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四首古詩,寄寓詩人豁達開朗的心境,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024-04-15國風

公元764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結束後的一年。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開始,至763年被平定,這場戰亂給唐朝帶來了極大的動蕩,同時也深深影響了杜甫的生活和創作。戰亂期間,杜甫顛沛流離,曾一度避往梓州等地。

當安史之亂終於平息後,杜甫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心情大好,於是在764年回到了他在成都的草堂。此時的成都草堂環境優美,周圍呈現出一派寧靜而充滿生機的田園風光。詩人在草堂內,透過窗戶可以遠眺西嶺雪山那千年不化的皚皚白雪,門前則停泊著來自遙遠東吳的船只,象征著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交通物流重新暢通。

在這首【絕句】中,杜甫以極其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了身邊的自然景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展現了春天的明媚與活力,黃鸝悠揚的歌聲回蕩在翠綠的柳林間,白鷺群翺翔在湛藍的天空之上,充滿了和諧與安寧的氣息。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首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以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的動態,描繪了春天的自然景色。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歡唱,白鷺在蔚藍的天空中飛翔,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接下來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則從詩人的視角出發,透過窗戶看到遠處西嶺上的千年積雪,以及門前停泊的來自東吳的船只。這不僅擴充套件了畫面的空間感,也富含了深遠的意境。西嶺的千秋雪象征著永恒,而東吳的萬裏船則暗示了旅途的遙遠和歸鄉的願望。

整首詩透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欣賞,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故鄉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既有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也有對未來的期待和對過去的懷念。這首詩以其精湛的對仗和生動的意象,成為了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杜甫的這首【絕句】以其生動的畫面感和廣闊的時空跨度著稱,透過四個詩句展現了春天的盎然生機、靜謐的自然景色以及遼遠的地理空間,寄寓了詩人豁達開朗的心境和對生活的熱愛。以下是三首也有相通的意味: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的這首詩同樣是描繪春天景象,透過具體生動的細節展現季節變遷,與杜甫詩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樣捕捉到春天到來的訊號,賦予自然界以活潑的生命力。

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簡潔明快地描繪出早春時節,竹林之外稀疏綻放的幾枝桃花,點出了春天的到來,既有水墨畫中的留白藝術,又寓含了春意盎然的生命力。

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寫出了春水漸暖,鴨子最先感知到這微妙的變化,開始嬉戲於江水中。這既是現實生活中鴨子水性的生動描寫,又是詩人借物喻理,表達對世間萬物生命律動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蔞蒿滿地蘆芽短」,轉而描繪岸邊的植被景觀,蔞蒿遍地叢生,蘆葦剛剛冒出短短的新芽,進一步烘托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

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時」,則是對當時節令的巧妙提示,春季正值河豚逆流而上的繁殖季節,暗示著自然界中生物活動與季節更叠緊密相連,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時令美食的期待與鄉土風情的關懷。

惠崇春江晚景】透過四個具有典型特征的春景元素,構成了一幅立體而鮮活的江南春色圖,並賦予其深厚的人文內涵,展現了詩人卓越的藝術才華和深厚的學養,堪稱題畫詩中的佳作。同時,詩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情趣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該詩描繪的山寺景象寧靜且富有禪意,其中「山光悅鳥性」一句與杜甫詩中黃鸝翠柳相互呼應,同樣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內心世界的細膩感知。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繪了詩人在清晨分時進入古寺的情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大的樹林,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生機勃勃的氛圍。次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透過曲折的小徑引領讀者進入更為幽深的禪房,花木的繁茂增添了幾分神秘和靜謐。頷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以山光和潭影喻指自然之美,使鳥兒歡悅,也使人心靈得到凈化。尾聯「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則描繪了一種超然的境界,萬物沈寂,唯有鐘磬的聲音回蕩,引人深思。

這首詩不僅僅是對禪院美景的描寫,更透過景物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禪宗清凈境界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和暗示,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深邃的禪意和雋永的哲思。常建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將自然景觀與人的精神世界巧妙地融合,展現了唐代詩人對自然和禪宗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雖然整體氛圍較杜甫詩更為孤寂冷清,但【江雪】中描繪的孤舟與「門泊東吳萬裏船」都承載著遠方的故事,二者都透過舟船傳達出遠離喧囂、獨立天地間的意境。

首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對周圍環境極度寂靜、荒涼的描繪。「千山」、「萬徑」並非實指具體的數量,而是誇張手法,用來強調範圍之廣、覆蓋面積之大,無論是崇山峻嶺還是縱橫交錯的小徑,都籠罩在一片白雪皚皚之中,不見飛鳥翺翔,也不見行人足跡,營造出一種超然世外、荒寒至極的氛圍。 「鳥飛絕」、「人蹤滅」,暗示著大自然在嚴冬下的沈寂,同時也對映出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個人處境,柳宗元被貶謫南方後的孤獨心境和社會現實的冷漠疏離。

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面聚焦到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在孤舟之上垂釣於寒冷的江面上。此翁形象代表了柳宗元自己堅韌不屈的性格和獨立的人格尊嚴,即使面對惡劣的環境和人生的困境,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執著,堅持自我,超脫塵俗。 「孤舟」與「獨釣」進一步深化了孤寂的主題,但這種孤獨並非消極避世,而是蘊含著對生活的堅守和對理想的追求。老翁在冰天雪地之中,表現出遺世獨立、傲骨嶙峋的精神風貌,成為作者借以抒發自身高尚節操和堅定意誌的象征。

【江雪】以其獨特的藝術構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呈現出一幅曠達而寂寥的冬日江雪圖,成為中國古典詩歌中意象豐富、寓意深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