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储能温控行业专题报告:储能温控乘风而起,液冷技术锋芒显现

2024-06-20综艺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张雷、陈明雨、曹宇)

1 温控为储能系统安全守门员,主动调节温度保障高性能

温控系统系电化学储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电化学 储能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电化 学储能系统主要由柜体、散热系统、PCS 储能变流器、电池组、EMS 能量管理系统、储能 高压箱、消防系统、安全辅助系统等组成。其中散热系统起到保障储能系统处于最佳运行 温度区间、防止系统热失控的重要作用。

温控系统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储能电池系 统单体的容量及功率也在快速增大,高功率的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 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据 GGII 不完全统计, 近 10 年来全球累计储能安全事故接近 90 起,其中 2022 年全球储能安全事故达 17 起, 2023 年达十余起,因此温控系统对于储能系统的寿命及安全性非常重要。

储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内部电芯失效,引发电池与模组的热失控,最后引起整个储能系统的着火或爆炸

电芯热失控引发的故障呈现的现象基本上是先起火再爆炸:例如 2019 年发生在美国亚 利桑那州的 McMicken 电站和 2021 年中国北京丰台电站事故均是在起火后发生爆炸;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单个电芯失效,引发内部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放热反应),温度持续上 升,且传播到附近的电池和模组,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电芯的失效模式一般由过充或控制 系统故障、热暴露、外部短路和内部短路(可由各种情况引起,如压痕或凹痕、材料杂质、 外部物体渗透等)引起。

2)外部辅助系统故障引发的储能系统故障

由辅助系统故障而引发的整个储能系统故障一般发生在电池系统的外部,可能会发生 外部元器件的燃烧或冒烟,当系统及时监测与响应后,不会对电池系统的电芯产生失效或 热失控的影响。在 2021 年 Vistra Moss Landing 1 期和 2022 年的 2 期事故中,由于当时在 调试阶段,故障监控和电气故障安全装置被关闭,无法及时响应,才产生了冒烟与火灾。 这种火焰燃烧通常从电池系统外部开始,最后才会蔓延到电芯内部,所以不会发生剧烈的 放热反应与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通常不会发生爆炸。且如果此时喷淋系统能及时开启, 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设施损坏。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本质是滥用条件触发电池内部的链式副反应。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机理可以总结为:在滥用条件下电池温度异常升高,首先触发电池内部负极表面的 保护层(SEI 膜)的分解,电解液的还原/氧化反应,电池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在 150-160℃, 隔膜开始收缩和熔化;然后发生内部短路,内部电解液蒸气压增大,副反应产气导致安全 阀打开。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发生链式放热反应,负极的活性锂会与电解液反应并产生 巨大的热量,触发磷酸锂正极释放氧气并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释放热量。电极中剩余的锂与 黏合剂在更高的温度下反应,进一步提高电池温度直至发生热失控。上述链式反应的反应 顺序和反应温度区间因电池材料体系和热失控触发方式等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差异 性,但本质上是上述链式反应相互交替、叠加所导致。

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为 10~35℃,储能温控成为储能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关键一环。综 合考虑锂电池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普遍认为锂电池的最佳温度区间为 10~35℃,温度 过低会导致电解液凝固,阻抗增加,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寿命以及安全性降 低。储能系统具有电池容量大、功率高、散热要求高的特点,且储能系统内部存在电池易 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些特性决定储能系统必须进行热管理,否则将影响电池的 性能,甚至引发热失控,造成安全事故。2022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亦从政策层面明确要求强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

2 储能温控市场快速增长,液冷性能优势突出

2.1 储能温控技术路线较多,风冷和液冷实现产业化应用

储能温控技术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四种。风冷是以空气为介质进行 热交换。主要特点为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散热速度和效率较低,适用于电池产热率不高 的储能项目;液冷以液体为介质进行热交换,主要特点为散热速度和效率更高,但结构更 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考虑冷却介质泄露的风险;热管冷却依靠管内冷却介质发生相变 来实现换热,主要特点为散热速度和效率高于液冷,冷却介质泄露风险低,但成本更高; 相变冷却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热量,并结合风冷/液冷系统导出热量。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 接触热阻低、冷却效果好,吸收的热量需要依靠液冷系统、风冷系统等导出,但相变材料 占空间、成本高。

