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綠樹成林,蓋一座院落,建一處書齋,這樣的生活讓人向往。現實中難以實作的夢想,畫家可以幫你達成。這幅【溪堂詩思】是清代畫家張庚的作品,屬於山水畫中的書齋山水。他把夢想變成現實,讓腦中的畫面具象呈現,體會到生活中的自在與幸福。透過營造環境氛圍,把虛境變成實境,讓山水畫成為夢想的載體。
張庚可以畫出夢想,跟他的藝術主張有很大關系。他是學者型畫家,一手抓創作,一手抓理論研究。他寫過【浦山論畫】,匯總他的研究成果。在創作中重視思想性,很容易讓作品成為說教味十足的形式主義。為此,張庚在筆墨上致敬元代畫家,努力表現出自然天真的美感,讓人在畫境中體會山林野趣與文人雅趣有多麽契合。
張庚 溪堂詩思
張庚幼年喪父,生活貧苦,無法像富家公子那樣順利走上科舉入仕的道路。幸好他遇到了很多願意幫助他的人,接觸到詩文書畫,有了生活寄托。有一個叫錢載的文人鼓勵他不要放棄追求,幫他搜尋古畫進行臨摹。從張庚的畫中可以看出,黃公望對他影響很大。【溪堂詩思】相當於用四王山水的構圖,用黃公望的筆墨技法進行融合,從而得到的作品。
學畫之初,張庚各種題材都畫。有位老師告訴他,畫畫不能雜而不精,於是他專攻山水畫。剛過而立之年,他就成為詩書畫三絕名家。看到畫中山水園林景色,也會讓人想到明代的吳門畫派。張庚主張「詩畫一體」,有吳門畫派的韻味也不足為怪。他畫了大量詩畫結合的作品,在畫中留下士夫氣。
張庚 溪堂詩思 局部
張庚喜歡四處遊歷,北上京城,東到海邊,曾經前往關中翻過秦嶺進入四川。看了這麽多美景,畫中山水依然保留煙雨迷蒙的面貌。這是由於,清代畫家對文人畫的理解是簡淡、高逸。畫家多用濕筆描繪山水,喜歡用南宗山水畫技法。
有自己的審美喜好,也要告訴世人「不行萬裏不可作畫」。為了突出天然妙趣,張庚在空間處理上相當謹慎。整幅畫都在拉近人與山水的關系,沒有推遠。這樣處理在空間層次上更緊密,有一種美景就在眼前的感覺。
張庚 溪堂詩思 局部
從題材看,書齋山水符合復古的主流方向。從筆墨看,依然是仿元人筆意。張庚也在臨仿,為什麽讓人覺得與古不同?藝術理論上的高度幫助了他,畫中有他的遊歷見聞,有他的清俊風骨,有他的審美喜好,看上去充滿生機。
有人說,張庚畫山水「氣量秀逸,宗法宋元正派」。他的創作方向沒有問題,他想方設法提煉出高古韻味讓人體會。於是才有了讓人想到走入畫中,忘記世俗煩惱的清雅山水畫。
張庚 溪堂詩思 局部
山中有書齋,山中有浮雲,山中可以自得其樂,山中可以成為一方凈土。心中的詩與畫中的韻並存,讓人看到愛不釋手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