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仙蘇 【獲見帖】一窺:東坡,你比從前快樂!

2024-08-28國風

【獲見帖】,是蘇軾在元豐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寫給離去不久的友人董鉞的簡訊(尺牘),亦名【致長官董侯尺牘】,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尺牘縱長27.7厘米,橫寬38.4厘米,比一張常規的A3影印紙略小。

先看尺牘全文

把尺牘中的文字按照原帖換行格式抄錄下來,是這樣的——

軾啟。近者經由獲

見為幸。過辱

遣人賜

書,得聞

起居佳勝。感慰兼極。忝

命出於

餘芘重承

流喻益深愧慰(此字點去)畏。再

會未緣。萬萬

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軾再拜 。

長官董侯閣下。

六月廿八日

在蘇軾留存至今的所有書法作品中,從書藝角度講,【獲見帖】絕談不上出眾,尤其是和他最著名的作品【寒食帖】相比,筆意平平。

從書信內容角度講,【獲見帖】裏寫的都是客套話,無甚新意,遠沒有【赤壁賦】詩卷的磅礴。

即便從作品的時代背景上講,【獲見帖】也不過誕生於一個平淡無奇的夏日,既沒有他早年【治平帖】中流露出的英姿勃發、風流倜儻,也沒有他晚年【渡海帖】中透紙而升的悲壯。

是的,這就是【獲見帖】,一帖特別有趣的東坡書法。

請試著把這帖書帖縮小到可以遠觀的距離,不要計較某一兩個字的肥瘦,然後,你發現了什麽?

是的,留白。

在東坡其他的書信中,也有留白,但極少出現這種隨意、肆意、寫意的留白。

所謂隨意 ,指的是他在書信中的斷句,字句不是斷在一行之末,比如 「遣人賜書,得聞起居佳勝。感慰兼極。」

這明明是一個意思表達完全的句子,蘇軾卻把 「賜書」 二字斷作兩行,又把 「得聞起居」 斷到兩行。這樣隨意的換行,就是【獲見帖】的特別之處。

所謂肆意 ,是蘇軾在字裏行間長短落差之間的留白,誇張到似乎在浪費紙材。

所謂寫意 ,也就講到重點了。蘇軾哪裏是在寫字,他分明是在畫畫,以書為畫,以字為廓,不求工細周正,只求寫得暢快。

蘇軾的書法,從來就不以「漂亮」見長。【獲見帖】,尤其不漂亮。

蘇軾不是不會寫漂亮字,他的【治平帖】又漂亮又工整,【次韻秦太虛詩帖】一氣呵成,妖冶到讓觀者大呼過癮。

但最真實的蘇軾,是如何寫字的呢?

有兩種,一種,是【寒食帖】中的狂野與絕望,另一種,就是【獲見帖】中的散漫與隨性。

說來蹊蹺,【寒食帖】與【獲見帖】,一作於三月,一作於六月,短短三個月間,出自同一位書家之手,風格迥異至此。

所謂字如其人,如果理解為「書法中顯示的風格就是書家本人的性格」,也不盡然。

比如蔡京,你要看過他的【宮使帖】,一定不相信能寫出如此豪放曠達書法的人,竟然在後世有著那樣不堪的風評。

而你要看蘇軾早期的書法作品,又怎麽能相信,就是這樣一位規矩的後生,後來會寫出那麽多讓人心潮澎湃、甚至有縱身一躍沖動的大好文章詩詞。

所以,我理解的字如其人,並不應指一世之字如一世之人,而是當時之字如當時之人。

再淺顯些,也就是說,這幅字所體現的是書家創作時的心境。

於是,我們再來理解【獲見帖】,就會特別的替蘇軾感到欣慰,感到開心。

元豐五年夏末秋初的東坡先生,終於,快樂了。

於是,那個 「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的坡仙,很快,就要出現了。

(文章原作者無犀,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