风冷式温控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空气冷却主要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自然冷 却是利用自然风压、空气温差、空气密度差等对电池进行散热处理;强制冷却是通过机械 手段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其通常以通风的方式实现冷却。两种冷却方式所涉及的冷 却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成本较低,但并不能满足电容量较大的储能系统散热,且进出口 的电池组之间的温差偏大,即电池散热不均匀。目前,常见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在标配液冷 的同时往往也会增设风冷机组以降低箱内湿度,减少电池模组和附属器件因凝露渗水而受 损的可能性;同时,风冷规避了水冷的漏液风险,适合为复杂 BMS 电气系统进行散热以 保障安全性。

液冷式温控系统按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冷板式和浸没式两种。液冷指在发热端与机 组蒸发侧间以冷液作为载体的冷却换热形式,水侧媒介一般使用乙二醇水溶液。液冷主要 分为冷板式和浸没式两种,冷板式液冷是把装有循环流动冷却液的冷却板放置在电芯下 方,利用液体对流换热转移电池工作时产生热量,给电芯接触部位降温。浸没式液冷是将 储能电池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电芯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完全与氧气隔离,实现对电池直 接、快速、充分冷却降温,确保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 命,整体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能。

热端及相变材料冷却方式散热能力较强,仍处于研发阶段。热端冷却及热管冷却是利 用介质在热管吸热端的蒸发带走电池热量,热管的放热端通过冷凝的方式将热量发散到外 界中去,从而实现冷却电池的目的。相变材料冷却是利用其本身的相态转换来达到电池散 热的目的,对电池散热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对相变材料的选择,当所选相变材料的比热容越 大、传热系数越高,相同条件下的冷却效果越好,反之冷却效果越差。

2.2 液冷较风冷性能更优,成为储能温控主要应用路线

液冷较风冷更位于电池最佳温度运行区间,且系统温差更小。据艾邦储能分析,某风 冷系统在运行时,温度区间为 31-38℃,液冷系统参考厂商 A 是 30℃、厂商 B 是 30℃,正 常电池最佳运行温度为 30-35℃,在电池运行温度上,液冷可维持更低的温度,更具有优 势。液冷系统温差方面,厂商 A 小于 5℃、厂商 B 小于 3℃,风冷系统温差小于 7℃,液 冷温度差小于风冷,而电芯工作温度差大会导致电芯一致性变差。

同等条件维持同等温度,风冷的功耗显著高于液冷。以英维克产品为例,在制冷量 3KW 情况下,液冷的换热能力是风冷的 6 倍,即风冷空调全力制冷 6 小时,液冷机组只需 要制冷 1 小时,就可达到相同效果。从风冷功耗件来看,风冷主要功耗件为空调+电气仓风 扇,液冷功耗件主要为液冷机组+电气仓风扇(部分厂家为整机液冷)。

液冷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更高,且同等尺寸能量密度液冷提高约 50%。据 EESA,以浙 江地区工商业储能(系统容量 2000kWh;两充两放)为例:风冷储能电站初建成本 1.33 元 /Wh,项目运行周期 10 年;液冷储能电站初建成本 1.35 元/Wh,项目运行周期 12 年(液 冷较风冷系统电池寿命提升 20%)。经测算,风冷方案项目 IRR 为 13%,液冷方案项目 IRR 为 15%,故项目全生命周期下液冷方案经济性更高。

主流厂商密集推出液冷储能系统产品,产品性能较风冷有较大提升。相较于风冷产 品,新推出的液冷产品在能量密度、电池寿命上有了显著提升。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 5 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天恒」储能系统,采用仿生 SEI 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容量 达 6.25MWh,比亚迪 MC Cube-T 新一代魔方系统,采用新一代超级安全储能专用长刀电 池,单电芯能量最大提升 11%,容量达 6.432MWh。未来在集成商产品丰富度提升、部分 液冷项目落地验证数据后,终端业主对液冷方案接受度将逐步提升,其渗透率有望迎来快 速提升。

