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說的是金剛菩提盤玩的誤區,這些可算得上誤區中的經典了,已可謂經久不衰的幾大誤區。自己剛接觸的時候,同樣也是在這裏面轉來轉去被金剛玩的可不善。恨不得整天除了玩金剛就不幹別的了(也沒心思幹別的了)。正是因為此,才想把這幾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用自己的話說上一說,希望可以對有些正在誤區裏面轉不出來的朋友有所幫助。
誤區排行榜第一名:金剛拿油悶可以防裂;
我所知道的有相當一部份朋友之所以不愛玩金剛的原因之一就是金剛愛裂,而且橫裂縱裂都有,很是糟心。從而就研制演變出來多種防止金剛開裂的方法,數不勝數,不勝列舉。
但屬拿油悶最受寵愛,具體方法是把剛清理出來的金剛,塗滿baby油隨之放入密封袋內,擱置至少一天以上,讓優質充分侵入金剛質地內部從而是內部濕潤,增大內部水分含量從而防止其開裂。
事實上此法萬萬不可!!!首先金剛的開裂是因所處不同的氣候帶造成的,要想防止其開裂,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所處氣候帶,不然水分肯定是要流失的無論是在家還是室外。同時油質不能阻礙水分的流失,所以用油悶也不可能一直保持水分不流失。
說到氣候帶,大部份的金剛大家都知道產自尼泊爾,雖然尼泊爾由於所處位置加上地形使得其氣候較多樣化,但勝產金剛的地域應屬副熱帶氣候,空氣中含水分量大,整體感覺潮濕。但就北京舉例:北京地區屬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從全球溫度帶劃分來看屬於北溫帶,從中國溫度帶劃分來看屬於暖溫帶。空氣相對幹燥,所含水分大大少於副熱帶氣候,兩個地區根本就是分屬不同的氣候帶,本身就是質的區別。
再加上金剛中間自然生成的孔道,從而更加大了其本身的水分流失的速度。所以在北京或者北京以北的地區,金剛是必裂的!!!!!相反,用油悶的金剛從密封袋中取出後,無論你是在室內還是室外,有風或無風,其中的水分均會很快的流失,但一同浸入的油質確實揮之不去的。如果浸入過多油質,在新籽時會有黑底子的問題,也許您會在日後的盤玩過程中覺得黑底子貌似越來越不明顯了,其實是因為金剛整體色澤加深使其不那麽明顯。但在您精心把玩幾年後,會明顯的發現,用油悶過的金剛顏色都是很深的紫紅色,而沒有用油悶過的籽則是比較正的艷紅色。原因很好解釋,因為您所悶的油質遠遠超過了一顆金剛由新籽到紅透所需的油品質。使其一下達到了幾十年甚至更久的油質包含量(一般老金剛的色澤都是深紫色);而且這種現象是不可逆的,綜上所述,此法不可取!
誤區排行榜第二名:金剛不可以沾油;
估計看過上一條的朋友覺得這油是上不得的。那您隨之又進入了另一個誤區,因噎廢食同樣是不可取的。還是拿北京來說,冬季北京氣候幹燥,尤其對於幹手的朋友來說,在金剛表面塗薄薄一層baby油,隨之盤撚,使之均勻浸入金剛表面待其盤幹。這樣既可有效幫助上色,同時還可對幹燥脆裂的樹籽加以保養。但次數不宜過多,既達到了加快上色的目的,又不會影響其盤玩效果。綜上所述,金剛可適量塗油保養。
誤區排行榜第三名:多刷金剛可以幫助包漿掛瓷;
剛開始玩由於自己比較懶,幾乎很少刷,可後來聽說一天刷多少多少小時可幫助金剛掛瓷包漿,於是乎置辦了不少刷子開始刷,但就算這樣我最多一天也就刷了15分鐘左右。但刷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效果並不明顯;我不排除多刷多少可以起到拋光金剛表面的作用,必將還是有些摩擦力的,但是效果確實是微乎其微;玩核桃的有句話說三分盤七分刷,但我想七分刷的含義並不是指那些包漿厚重溫潤的老核桃都是靠刷出來的包漿;我以為七分刷講的是種對於文玩的態度而不是刻意的單純強調刷!刷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清理,多盤多刷才能玩的幹凈漂亮同時也體現了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所以,綜上所述,那些一天還要刷幾個小時金剛的朋友們不如多花些時間在盤玩方面會更有效率些。
