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里有两个小组是从相声跨界来的。
一对是阎鹤祥和李丁这对捧哏搭档组成的「就这个呀」,另一对是金霏陈曦加刘鑫鹏组成的「相由新声」。
虽然都是有一定名气的相声演员,但他们在【喜人】拿出的作品类型却完全不同,命运也大相径庭。
原生搭档金霏陈曦不仅节目在正片中一剪没,而且首轮即遭淘汰。
阎鹤祥和李丁虽然得票不高,但顺利晋级,并在第二阶段加入刘旸领衔的四士同堂团队,应该至少能进第三阶段。
从舞台表现来看,两对相声演员的表演都有一定的「职业病」,为什么阎鹤祥李丁能留下,金菲陈曦却淘汰了呢?
看完纯享版中,金菲陈曦的节目,叨姐找到了答案。
阎鹤祥李丁的作品是【导游老师】。
说的李丁扮演的游客到故宫旅游,没想到遇上了一个奇葩导游。
这位导游张口闭口都是老师的那套话术,把游客当成学生,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上课。
显然,这个作品的核心就是身份倒错,有点类似二喜姐尽全力那个被骂得不行的【妈妈的味道】。
不过,虽然都有「CPU」顾客的嫌疑,但就像一位观众评价的那样,至少【导游老师】还是带着游客逛了故宫,而【妈妈的味道】里,顾客根本没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
所以,【导游老师】虽然有说教,但底色是温情的,情绪上也没有那么压抑。
不过,这依然算不上一个很好的作品。
虽然里面的一些包袱能让人笑出来,但整体来说,笑点都比较陈旧,没有什么新意。
阎鹤祥和李丁的表演明显有点水土不服。
比如马东指出的问题,两位相声演员都是捧哏,所以,总是习惯往左边走。
阎鹤祥在说台词的时候,也老是习惯冲着观众席。
毕竟,相声演员的表演离观众近,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感。
虽然有些观众说,阎鹤祥表面是导游,实质上是老师,所以说话的时候会冲着讲台下的学生。
但这个作品的大部分情境下,他是在单独跟李丁进行交流,即便是老师,单独跟某位学生说话的时候,也不应该总是看讲台下的人。
另外要批评一下阎鹤祥,短短几句贯口都说得不清不楚,回去该好好练练基本功了。
李丁在这个作品里扮演的是吐槽役,作为一个专业捧哏,这应该是他的强项,但感觉他好像有点收着演,吐槽的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包袱没那么好笑。
邓帅没有出现的前半部分,阎鹤祥和李丁总是隐隐约约给人一种化妆相声的感觉。
幸好后面半段邓帅的加入,让这个作品起死回生。
否则,按照前半段的节奏,可能连7700票都拿不到。
虽然【导游老师】这个作品有种种不足,但能以最后一名的成绩吊车尾晋级也是合理的。
毕竟,不管质量如何,这个剧本是标准的sketch应有的结构,而不是把相声换了一个表现形式搬上喜人的舞台。
这样的形式不仅更符合【喜人】对于作品的要求,也更符合【喜人】观众的口味。
这么说吧,你可以说这个作品不好笑,但你不能说,它是披了sketch的相声。
这恰好就是金霏陈曦的问题。
金霏陈曦的作品是【如此电影】,跟他们搭档的是二喜的编剧刘鑫鹏。
但这个作品排名靠前的编剧是董建春,盛伟,金霏,陈曦,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声味儿那么冲了。
【如此电影】大概的内容是,导演张祐维要翻拍【教父】,刘鑫鹏扮演的正常人想按照正常的方式来表演,但金菲陈曦却一直在用相声的方式表演。
比如,开拍前,他们要上前一步,向观众鞠躬。
比如,刘鑫鹏每说一句台词,金霏和陈曦必然会用相声话术接下茬。
比如,哪怕是念悼词,也要情绪高昂。
最离谱的是导演也很认同他们的表演方式。
作品里穿插了很多相声相关的元素,比如快板,京东大鼓,三弦等等,一位观众总结得很好:相声演员在小品里扮演相声演员。
这个作品有没有笑点呢?肯定也是有的。
从网上的反馈来看,甚至有些观众认为,这是比较好笑的一个作品。
不过笑点这事儿因人而异,不能完全代表作品的质量。
叨姐觉得,【如此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太相声了,但又不像相声那样,有充足的空间铺平垫稳,三翻四抖,所以,好笑程度还不如同类型的传统相声。
而且,这个作品太平,每一番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展示一个相声元素,看似升番,其实是在一条线上作文章。
最重要的是,【如此电影】无论是情节还是表演都中规中矩,与其说是一个sketch,不如说是一个晚会式的相声小品。
假如这个作品出现在某个地方台的春晚上,或许在语言类作品中能排得上号,但放在【喜人】的舞台上,就感觉这几个人走错了门,上错了舞台。
说白了,喜人的观众是年轻人,大家更喜欢一些无厘头的,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的作品,【如此电影】太旧了。
何况【喜人】是一个竞演节目,即便作为晚会式小品,【如此电影】还行,但跟其他sketch作品相比,差距就很大了。
马东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有种没开锅的感觉。
最终,这个作品只拿到了5300票,在第一阶段所有的作品中,好像是排名倒数第二。
其实,叨姐还蛮喜欢金霏陈曦的,看他们在【喜人】的舞台上仅仅一轮游,确实有点遗憾。
按理说,金霏陈曦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曾拿出不错的原创相声作品,也有比赛的经验,本不该出现这样的结果。
不知道他们是没能创作出符合【喜人】要求的sketch剧本,还是一开始就号错了脉,又或者想在第一轮取个巧,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表演,才翻了个大车。
叨姐觉得,既然决定跨界到sketch的领域来玩耍,哪怕是一轮游,至少也应该走出舒适区来适应一下sketch的节奏,而不是「我演我自己」。
不是说不能在sketch里加入相声元素,而是不能仅仅在sketch的舞台演一段相声,否则,何苦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