电芯单体容量增长趋势明显,液冷散热效率更高更匹配下游需求。一方面表前大储项 目规模不断增大,所需电芯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电芯单体容量增长趋势明显,超 300Ah 的大电芯产品已陆续推出。项目规模与单体容量两重增长,使得储能系统对温控的 散热效率和温差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具备更高散热效率的液冷将更加匹配下游需求。 从近期大储项目冷却系统采购来看,液冷占比大幅提升,未来液冷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

热管理成本占比低下游价格敏感度小,原材料规模化有望带动液冷成本下降。在储能 系统产业链中,电池成本占比约 55%,PCS 成本占比约 20%,BMS 和 EMS 合计成本占比 约 11%,热管理成本根据所选温控技术方案的不同,成本仅 2-4%,下游价格敏感度较低。 据 EESA 统计,2022-2023 年液冷储能系统价格分别为 1.515 元/Wh 和 1.275 元/Wh,早期 液冷系统初装成本高于风冷系统,但目前液冷储能系统中标价已出现低于风冷的情况。 液冷主机、液冷板在液冷储能系统成本中占主要比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液冷系 统主要包括水冷板、水冷管、水冷系统、换热风机等,2021 年整套液冷系统方案中,水冷 主机系统(包括液冷板)占比最高,约占成本的 68%,其他结构包括换热器占比 10%,管 路占比约 8%,输入电源占比约 2%,其他 12%。未来随着液冷市占率的不断提升,液冷系 统液冷板、进出水口接头等通用件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带动液冷系统成本降低。

温控系统由液冷替代风冷,液冷内部不断迭代。根据 EESA 分析,未来风冷将逐步被 液冷替代,液冷市占率提升的同时将会使冷却液价格不断下降、液冷技术不断提升,进而 冷板式液冷有望逐步向浸没式液冷更迭,随着储能项目单位时间产热量的不断提升,对热 交换效率的要求将不断升高,以集装箱为管理目标的外置热管理可能会是进一步降本和发 展的方向。

预计 2026 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达 126.78 亿元,2023-2026 年 CAGR 为 53.05%。 储能行业高景气,拉动储能温控市场高速增长。我们预计 2026 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 445GWh,2023-2026 年 3 年 CAGR 为 62.33%。2026 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达 126.78 亿 元,2023-2026 年 CAGR 为 53.05%,其中,2026 年液冷温控市场规模为 120.10 亿元, 2023-2026 年 CAGR 为 60.37%。

3 温控设备受益多领域需求拉动,高端领域壁垒高格局优

温控设备底层技术为精密温控技术,多领域均有旺盛需求。各类厂商基于制冷行业通 用技术、底层技术融合匹配,形成了产品应用层面的核心技术及工艺,使产品贴合下游场 景应用需求,具有明显的专用性特征。基于温控技术同源性,温控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控机 床、储能系统、激光设备、半导体器件制造设备、数据中心等领域。

热误差显著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温控产品保障其高效工作。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通 常受几何误差、夹具误差、刀具磨损误差以及热误差等影响,其中热误差占比约 40%~ 70%,对加工精度影响最为显著。工业制冷设备利用传热和制冷的原理,可对工业装备产 热部位进行冷却,主要应用于电主轴、伺服电机、液压站、电控系统的温度控制,是数控 机床安全、高效工作的必要保障。

数控机床下游应用广泛,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机床行业最大生产国和 消费国,2022 年产值、消费占全球比例为 32%和 34%,数控机床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汽 车、航空航天、模具、工程机械等,在国内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新兴行业快 速发展带动下,上游数控机床产业蓬勃发展,2023 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 4090 亿元,同比增长 6.93%,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 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325 亿元,同比增长 5.75%。

激光设备应用领域广泛,温控工序不可或缺。激光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焊接、熔覆、 3D 打印、表面处理、打标等,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先进制造所 必需。激光设备对加工速度及精度有较高要求,激光系统运行中不断产生热量,温度过高 会损坏激光器关键部件,因此工业温控产品作为重要部件不可或缺。

