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北京保利拍賣丨「金剛坡下」佳畫匯聚 紀念傅抱石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2024-05-14國風

傅抱石(1904-1965)

中國繪畫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傅抱石

1939年4月,傅抱石攜全家老小輾轉到達重慶,落腳在沙坪壩西郊金剛坡下的一個農家院子,房間原是堆放雜物的倉庫,既狹小又陰暗。房內有一方桌,這既是一家人的飯桌,也是傅抱石的畫桌。每次畫畫的時候,他都要把方桌挪到門口,借著戶外光線才能作畫。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裏,傅抱石不斷地宣傳抗日,發表學術著作,不斷地創作國畫,進行篆刻實踐,以高昂的愛國熱情高擎起「在學術上戰勝敵國」的旗幟,守望民族的文化,重塑民族的信心。

他把這間小屋命名為「山齋」,常在作品款識中題寫「金剛坡下抱石山齋」字樣,作為自己這段時期作品的重要標識。傅抱石在金剛坡避居7年零6個月,直到1946年10月遷回南京。金剛坡的歲月成為傅抱石繪畫精品的誕生地,是其「一生最幸福的一個階段」。 今年時值傅抱石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際,遴選傅氏「金剛坡時期」多幅佳畫,期與社會同好一道緬懷紀念這位偉大畫家。

傅抱石全家在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合影

(約攝於1942年)

傅抱石 雪山行旅

1944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05×30 cm

【題識】 甲申秋分前一日重慶西郊,新喻傅抱石。

【印文】 傅、往往醉後

【展覽】

「紀念傅抱石誕辰105周年收藏大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2008年10月30日-11月11日。

【出版】

1.【蘇富比圖錄】第15頁,香港,1987年11月。

2.【傅抱石年譜】第8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3.【傅抱石全集】(第一集),第310頁,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

4.【滌硯草堂藏畫】第148-149頁,愛蓮居藝術出版社,2008年2月。

5.【傅抱石名作精選集萃——紀念傅抱石誕辰105周年】第60-61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

6.【傅抱石年譜增訂本】第132頁,葉宗鎬編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12月。

7.【中國歷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近現代繪畫:傅抱石」】第133頁,三希堂線裝書局出版,2013

年8月。

8.【傅抱石資訊資料6】第11頁,南京博物院,2013年。

9.【金剛坡下——傅抱石】第61頁,江蘇鳳凰出版社,2019年6月。

出版書影

傅抱石 【雪山行旅】(局部)

這件【雪山行旅】作於1944年,是傅抱石先生成熟期的一幅作品。這張雪景創作於皮紙之上,這是因為抗戰時期物資匱乏,他便就地取材,使用了四川當地的皮紙。由於皮紙表面的質地並不均勻,有的地方厚一點,有的地方薄一點,所以最終會呈現出一種斑駁的感覺。在用筆時,傅抱石先生會盡量用枯和幹來尋求畫面的蒼。在烘染的時候,他又會大量的用水,來尋求潤。這種蒼和潤的結合,是山水畫追求的一個很高的境界。作品下方是一片叢林,上方白色的地方都是雪。在樹影之中,有一位高仕戴著帽子向前行走,在雪地中尋求詩意,一位著暗紅衣衫的書童拿著包裹緊隨其後。傅抱石先生描繪的是文人高士在行進中尋覓自身心境的一幅畫面。

——根據蕭平視訊采訪整理

傅抱石 赤壁夜遊

1945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畫心:104.5×36 cm

詩堂:28.5×36 cm

【題識】

1.新喻傅抱石東川金剛坡下山齋寫。印文:抱石私印、抱石得心之作

2.蘇子瞻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嫋(裊),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乙酉七月廿日重慶金剛坡下新喻傅抱石。印文:傅抱石印、抱石齋、樂夫天命

【傅二石題跋】 先父抱石此幀赤壁舟遊圖,章法奇絕大膽,筆法雄強潑辣,人物神態瀟灑,又以工整小楷書東坡後赤壁賦全文,實為難得之精品也。丁亥春傅二石拜觀並敬題。印文:傅二石

【說明】

1.傅二石題邊跋合影。

2.傅二石撰寫專文六紙介紹本幅【赤壁夜遊】及【後赤壁】。

3.北京2004秋Lot0244。

【赤壁夜遊】詩堂

傅二石撰寫專文六紙介紹本幅

【赤壁夜遊】及【後赤壁】

本件【赤壁夜遊】為傅抱石抗戰時期避居重慶金剛坡時所作,畫面構思精妙,傅抱石以獨具個性的「抱石皴」寫近景江岸直立絕壁,淡墨破筆飛掃,以重墨點苔,蒼勁斑駁,高不見頂,居於畫面右側;遠岸山巖賦以淡赭,似山似雲,變幻莫測,氣勢磅礡。兩岸崖璧之間的大片空白以代表江面,僅以淡墨橫掃幾筆,傳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意,一葉扁舟上,蘇東坡手持酒杯,友人「吹洞簫」助興,暢遊於天地之間。用筆凝練流暢,細線勾勒,有上古遺韻,註重刻畫表現畫中三位人物不同的氣質面貌。完成畫作後,傅抱石以工整小楷在片幅上方抄錄【前赤壁賦】全文,力如金剛鐵杵,縝密俊秀,不失飄逸。畫面右上角鈐蓋「抱石得心之作」,顯示出傅抱石對本幅【赤壁夜遊】十分滿意,此印亦使用於存世諸多傅抱石精彩畫作之上。

