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恋综嘉宾「中文烫嘴」引爆笑!观众调侃精英化:普通人看不懂了?

2024-09-13综艺

最近,一场恋综节目中的小插曲彻底点燃了网友的热情。恋综向来是制造话题的利器,俊男美女们在镜头前的言行举止,无论是甜蜜互动还是言辞中的小暧昧,都能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这次网友关注的并不是谁和谁暗生情愫,而是节目中 三位男嘉宾「中英文混杂」的对话引发的爆笑场面。

事情发生在新一季【心动的信号】节目中,当嘉宾们在游轮上的晚宴聚餐时,一位女嘉宾问道:「你们最喜欢(英国)的哪个城市?」本来是一个平常的闲聊问题,但令人意外的是,几位男嘉宾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当女嘉宾抛出问题后,第一位男嘉宾,长相酷似窦骁的帅哥回答道:「我喜欢Bir……呃,Southampton(南安普顿)。」

听到这里,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接着下一位男嘉宾也开始了他自己的「 中文烫嘴 」时刻。

他稍作思考,略显犹豫地说道:「我也挺喜欢曼……Manchester(曼彻斯特)的。」

这一瞬间,整个晚宴上的气氛似乎稍显尴尬,但真正炸开的却是电视机前的观众。

看到这些素人嘉宾频频中英文混用,仿佛随时在进行一场跨国商务会议,网友们立刻不淡定了,纷纷调侃:「难道在相亲时,中英文混杂成了新潮流?精英们果然连表达喜好都与众不同。」

这个「中英文混杂」的对话场景迅速成为网友们的玩梗素材,很多人开始模仿起这些嘉宾的言行,调侃素人嘉宾的「高大上」形象。有人笑称: 「我平时不说南安普顿,还真不知道自己可以在相亲场合上显得这么高端。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网友们的幽默不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更上升到了对恋爱综艺中素人嘉宾的精英化现象的深度调侃。

看似一场平常的恋爱节目,实则折射出这些素人嘉宾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很多观众也纷纷开始反思:「恋综节目还是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看的了?」

近年来,恋爱综艺节目越发注重嘉宾的学历、职业和生活背景。从最初的「 普通人找对象 」模式,到如今「 精英秀场 」式的恋爱对话,观众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逐渐脱离普通生活的趋势。

【心动的信号】节目中,除了颜值在线外,这几位嘉宾的高学历背景和国际化生活方式让很多观众产生了疏离感。

节目中的几位男嘉宾,有着各类名校留学经历,还从事着让人羡慕的高薪职业。这次出糗的三位男嘉宾,恰好都有在英国留学的经历,这让他们的对话 充满了「国际范儿」。

有网友指出:「 恋综里的素人越来越精英,难道我们普通人就不配在荧幕前谈恋爱了吗?能不能拍点二本看的恋综? 」这句话成为了许多网友的心声。

网友们的调侃虽充满幽默,但也反映了恋爱综艺逐渐失去「接地气」特质的现实问题。恋综,作为一种娱乐节目,初衷是为了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看到普通人在镜头前的真实情感。

近年来,节目组为了吸引眼球和制造话题,嘉宾的选拔标准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高学历、高收入、家庭背景优越的人。通过制造嘉宾的「光环」,节目组似乎试图塑造出一种「 精英才配谈恋爱 」的错觉。

这次节目中的「中英文切换」场面,正好戳中了观众的反感点。大家并非对嘉宾的学历或职业有意见,而是觉得这种「不自然的精英表现」让恋综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亲民感。

尤其是这三位嘉宾,他们的对话不仅让人觉得脱离实际,还让许多观众觉得自己与他们的生活相隔千里,仿佛在看另一群人的「恋爱秀」。

观众们开始以玩梗的方式,嘲讽这些嘉宾的「装」,比如调侃道:「 我的生活日常也可以精英化,我喝蜜雪冰城的时候,可以说成是‘Michelle ice city ’。」大家纷纷用这种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恋综中的嘉宾对比,试图用幽默解构恋综中的精英叙事。

越来越多的恋综嘉宾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的「三高」标准,这本应是一种优点,但在大众眼里,节目反而因此显得有些「悬浮」。许多观众反映,恋综不再展示真实的情感碰撞,而是更像一场「精英聚会」,大家聊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是国际化的城市、名校的经历和高端的消费习惯。

节目中一位男嘉宾自我介绍时提到的爱好是:「足球、高尔夫、爬山、潜水」,这让观众倍感压力,因为这与普通观众的日常兴趣相差太远。观众们的娱乐活动可能只是简单的追剧、刷抖音和吃火锅,这种对比反而加剧了他们对节目的疏离感。