激光设备应用迅速普及,中国激光设备产值保持较快增长。2023 年,激光设备在工 业、信息、商业、科研、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占比分别达到 62%、22%、7%、5%和 4%,未 来工业激光设备将依然是推动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 场销售收入 994 亿元,同比增长 13.47%,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4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12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2.78%。

半导体器件制造设备运行过程中温控精度要求高,半导体温控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 长。半导体器件制造设备包括单晶炉、晶圆成型设备、抛光机、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 入机、清洗机、薄膜沉积设备、引线键合机、晶圆划片机等,是一种极其精密的机电产 品,系统的温度波动大小关系到半导体产品的良品率和精度。半导体器件制造设备专用温 控设备是针对其高精度、高可靠性而设计开发的专用设备,能够不间断的提供温度可控的 循环液,保障半导体器件制造设备腔室所需的工艺加工温度,满足温度变化范围大、负载 瞬间变化、设定温度随时改变等工况要求,能够达到±0.1℃甚至更高温控精度,主要应用 于刻蚀、PVD、CVD 等半导体器件加工工艺过程。据 QY Research 数据,2018-2022 年全 球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市场空间由 5.08 亿美元增长至 6.99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8.29%。

AI 推动 GPU 功率提升,液冷成为制冷必然选择。据 CDCC 报道,由于新增 GPU 功 率快速提升,制冷成为严重挑战,液冷成为必然的选择,根据大厂采用 p00 或以上类型 GPU、非 p00 类型 GPU、挖矿和企业应用等场景,综合来看,2023 年和 2028 年全球范 围内采用液冷的数据中心净新增容量预计为 0.19GW 和 9.10GW,CAGR 为 116.58%,渗透 率从 2023 年的 1%快速提升至 31%。

数据中心转型液冷,预计 2023-2028 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 CAGR 达到 45.8%。算力 需求高速增长催化数据中心加速建设运行,在算力需求高增和数据中心承载能力有限的背 景下,单机柜功耗有持续提升趋势,单机发热量提升带来的效率降低和故障率提升,催生 出更强的温控需求,液冷技术相比风冷可有效节能且具备更高安全性,有望持续提升市占 率。根据 IDC 数据,2023 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 15.5 亿美元,与 2022 年相比 增长 52.6%,其中 95%以上均采用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IDC 预计,2023-2028 年,中国液 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5.8%,2028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 亿美元。

4 定制化能力重要性凸显,头部企业优势显著

储能温控领域目前的参与者主要是数据中心温控企业、工业冷却设备企业和汽车温控 企业。基于温控领域底层技术相似性,其他行业的温控厂商可以利用平台化研发优势将现 有降温技术应用场景延展至储能温控上,如以数据中心温控起家的英维克和申菱环境,以 工业领域温控见长的同飞股份和高澜股份,擅长车用热管理的松芝股份和奥特佳,三类厂 商相继切入储能温控赛道,抢占初期储能温控市场,储能温控市场格局初显。

储能温控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目前储能温控系统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较 低,已初步形成以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SPIR 数 据显示,2023p 中国储能温控企业排名前五的为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高澜股 份、松芝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 16.3%、7.6%、5.4%、2.5%和 2.3%。

集成商选择储能温控供应商较为谨慎,前期验证门槛促使品牌效应和先发优势明显。 储能温控环节事关安全,储能系统集成商对供应商的整体验证流程较为谨慎,新供应商开 发需要比较长的前期验证,一般会根据候选供应商的发展规模、产品能力、合作客户等进 行初筛,考察其研发能力、物料管控能力、过程管控能力、服务能力等,经过初审后进行 送样、整改,最终满足条件后作为准入供应商,下小批量订单,再逐步上量。部分产品需 要涉及海外 UL 认证等环节,进一步拉长供应商开发过程。

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程度高,需具备多类严苛场景下的保供能力。不同应用场景、不 同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储能系统要求及技术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储能温控系统并不是 标准化的产品,而是通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或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 设计。在某些严苛的高海拔、高寒地区,需要厂家专门进行产品研发,以确保储能温控产 品的可靠性和性能,此外,温控厂家还需要根据下游客户的产品特性、能量密度等推出适 合的配套温控产品,以保障产品交付能力,持续绑定大客户。