傅抱石 關河一望蕭索

立軸 設色紙本

65×75 cm

【題識】 抱石蜀中寫。

【印文】

【鑒藏印】 某景書屋、湖帆藏印

【出版】

1.【中華書畫第一輯】,中華書畫出版社,1984年10月,頁6。

2.【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文化部文化市場開發中心2010年12月5日,入編證書號:00000694。

【說明】 本幅為國華堂及吳湖帆舊藏,鈐有「某景書屋」及「湖帆藏印」。另有「孫仲威題於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於簽條。

傅抱石【關河一望蕭索】題簽

此圖未署年款,僅題「抱石蜀中寫」。可知這是他20世紀40年代初在重慶金剛坡所作。從畫面所繪來看,表現的是「關河一望蕭索」題材。「關河一望蕭索」原為北宋詞人柳永【曲玉管·隴首雲飛】中的一句,此句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人生情味。清末海上大家任伯年就曾以此為畫題進行過創作,然與任畫之簡疏空曠相比,傅抱石此幅【關河一望蕭索】的畫面意境更顯真切,全篇為層疊河山所占據,人物與馬被置於右下一角,傅抱石在皮紙上以淡墨著色揮寫河山,水、墨、色渾然一體,元氣淋漓,蒼茫遼闊,境界邃遠;近景人物作唐人裝束,腰挎寶劍,倚馬凝望關山。人物用筆洗煉,氣韻傳神,特重表現人物內在氣質,眸子中透出幾分凝重憂郁之氣。此圖用筆放中有收,人物刻畫精致,雖粗頭亂服,卻給人矜持恬靜之感,正是傅抱石「大膽落筆,小心收拾」創作觀的具體體現,實乃傅抱石蜀中山水之典型作品。

傅抱石 陶淵明

鏡框 設色紙本

83×56 cm

【題識】 抱石寫於東川金剛坡山齋。

【印文】 傅、抱石長壽、抱石齋作

【說明】

香港佳士得,1992年拍賣會,編號306。

傅抱石 淵明沽酒

1964年作 102×66cm

「淵明沽酒」屬於傅抱石繪畫中 「營制歷史上若幹美的故實」,是傅抱石常畫常新的題材之一。本幅【淵明沽酒圖】未署年款,但寫「抱石寫於東川金剛坡山齋」。畫面滿紙密樹叢林,氣氛疏朗清冷,枯樹排列組合極見秩序,細節如枝幹粗細,伸展交疊姿態不一,交錯變化,其位置經營,於微妙中穹盡布局之精妙。陶淵明與童仆被置於畫面右下部,信步徜徉,臉容舒泰,一派悠然之態,皆用灑脫的細線疾寫而出,不勾畫衣紋的繁復,也減去多余的細節,極具高古氣息。五柳先生峨冠博帶、寬袍大袖,拄杖與童子穿行於密林之中,身後童子背負酒壺緊隨主人,畢恭畢敬。物造型近乎誇張,卻呈現出飄逸自然的意趣。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躍然紙上。由此不難察覺,傅抱石以樸素沈著、平實無華的技巧來展示歷史人物的氣節,令觀者感到他描繪的不只是畫,更是一種心境。畫家借手中之筆抒發了自己寄情於世外,追求平靜淡泊的願望,表達了濃郁的浪漫主義思想。

傅抱石 憑欄仕女

1945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88×55 cm

【題識】 乙酉小寒,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新喻傅抱石。

【印文】 傅抱石印、其命唯新、乙酉

【傅二石題簽】 傅抱石先生【柳陰仕女圖】真跡神品。傅二石敬題。印文:傅二石

【傅二石邊題】 先父抱石乙酉(1945)年所作【柳陰仕女圖】系先母羅時慧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送贈日本友人者,今日回歸神州,不勝欣幸。此幅之構景未嘗見有別稿。洵不可多得之佳作也。識者寶之。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傅二石敬題於台北亞太會館。印文:傅二石

【著錄】 【名家翰墨】34期,【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傅抱石侍女】,第80-81頁,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傅抱石先生畫人物和仕女有一方圖章,叫上古衣冠。傅抱石畫人物一般都是以古代人物的形象,所以叫上古衣冠。上古衣冠有一個特點,就是古氣中間帶有一定的拙趣。

傅抱石曾說過,在中國繪畫史上他最喜歡魏晉和明末清初。他的人物畫主要想追溯的形象,應該是魏晉時期的。傅抱石對顧愷之是深入研究過的,並追求其的作畫精神的。我們在看傅抱石的仕女畫時,會發現似乎跟顧愷之的人物形象有某些牽連。本幅仕女臉上和嘴巴的色彩用的很鮮艷,很鮮艷但並不俗氣,有一種古媚。這張作品,憑欄仕女前面畫有柳樹,構圖是取了一個特寫,在特寫中間,無論是憑欄中間的背景、還是前面的柳樹,在這張作品中間都是起到一個烘托的作用。這是傅抱石最擅長用的「烘雲托月」手法,他把其他地方都畫深了,留出最亮的部份就是這個仕女的面部和胸部。此幅中自然流露出古媚的氣息,是傅抱石先生最大的特點。

——蕭平(根據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