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蘇東坡和兒子蘇過遊玩羅浮山,父子酬唱各寫一首詩,情懷世間少有

2024-11-01國風

這首詩是蘇軾在遊羅浮山時所作,並展示給他的兒子蘇過。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增城、龍門三縣交界處,風景秀麗,為嶺南名山。蘇軾在詩中描繪了自己遊歷羅浮山的所見所感,並寄予了對兒子的期望。

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北宋 · 蘇軾

人間有此白玉京,羅浮見日雞一鳴。

南樓未必齊日觀,郁儀自欲朝朱明。

東坡之師抱樸老,真契久已交前生。

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誰耕。

道華亦嘗啖一棗,契虛正欲仇三彭。

鐵橋石柱連空橫,杖藜欲趁飛猱輕。

雲溪夜逢瘖虎伏,鬥壇晝出銅龍獰。

小兒少年有奇誌,中宵起坐存黃庭。

人世間竟然有如此美麗的仙境,就像白玉築成的京城一樣,羅浮山在雞鳴分時就能見到日出。
南樓的美景未必能與日觀峰相比,但郁儀星卻甘願朝向羅浮山中的朱明洞(或指朱明宮,為羅浮山的一處勝景)朝拜。
我的老師葛洪(抱樸子)是真正的知己,我們之間的默契早已在前生就已註定。
玉堂金馬(指高官顯貴的府第)早已成為過往,如今誰還在耕種那心田與家園(比喻內心的修養和精神世界)?
道華也曾吃過一顆仙棗,契虛正想要與三彭(道教中的三個惡鬼,象征人的三屍)為敵,修煉成仙。
鐵橋石柱在空中橫亙,我手持藜杖想要像飛猱(一種善於攀緣的猴)一樣輕盈地越過。
在雲溪的夜晚我曾遇到啞虎潛伏,而在鬥壇的白天則有銅龍猙獰,這些神奇的景象讓我驚嘆不已。
我的兒子蘇過少年時就有非凡的誌向,半夜起來坐著修煉黃庭經(道教經典,修煉內丹的法門之一)。

這首詩是蘇軾在遊覽羅浮山時寫給兒子蘇過的。詩中充滿了對羅浮山仙境的贊美和對道教修煉的向往。蘇軾以「白玉京」來形容羅浮山的美麗,展現了其如仙境般的神秘與壯麗。同時,他也透過描繪羅浮山的自然景觀和神奇傳說,表達了自己對道教修煉的熱愛和追求。

在詩中,蘇軾還提到了自己的老師葛洪(抱樸子),表達了對老師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他也感嘆自己仕途不順,玉堂金馬早已成為過往,現在只能在心中耕種那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最後,蘇軾對兒子蘇過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誌向和追求,修煉黃庭經,成為有道德、有修養的人。這也體現了蘇軾作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和期望。

和大人遊羅浮山 北宋 · 蘇過

我公陰德誰與京,學道豈厭遲蜚鳴。

世間出世無兩得,先使此路荒承明。

謫官羅浮定天意,不涉憂患那長生。

海涯莫驚萬裏遠,山下幸足五畝耕。

人生露電非虛語,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萊方丈今咫尺,富貴敝屣孰重輕。

結茅願為麋鹿友,無心坐伏豺虎獰。

況公方瞳已照座,奕奕神光在天庭。

出青入玄二氣換,妙理默契黃庭經。

但願他時仇池主,不願更勒燕然銘。

稚川刀圭儻可得,簪組永謝漢公卿。

腹中梨棗晚自成,本無荊棘何所平。

我的公父德行深厚無人能比,他追求道學,從不厭倦那遲來的名聲。

世間之事,出世與入世難以兼得,他選擇先讓這條道路在荒草中沈寂,以明其誌。

他被貶謫到羅浮山,或許是天意的安排,因為只有不涉及世俗的憂患,才能追求長生之道。

即使身處天涯海角,也無需驚訝於那萬裏的遙遠,因為在羅浮山下,有幸擁有五畝田地可以耕種自給。

人生短暫如露如電,這並非虛言,即使在仙木椿樹下,也難免會為年老而悲傷,如同彭祖一般。

現在,蓬萊仙境仿佛近在咫尺,與那些世俗的富貴相比,它們又算得了什麽呢?

我願在此搭建茅屋,與麋鹿為友,無心去對付那些兇猛的豺虎。

更何況我的公父已經修煉得方瞳照耀,神采奕奕,仿佛有神光在天庭閃耀。

他能夠出入青玄之境,二氣交換,已經深諳妙理,與【黃庭經】中的真諦相契合。

我只願將來能像仇池山的主人那樣逍遙自在,而不再去追求那燕然山上的功名。

如果能夠得到稚川那樣的仙丹妙藥,我就永遠告別那些官場的束縛和公卿的身份。

我心中的追求,如同那腹中自然成熟的梨棗,本來就沒有荊棘需要我去鏟除或平整。

這首詩表達了對公父德行和道學追求的贊美,以及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富貴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