头部厂商上下游整合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无论是风冷还是液冷系统,其所 采用压缩机、风扇、管路、泵阀等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的器件,储能温控厂商的核心竞争 力在于整体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能力,与下游电池或集成商客户之间存在较强的粘性。一方 面,储能温控厂商在产品/方案计环节就需要与客户保持深度沟通,从而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更加倾向于那些已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可靠性得到 实际项目验证的温控厂商。因此,从技术积累和客户关系的角度出发,起步较早、项目经 验丰富的头部储能温控厂商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5 投资分析

5.1 英维克:精密温控龙头,数据中心+储能双轮驱动

精密温控龙头,数据中心、储能多点助力。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 和产品提供商,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数据中心、算力设备、储能系统、通信网络、电力电 网、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设备散热,并为客车、重卡、冷藏车、地铁等 车辆提供相关车用的空调、冷机等产品及服务。

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表现出色。2021-2023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28、29.23、 35.29 亿元,同比增长 30.82%、31.19%、20.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5、2.80、3.44 亿 元,同比增长 12.86%、36.69%、22.74%。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6 亿元,同比增 长 41.36%;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 亿元,同比增长 146.93%,主要系机房温控及储能温控收 入增长拉动。

AI 驱动公司数据中心液冷收入快速增长。2023 年,AI 带动液冷需求快速增长,公司 凭借「端到端、全链条」平台化布局优势,液冷业务交付进度加速,2023 年公司数据中心机 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收入约为 2022 年 4 倍。截至 2024 年 3 月,公司在液冷链条的累计交 付达 900MW,同比新增交付 400MW。公司 Coolinside 液冷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中的多个 产品已获一些主流的算力芯片产商、头部算力设备制造商认可并获得规模采购应用。尤其 是液冷电子散热链条产品,如算力设备的冷板,已开始批量发货。

国内储能温控龙头供应商,在行业内率先交付 5MWh 高密度大容量储能全链条液冷 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的厂商,长年在国内储能温控行业处 于领导地位,也是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商的主力温控产品供应商。2024 年 1 月公司在行 业内率先交付了针对 5MWh 高密度大容量储能系统的 BattCool 全链路储能液冷解决方案, 兼容了全变频 XFreeCooling 高效自然冷却技术,实现全年能效比 AEER 高 30%以上。2023 年公司储能板块的营业收入约 12.2 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约 44%,对公司业务的贡献继 续提升。

5.2 同飞股份:工业温控设备龙头,多领域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深耕工业温控领域,储能温控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多领域布局保持竞争优势。公 司 2001 年创立以来,一直深耕工业温控领域,成为国内工业温控设备龙头企业,主营业务 为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特种换热器四大板块,下游应用场景 除数控机床与激光设备、电力电子装置、工业洗涤设备等传统领域外,还包括电化学储能 系统、半导体制造设备、氢能装备等新兴领域。2021 年开始,储能行业迎来快速且持续的 增长,公司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 年公司储能业务营收达 9.04 亿元,占比达 49.0%。

储能温控持续发力,2023 年业绩稳健增长。2021-2023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29 亿元、10.08 亿元和 18.45 亿元,同比增长 35.46%、21.48%、83.13%;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 1.20 亿元、1.28 亿元、1.82 亿元,同比增长-3.84%、6.56%和 42.69%,2023 年归母净 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主要系新增员工较多、差旅及展会费用增加、研发支出增加和新设备 投入使用折旧增加所致。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4 亿元,同比增长 0.57%;实现归 母净利润 514 万元,同比下降 81.88%。

公司技术同源切入储能温控领域,技术先进获多项荣誉。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形 成智能装备+电力电子+数据中心三大板块鼎立的态势,公司液冷采用三大优势技术:大流 量设计、自动补水设计、长效防冻液,液冷温控系统单位价值量显著提升。2024 年,公司 一举斩获 2024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4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液冷技 术解决方案奖以及 2024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温控技术解决方案奖等多项荣誉。

