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國封建社會裏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是什麽意思呢?

2024-01-23國風

三綱 是‬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間的 人際關系。

三綱‬:班固 【 白虎通 · 三綱六紀 】引【 禮緯含文嘉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真德秀 曰:君為臣綱,君正則臣亦正矣;父為子綱,父正則子亦正矣;夫為妻綱,夫正則妻亦正矣。

傳統註釋都是要求上位者作為下位者的模範,承擔責任與義務。並‬沒有‬單方面‬服從‬之‬義‬。

而蒙元與滿清儒家如 吳澄 釋三綱曰:為之綱者,為之天也。開始有單方面服從之義 乃至要求絕對服從。‬

如 曾國藩 曰: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五常 指人類五種恒常的本質,仁、義、禮、智、信。通稱 綱常 。

五常的仁義禮智信,其概念來自【 孟子 】的 四端說 。

【 孟子 】公孫醜 篇曰: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 四體 也。

這裏所敘述的 惻隱 之心、羞惡 之心、辭讓 之心、是非 之心,各自是仁、義、禮、智的端緒 。這些是任何人都具備的,就是所謂的性善論 。

但是孟子此處只是說到了仁義禮智,未言及信。而把「信」納入五常,亦始見於 董仲舒 ,【漢書 ·董仲舒傳】曰:

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 修飭 也

仁誼禮知信為「五常」,「 誼 」通「義 」,「知」通「智」。「常」是「恒 」的意思,就是典常 ,意味著一定不變的原則。

五常按照 朱熹 的解釋,可通俗易懂地把仁理解是同情心、仁愛;義是公正、正義;禮是禮讓、禮節;智是善惡的判斷、知識。信是誠實執行以上仁義禮智。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 封建禮教 束縛、壓迫婦女的 道德標準 之一。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 社會分工 )」的原則,由 儒家 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 規範要求 。

三從 出自 孔子 的【 儀禮 ·喪服】,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

「三從」道德從 喪服制 演化為人際間的主宰服從關系。

未嫁從父:就是要求沒有出嫁的「在室女」聽從父家長的話,「不違父命」就是「事親孝」,在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

既嫁從夫:就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必須遵夫命。妻子視丈夫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必須聽從、敬重丈夫,夫唱婦隨。妻婦還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還要為丈夫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從宋代以來成為對婦女最重要的職責。「從夫」還有對丈夫忠誠不貳,保持 貞操 ,丈夫死後不事二夫。

夫死從子:既丈夫死後,女子必須遵子命,賢妻良母則是指撫養輔佐兒子。是女人從夫的一種延續,父死子承。

四德 出自 周公 的【 周禮 ·天官】,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 女紅 gōng)。

婦德: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鄭玄所說的「貞順」是婦德的核心。「貞」是堅守節操,守身如玉,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 禮記 】中說的「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

婦言:鄭玄對「婦言」的解釋是「辭令」,也就是善於應對,說話得體的意思。班昭認為「婦言」不必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只要說話時考慮言辭是否恰當,不惡言傷人,不搶話、不多言,不使人討厭就行了。

婦容: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有特殊的標準, 孔子 主張重德輕色 ,要丈夫對妻子「賢賢易色」,就是看中妻婦的品德代替重視美色;而對婦女容儀的要求是重質樸去修飾,而「冶容」近乎「誨淫」(刻意修飾打扮等於引誘男人性情之欲)。鄭玄對婦容的解釋是「婉娩」,就是溫順柔和的神態表情。

婦功: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 性別分工 是男主外事, 女主內事 ,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 采桑 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助祭祀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從四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綱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