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8首經典的中秋詞,少有人及:蘇軾4首、辛棄疾3首、張孝祥1首

2024-09-17國風

又是一年中秋節。宋人很喜歡中秋,因為這是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晚上坐在一起,聊天賞月,閑適而又溫馨,現代人很難體會了。

但宋代才人的中秋,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團聚,因此中秋詞多有思鄉、念家之意,這倒與現代人的中秋類似了,不知道這個中秋假期,有多少「打工人」無法與家人團聚?

下面為大家獻上8首經典的中秋詞,蘇軾4首、辛棄疾3首、張孝祥1首,每首都是經典之作,尤其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更是無數人能背誦下來的,正如胡仔所評價的:「 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 」,話雖如此,但總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一、蘇軾的4首中秋詞

蘇軾中秋名詞之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首詞,無數人能背能賞,因此就不必多言了,只說三個方面與之有關的東西。

第一,是這首詞的流行性,好詞首先要能夠流行,能夠讓大部份人都讀懂,蘇軾的這首,從寫出來以後,便流傳甚廣,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能懂,宋代便經常出現讓歌女「唱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的情形,歷經千年而不衰。

第二,意境絕美,藝術成就難以超越。浪漫瑰麗的意境,打動著無數人的內心,整首詞構思新奇巧妙,飄逸縱橫、情真意切,虛實結合變幻莫測,譜寫出了一幅浪漫主義的樂章。

第三,亙古不變的真情流露。中秋日,蘇軾思念弟弟蘇轍,因而寫下這首詞,寄托了對親人美好的思念,發自內心,真摯淳樸,能讓任何人都產生共鳴,「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又有哪一個中國人不被感動呢?

蘇軾中秋名詞之二:【陽關曲·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短短四句,像是一首小詩,卻有著深長的意味,這是蘇軾和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後,中秋一起賞月而寫下的作品,兩人聚少離多,這次中秋竟然能夠聚在一起,令蘇軾非常高興,所以一切都顯得那樣美好,甚至還有點不舍。

兄弟兩人把酒言歡,度過了美好的中秋夜,這首詞,境界很高遠,語言很溫暖,意味深長。

蘇軾中秋名詞之三:【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這也是一首非常低沈、消極的作品,蘇軾這首詞寫於元豐三年,正是蘇軾人生的低谷,在被流放黃州期間,朋友全無,家人也不能團聚,所以蘇軾在當年的中秋節,是非常失落的,「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這是何等消極才寫下的句子。蘇軾孤身一人,只能對著被烏雲遮擋的明月,淒然向北把盞。

蘇軾中秋名詞之四:【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這是一首借助李白的詩,來抒發自身感情的浪漫主義作品,想象力非常豐富,從現實中的賞月開始,到最後奇幻的想象力結尾,整首詞都讓人置身於月宮仙境之中,俯視著人世間的一切,令人感覺到絢爛的美。

可能稍微不足的地方,就是這首詞感情上略帶消極成分,有一種淡淡地憂傷,不太適合與家人團聚時的高興心情,但這首詞的寫作無疑與東坡當時的心境有關。

二、辛棄疾的3首中秋詞

辛棄疾中秋名詞之一:【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這首詞是模仿屈原的【天問】而寫下的,【天問】一共問了一百七十個多個問題,幾乎全是質問句,而辛棄疾這首詞,也幾乎全篇都是問句,構思巧妙,想象奇詭,正如屈原的【天問】一般,甚至還有一些科學的探索精神,沒準辛棄疾也懷疑過,地球是圓形的,所以才會寫得這樣奇妙。

辛棄疾的這首詞透過富有浪漫主義的神話再結合無窮的想象力,不寫思鄉,不寫懷人,更不憑欄吊古,而是用優美的神話交織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圖畫,帶給人純純的美感,當真是獨具一格,打破了歷代詠月的常規。

辛棄疾中秋名詞之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也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將古代神話典故運用在詞中,又將收復失地的熱情寫在了詞中,雖是中秋,也有一腔愛國熱情,這首詞無論是從風格還是藝術境界上,都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是辛棄疾的優秀篇章之一。

辛棄疾中秋名詞之三:【一剪梅·中秋無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中秋無月,已然新奇了,辛棄疾的苦悶也因為這無月的中秋,而變得更加濃重,可以畢竟又有豁達的地方,所以他在末尾用一種灑脫的情懷結束,也算是對自己壯誌未酬、人生艱難的一種解脫吧。

三、張孝祥的1首中秋詞

豪放大家張孝祥的這首中秋詞,被譽為「飄飄有淩雲之氣,覺東坡【水調】尤有塵心」,甚至有人說,這首詞可以比肩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孝祥中秋名詞之【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鬥,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的人品、胸襟,亦或是才學、詞風,都和蘇軾有著很多類似之處,但張孝祥的詞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創新,是宋詞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乾道二年,張孝祥出任經略安撫使不久之後,因為受到讒言而被降職,北歸途中經過洞庭湖,恰好又快到中秋佳節,作者一葉扁舟,蕩遊在湖面上,看到浩浩江面和皎潔星月,由此激起心中無限感情,因而揮毫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念奴嬌·過洞庭】,以洞庭湖上皎潔的明月和星雲、遼闊浩蕩的湖面為背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坦蕩無涯、高潔激昂的藝術世界。由洞庭湖面而聯想到宇宙人生,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借月光來贊美人世間的高風亮節,既有美好的景色,又有獨特的心境,有人說「 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 」此語也當得。#月滿中秋詩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