公司通过项目建设和产线优化提升储能温控产品规模化生产水平。公司目前已经建设 投产多条液冷和空冷生产线,实现年产液冷温控产品 12 万套、空冷温控产品 20 万套的生 产规模。与此同时,公司布局了精密智能温度控制设备项目厂区、智能流体控制设备项目 厂区、储能热管理系统项目厂区,现有产线产能 30GWh,在建项目产线产能 50GWh, 2023 年将达成产能共计 80GWh,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储能温控市场。

德意市场高景气带动海外收入快速增长,积极拓展国际工业温控业务。2021-2023,公 司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 0.40 亿元、0.61 亿元和 0.86 亿元,同比增速 124.05%、54.26%和 41.51%,在国内机床复苏缓慢情况下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所致,其德国全资子公司 ATF 立足德国,打开通往国际合作的窗口,有望深度受益于德 意市场高端数字机床增长。

5.3 申菱环境:深耕专用空调,积极布局储能温控+数据中心液冷

公司深耕专用空调,数据服务及工业板块稳步增长。公司主营产品为数据服务空调、 工业空调、特种空调、公建及商用空调和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2021-2023 年,公司分别 实现营业收入 17.98、22.21、25.11 亿元,同比增长 22.55%、23.53%、13.06%;归母净利 润分别为 1.40、1.66、1.05 亿元,同比增长 12.61%、18.49%、-36.91%,2023 年利润下滑 原因系海外拓展、新业务投入、旧厂房拆除及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等。2024Q1,公司实现营 业收入 4.94 亿元,同比增长 6.78%;实现归母净利润 0.50 亿元,同比增长 21.92%。

深入推进产品研发,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公司拥有超高能效、环保绿色工程、智 能控制、极端环境保障、防爆防腐、抗震抗冲击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在储能领域,公司推 出了储能系统整体顶置式空调、储能系统分体式列间空调、储能系统整体嵌装式空调、储 能系统房间式分体精密空调。2023 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同比约 227%的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众多重大项目的成功实施,已在业内积累了丰厚的品牌效应,客户包括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港珠澳大桥、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三星越南工厂等。

5.4 高澜股份:热管理设备专业供应商,三驾马车驱动成长

国内热管理设备专业供应商,数据中心+储能+特高压三驾马车驱动成长。公司主要产 品为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柔性交流输配电晶 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储能液 冷产品。储能液冷领域,公司已储备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 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目前相关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

业绩逐步好转,数据中心+储能收入贡献明显。2021-2023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6.79、19.04、5.73 亿元,同比增长 36.72%、13.40%、-69.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5、 2.87、-0.32 亿元,同比增长-20.29%、344.39%、-111.10%。2023 年公司业绩亏损主要原因 系 2022 年 12 月出售东莞硅翔部分股权,2023 年不再纳入并表(继续持有 17.81%股权)。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 亿元,同比增长 18.53%;实现归母净利润 562 万元,同 比扭亏为盈。

5.5 朗进科技:轨交温控小巨人,储能温控带来发展新机遇

城轨空调国内龙头,拓展热泵烘干与储能温控。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 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热管理产品、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其控 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维保服务。公司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加大了热泵烘 干、新能源汽车、储能、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2021-2023 年,公司分别 实现营业收入 6.76、7.71、9.02 亿元,同比增长 15.76%、14.05%、17.06%;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 552.08、-5799.21、-317.13 万元。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11.94%;实现归母净利润-2178.92 万元,同比降低 12.29%,主要原因系销售确认的季节性 导致 Q1 收入确认不及预期,亏损规模扩大。

公司储能温控产品出货超 10GWh,大容量储能温控产品技术先进。公司完成数十个 百兆瓦级新能源基地及国内重大示范储能电站项目液冷和风冷温控产品配套,累计出货突 破 10GWh,新一代 60kW 液冷和空冷产品陆续批量交付,公司产品通过海外 UL、CE、 CSA 等相应资质认证,并荣获储能行业十佳配套供应商等奖项,得到行业用户全面认可。 是行业内首家批量交付 5MWh 大容量储能系统项目的精密温控解决方案与产品提供商,率 先完成国内首个 200MWh 储能电站 5MWh 平台配套交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