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這家法國博物館的收藏來到上海,展示百年中國藝術眾生相

2024-09-17國風

法國巴黎有一個塞努奇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中國藝術品。近期在東一美術館開展的"行雲流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藏現當代中國繪畫展",透過36位元藝術家的89件作品,展現了塞努奇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它收藏中國藝術品的歷史和初衷,以及它在20世紀如何見證了中國藝術的發展。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這個展覽也向世人呈現了一段跨越百年並持續至今的中法文化交往的歷史。

"從1946年到現在,塞努奇博物館一直在研究中國20世紀、21世紀的水墨畫。遺憾的是,此前我們沒有機會將這些成果介紹給中國觀眾。2024年正好是中法建交60周年,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中國觀眾介紹郭有守先生的收藏,以及我們館多年來與中國藝術家的交流成果。"塞努奇博物館館長易凱(Eric Lefebvre)的中文說得很好,他向記者表達了對此次展覽的期待,"我們也很希望向觀眾分享我們對於中國水墨畫的理解。"

始於一百多年前

賽努奇博物館,即巴黎市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50年前。1873年,亨利·賽努奇(Henri Cernuschi)從亞洲旅行帶回一批中國、日本的藝術品,向法國公眾介紹了中國青銅器的歷史。隨後,他建造了一座博物館。

塞努奇博物館於1898年正式開放,坐落在蒙梭公園附近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中,此後100多年,它成為西方人了解亞洲藝術的一扇視窗。

20世紀初期,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幕,有誌於藝術創新的中國藝術家奔赴海外學習西洋繪畫,掀起了赴法留學的熱潮。同時,活躍在中國畫壇的藝術家也立誌於復興中國晉唐宋元和文人畫傳統。兩股藝術力量交相輝映、推陳出新,由此開啟了近代中國繪畫的黃金時代。

本次展覽始於一批清末民初重要畫家的代表性作品,這裏有康有為,他不僅是求新變法的政治家,也是中國藝術領域的革新者。還有吳昌碩,他是當時金石畫派的領袖人物。彼時,為了拋棄清末書畫中的陳腐之氣,書畫家開始從傳統的金石碑學中汲取靈感,這股潮流對於後來的20世紀很多畫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齊白石。

展覽就此將中國藝術的百年發展娓娓道來,齊白石的【牽牛花圖】和【喜鵲圖】,展現了高超技巧和生活情趣。張大千的【西風荷花圖】中傳達了文人的高潔氣質,又體現了他獨特的寫意風格。脯儒作為清朝末代皇族,也是一代書畫大師。在【鼠果圖】中,結了小南瓜的藤蔓上,落著一只小蝴蝶,下面還有一只小老鼠。畫面清新優雅,又令人尋味。

以中式筆墨描繪法式優雅

法國巴黎作為當時的世界藝術之都,也是當時中國年輕藝術家的向往之地。1920年代,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常玉、潘玉良等人成為中國第一批留法的藝術學生。展覽呈現了他們的經典大作,也有他們在早期留法生涯中的珍貴作品。

常玉的【女士寫生】將中國筆墨的瀟灑融匯於法式優雅風情當中。他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畫家,生於四川南充大富之家,晚年生活困頓,他的作品在其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賣出天價。而今,人們會稱其為"東方馬蒂斯""中國莫迪利亞尼"。他鐘愛飽和的色彩,靈動、簡潔的線條,他的油畫創作,透露出濃郁的東方氣質、中式審美,極具辨識度。

潘玉良也是另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畫家。她出生於江蘇揚州,早年失去了雙親,被舅舅賣到妓院。14歲時,蕪湖鹽督潘贊化為她贖身並納她為妾。婚後,她改名為潘玉良,跟著夫君讀書寫字、學習繪畫,而後考入上海美專,次年赴法留學。學成歸國之後,她在上海和南京任教,她的作品主要以女性為題材,包括很多裸體畫,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被認為是"大膽"甚至"放蕩"的。1937年之後,她去往法國,生活了40年,安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展覽中她的兩幅作品皆描繪了女性的身體,乍一看像是油畫,其實是紙上水墨作品。事實上,20世紀初期的法國現代藝術革新正是借鑒了很多東方的元素和表現方式,而潘玉良的這兩幅作品,仿佛是在與其對話。背景中的線條,既像是中國書法的筆觸,又好像和剛剛流行起來的抽象表現主義有關。

塞努奇博物館對於20世紀中國現代繪畫有如此深厚的收藏和研究,離不開兩個人的重要推動,那就是雷內·格魯塞(René Grousset)和郭有守。前者是研究中亞和遠東地區的法國歷史學家,長期就職於法國美術部,也曾擔任塞努奇博物館館長。他與很多中國留法、旅法藝術家都有深厚友誼。在二戰之後的1946年,他在塞努奇博物館舉辦了"當代中國繪畫展",展品大多數都借自中國收藏家郭有守。

郭有守曾在上世紀20年代在歐洲求學,與第一批留法藝術家關系密切。而後,他先是在國內擔任教育司司長,而後在歐洲擔任外交代表。他持續地為藝術家提供幫助,並收藏他們的作品。1953年,郭有守將大量中國繪畫作品捐贈給了塞努奇博物館,本次在上海的展覽中有不少作品,都是來自於郭有守的饋贈。

持續的守望

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樑在學成後歸國,成為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重要人物。而今,當代藝術的關註焦點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關系了。而在這個展覽中,我們會看到,在過去的數十年裏,塞努奇博物館始終如一地關註中國藝術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留法、旅法藝術家的成就,以及當代水墨的進展。

在1946年的"當代中國繪畫展"當中,20歲出頭的趙無極就有作品被選入其中,而後的幾十年,他成為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與很多法國文化藝術界人士建立了親密友誼,特別是以他的畫意與法國文人的詩情進行對話,他汲取水墨、甲骨文等元素內涵,以一種極具東方內涵的方式覆寫了西方油畫的氣象。對於藝術家來說,水墨曾經是他視為枷鎖的傳統,也是一直滋養他創作的家園,在晚年,他又回歸了水墨畫的創作。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一幅水墨畫作品【無題】由其遺孀捐贈給了塞努奇博物館。同樣的,我們也會看到朱德群、吳冠中等藝術家的作品。

2011年,塞努奇博物館舉辦了展覽"中國藝術家在巴黎",聚集了三代留法中國藝術家,梳理了林風眠到趙無極等第一、二代藝術家的創作,還邀請黃永砅、沈遠、王克平等當代藝術家在鄰近的蒙梭公園創作露天裝置。在照片中,我們看到,來自中國的藝術景觀與法國的風景如此融洽地結合在一起。

或許正是因為塞努奇博物館的支持,使得更多的中國留法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如此熠熠生輝。楊詰蒼、魏立剛、李津、王天德等幾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塞努奇博物館近年納入收藏的。他們的作品既是在全球化視野中對於當代的關註,也包含著對於中國傳統的回望。

2020年,塞努奇博物館開始對其永久收藏展廳進行翻新。這也是這批作品能夠離開博物館,來到中國的原因。展覽將從9月6日持續至202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