网友们开始调侃:「 我们只想知道你们喜欢隆江猪脚饭还是沙县小吃,为什么你们总在讨论哪家古着店让你流连忘返? 」这种自嘲和玩笑背后,反映了观众对更加贴近生活的恋爱综艺内容的渴望。

恋综节目,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综艺,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展示嘉宾们的感情互动,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精英的秀场。无论是嘉宾的学历背景,还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节目似乎越来越偏离普通观众的期待。

像这次【心动的信号】中嘉宾们的「中英文混杂」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个语言上的趣事,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当代综艺逐渐精英化的现实。

随着【心动的信号】中的嘉宾频频展示出自己的留学经历、精致生活和高端爱好,观众不禁要问: 这些「素人嘉宾」是否真的能代表普通人的恋爱体验? 观众们吐槽的「中英文混杂」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笑点,而是嘉宾们展示出的精英化生活方式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感。

节目中,有几位嘉宾提到自己在高中时期便去了英国留学,如今的职业背景也都相当「高大上」。其中一位男嘉宾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是 教育机构的合伙人,还曾在TVB做过演员

他的爱好包括足球、高尔夫、潜水,生活方式充满了国际化气息。这样的背景无疑让人感到「优越」,但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显得太过遥远。

还有一位男嘉宾表示,他喜欢的城市是曼彻斯特,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英国的生活经历。虽然他看起来非常自然地谈论这些话题,但观众的反应却相当微妙。

很多人调侃说:「 我们连北京上海都没去过,怎么接得住这种话题? 」这种脱离现实的内容让观众开始质疑:恋综节目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精英秀场」,普通观众能否从中找到共鸣?

恋综原本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碰撞,但现在的节目似乎更像是一场「精英展览」。嘉宾们通过展示自己的学历、收入和生活方式,向观众传递出一种「遥不可及」的光环。

而这种光环没有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正因为这种距离感,观众们开始用玩梗和调侃来消解这种精英叙事。就像这次节目中的「中英文混杂」场面,虽然嘉宾们的对话显得不合时宜,但网友们却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了反向解构。

有人模仿嘉宾的语气调侃说:「 我最喜欢的是Ken……KFC的Thursday,因为那里的疯狂星期四很有仪式感。 」这样的玩笑背后,实则反映了观众对精英化生活方式的不满。

还有人调侃道:「 我平时喝的奶茶也可以很高端,我叫它Michelle ice city(蜜雪冰城)。 」这种自嘲式的幽默让人捧腹,但同时也戳中了节目的痛点:恋综节目中的嘉宾已经不再是普通人,而是活在「上流社会」的精英。

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差距,让许多观众感到无法融入节目情境。

这种「消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观众对现实中阶层差距的敏感。嘉宾们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充满了高端的消费主义符号,像是高尔夫、潜水、欧洲旅行等。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难以触及的。

通过调侃和玩梗,观众试图将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拉回地面」,以此来寻找一种心理平衡。

随着恋综节目的精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些节目已经不再展示普通人的恋爱,而是一个关于精英阶层的故事。

像【心动的信号】这样的节目,嘉宾们的背景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白领或工薪阶层,而是逐渐变成了金融业高管、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等高收入职业群体。

节目组在嘉宾选择上的倾向性也显而易见,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生活精致、背景优越的人物,而不是普通人。

观众们对于恋综的期待,依然是希望看到真实、接地气的情感互动,而不是被「精英化」的光环所笼罩。

在这种背景下,恋综的精英叙事越来越像是一种消费符号,通过展示高学历、高薪职业和精致生活方式来吸引眼球,但同时也逐渐失去了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联系。

恋综节目组为何会选择这种精英叙事?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 节目组认为高学历、高收入的嘉宾更具「话题性」,更能引发观众的羡慕与讨论。 这些精英化的嘉宾往往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镜头感,更容易制造节目效果。

这种选择的背后,实际上忽视了普通观众的感受。毕竟,大多数观众并不是活在精英圈层中的人,他们希望在节目中看到的是更加真实、接地气的生活,而不是一场充满奢侈与距离感的「精英秀」。

在这场关于恋综精英化的讨论中,观众们的声音显然不能被忽视。越来越多的观众表示,他们希望看到更多贴近现实的恋爱节目,嘉宾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或背景,只需要是真实的人,展示真实的情感即可。

恋综节目应该回归到最初的初衷——展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而不是让它变成一场「精英大秀」。

不是国产综艺抛弃了普通人,是普通人率先抛弃了「用普通人的渴望给更优秀的人做嫁衣」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