誤區排行榜第四名:斷齒的金剛不能玩;
在逛市場的時候,聽到不少人都說過這麽一句話:這顆有掉齒,廢了,沒法玩了,換吧;結果拿來一看,整顆紋路不錯,很漂亮的鋸齒紋,就是在孔道附近有2處齒紋有磕損,完全不礙紋路的整體性(隨之收下)。原因很簡單,不影響紋路的美觀與整體性完全可以使而且還是顆不錯的籽。眾所周知,金剛表面的紋路是類似鏤空樁的長在外面,除粗紋連這紋路比較多外,鋸齒紋和細紋倆種紋路間都相對獨立,其特性就很容易折損,所以您要是想找一串一處斷齒都沒有才能玩的金剛不能說沒有,但挑出來再加上些許時日盤玩出來一直都不掉吃的話,確實夠您喝上一壺的。所以說,追求無斷齒金剛的您,已然被玩了!綜上所述,有幾處斷齒但不影響整體紋路的金剛您完全可以放心的玩,因為您要知道在以後盤玩的日子裏斷齒很正常。
誤區排行榜第五名:反堿的金剛不能玩;
其實剛開始玩金剛時的確沒覺得反堿有多大的影響,也是後來看歪版的貼文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我的金剛從來一直都是放在水裏刷,自己的手串刷的不勤但在半年左右時基本已經看不出來白堿的存在了,從而總結一下,因為我一般放在水裏最多不超半小時,只需讓水分把表面紋路理所附帶的果肉浸軟好刷些就可以了,所以水分不會浸入的那樣充分,也是得水分幹透後所才留下的水堿相對少些,這樣在後面盤玩過程中反堿的現象也相對較輕。所以有反堿現象的金剛很多朋友就玩不下去了,其實不然,如果反堿現象特別嚴重的還是問題不大的。綜上所述,輕微的反堿想象透過自己的經歷完全可以消除;
誤區排行榜第六名:金剛不同類的紋路分好壞; 有時在網上和玩友聊天時,有些朋友一上來就會說:「粗紋,鋸齒紋和細紋哪種紋路好?」或者「要肉紋的金剛」;聽完後,真是不知道如何應答。因為我一直不知道粗紋好還是鋸齒紋好或者細紋好。我只是個人喜歡鋸齒紋,但與其好壞無關!每種紋路都有其獨到的特點和觀賞性無法評論好壞。只能是在同一種紋路裏來區分有的長的不飽滿;在我看來粗紋和鋸齒紋只要紋路飽滿的都挺肉的。綜上所述,每種紋路間無好壞之分,只有個人喜好之分而已。
誤區排行榜第七名:金剛的包漿與上色的程度一定是同步的;
之前看到朋友玩的一串金剛,其實玩的很漂亮,但那位朋友卻很苦惱。那串和我的手串幾乎是同時開始玩的,我的手串已經紅透,朋友的那串現在還是淺棕泛紅,但玩的很亮包漿很厚很地道!當時在腦子中產生一個想法:如果說幹手對應片黃皮金剛;汗手對應偏紅皮金剛;那可想而知,他們的掛瓷和上色絕對都不是同步的;原因是幹手本身汗液就少使其上色就慢,外加金剛皮質偏黃密度較高不愛上色,固然會掛瓷賊快,而不愛上色;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棕上所述:從而得出一個道理:要想掛瓷和上色同步一定清楚自己的手相對應較合適皮質的金剛,才可以達到上色和包漿同步,不然就像我朋友那樣,容易挫傷您的積極性。
誤區排行榜第八名:鑒別金剛好壞的因素:由主到次分別排列依次是:1尺寸;2瓣數;3樁型;4紋路;5有無掉齒;6皮色;7皮質;
這個我所推崇的排序依次是:1皮質;2皮色;3紋路;4樁型;5掉齒狀況;6尺寸;7瓣數;這個就不解釋那麽多了,就說一句話:給您一串3.0飛碟樁大七瓣一處掉齒都沒有但就都是糠籽(越玩越黑的那種)您還玩嗎?$
誤區排行榜第九名:粗紋金剛比鋸齒紋和細紋金剛上色快;
在我玩的過程中確實發現,粗紋和鋸齒紋這倆種紋路發生變化的過程有一定的不同;有的朋友說粗紋金剛上色最快;可我以為不然,反之上色而言鋸齒紋還應比粗紋略快才是;原因是同等密度的鋸齒紋的紋路都相對獨立,與粗紋相比較面積小,可見一小塊紋路與之大塊紋路相較,汗液浸入同樣浸入的也會比大塊紋路較快!所以,粗紋上色快的觀點理應不成立;而我所認為的倆種紋路變化的不同點在於掛瓷速度的快慢;粗紋面積大盤撚時所與手指的接觸面也大,當然收到的摩擦也就大些;反之則慢;綜上所述,粗紋與鋸齒紋變化不同點在於掛瓷的快慢而非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