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歐陽修【秋聲賦】,借秋天,喻的是自己在人生之秋的覺醒與反思。

2024-09-13國風

公元1058年農歷六月,歐陽修接替包拯權知開封府。與「以威嚴禦下,名震都邑」的包拯作風不同,他「一切循理,不事風采」「民安其不擾」,把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留下了「包嚴歐寬」的佳話。

說到歐陽修,大家並不陌生,他的【醉翁亭記】【秋聲賦】【賣油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佳作名篇。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詩學韓愈、李白,古體高秀,近體妍雅。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歐陽修,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被稱為宋代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星。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秋聲賦·歐陽修·宋)

譯:

「唉!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他的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就一定會動搖他的精神。更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紅潤的面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的頭發(壯年)變得鬢發花白(年老)。(既然這樣,)為什麽卻要以並非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人)應當仔細考慮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麽多殘害,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於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於宦海沈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

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嘆「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全文立意新穎,語言清麗,章法多變,熔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為一爐,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

才覺秋來,竟忽然就過了似的,得穿棉襖了。

這幾天偶爾會想到歐陽修的【秋聲賦】。周作人曾談過【秋聲賦】,他說:「幼時讀古文,見【秋聲賦】第一句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輒涉幻想,仿佛覺得有此一境,瓦屋紙窗,燈檠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櫚,後來雖見‘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句,覺得也有趣味,卻總不能改變我當初的空想。」

我讀這段文字時,尚沒有好好讀過【秋聲賦】,卻莫名的有種幻想,覺得歐陽子夜讀書是十分風雅的事。再後來讀了這篇文章,只記住了童子說的那幾句:「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今年秋天,把【古文觀止】找了出來,又讀這篇文章,忽覺得自己已經和童子的心境告別了。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到底是誰給我們帶來這麽多的傷害,令我們夜不能寐,寢食難安?人世間那些我們覺得搖搖欲墜的東西是什麽?接得住麽?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童子倒是好睡。

【附】

【秋懷】

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題名「秋懷」,故而詩中所寫心之感情,俱在秋景中展開。【秋懷】一詩,歐陽修獨家特色,寫得精煉卻又黯然傷神。何為?詩人應季節、時令引發秋懷秋思,自然有其緣由。首聯詩人用反問句式點出心緒間矛盾,頷聯承首句描繪「節物」之景,頸聯揭示心緒黯然之因,尾聯借典表達了「賢者避世」之想。整首詩就像「蠶吐絲為繭」層層傾吐抒「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