而是真誠地回顧有顯著關聯的記憶和今生的個人遭際,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消弭隔閡的橋梁。透過他兼收並蓄的語詞和形式的使用,他迫使你也轉化、成長,當你也帶著快樂和暗自發笑憶起往昔。阿瓊·拉金德蘭現居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

重 裝

現在該如何描述我父親在月台下車

去用瓶子裝水時的痛苦

因為那時還沒有人學會賣水

當大家都開始買水,我已經長大,不像

那時我的腳還夠不著車廂地板。我坐在

窗邊,想著哨聲隨時都會響起

他肯定裝不到水了,直到他突然出現在苦力

或收票員身邊,然後掐滅煙頭,再朝我

咧嘴一笑。現在我一個人到處旅行,失去

當初那種不確定性,只是另一種成年事實

但我心裏總是裝著一個瓶子,我不斷

用回憶重裝,卻總是忘記關上它的水龍頭

岡托克,1989

那個霧蒙蒙的下午,我在一家書店看到

一本嶄新的【阿奇·安德魯斯,你在哪裏?】

她說不,不能買。我應該放手

像我身邊的表妹那樣

從來都那麽乖巧聽話。

我跑了出去,詛咒,不顧一切地

表達我的意見。怒氣

消散於街的盡頭,周圍全是陌生人

和炒面。我開始往回走,恐慌

扼殺了我的理智,來到未知之地

我像一只迷失在肚臍眼裏的螞蟻

痛苦從屋頂照射下來。我哭泣著繞過

車水馬龍的行人,對著雪封的

幹城章嘉峰的冷漠,一直念叨著

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編校:曾子芙;稽核:丁鵬;核發:霍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