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晚清67:鸦片战争中的卖国贼奕山,为什么又是保卫新疆的功臣?

2024-08-12台海

1847年8月24日,在新疆的英吉沙尔县附近。从北疆赶来增援的4800名清军,和3万多名叛乱的穆斯林相遇了。

穆斯林为什么又叛乱了?

前面我们说过,自从大清被迫和浩罕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后,浩罕在大清拥有了治外法权,所以它就间接的控制了在南疆地区的穆斯林。

因此来自中亚的极端伊斯兰传教士,借通商之名,源源不断的进入了新疆,可以在南疆大肆宣传极端思想,鼓吹分裂中国,让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导致清政府在南疆的统治更加风雨飘摇。

而与此同时,浩罕新的统治者继位,按照游牧民族的惯例,他必须要向其他人证明,他是最牛逼的一个,足以领导整个国家。

所以,他必需要找一个人,暴揍一顿,让手下的人都知道,他拳头的硬度,从此不敢挑战他的权威,对他的统治俯首帖耳。

而不久前,才被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打得大败,国力更加虚弱,正在从南疆撤军的大清,无疑就成了他最好的靶子。

况且在他周围的邻居中,北边的俄罗斯人正变得越来越强硬,南边的布哈拉汗国,和他势均力敌,只有东边的大清王朝,新败之后,看起来更像一个软柿子,此时不捏,更待何时?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浩罕的新统治者,对这一次入侵做了精心的准备。半年之前,他就命令浩罕在南疆的商务代表,秘密通知各地的穆斯林阿訇,开始组织穆斯林进行洗脑,从中选出极端份子,做为即将暴动的骨干。

另一方面,他又派浩罕的军官,化装成商人,通过商队偷运武器,悄悄潜入新疆境内,对这些穆斯林极端分子进行武装训练。

这是他吸收了前几次叛乱失败的经验,做出的改进。

因为仓促之间聚集起来的穆斯林极端分子,虽然狂热有余,但是经验不足,组织混乱,所以会被清军击败,这次他要先把他们训练好,确保万无一失。

当然,为了避免意外,他不会亲自出面,而是命令大小和卓的几个后裔,负责这次行动,因为他们是南疆白山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

时机很快就到来了。

当浩罕在南疆的官员探明,大部分的清军已经撤走,南疆的兵力薄弱以后,立刻通知浩罕的新统治者,可以开始行动了。

于是他派出张格尔的三个侄子,率领了1000名最精锐的浩罕骑兵,越过边境,进入了南疆,和早已被训练好的南疆穆斯林极端分子会合,瞬间就变成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暴乱进行的非常顺利,早就埋伏在喀什和英吉沙尔老城里的内应,迅速的打开城门,迎接叛军,瞬间就占领了南疆的几个主要城市,里外夹击之下,清军只有落荒而逃,全都龟缩到几个满城里头去了。

穆斯林叛军看起来形势大好,但是他们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那就是那彦成之前修建的这些满城,全都在穆斯林聚居的回城之外,而且坚固无比。

这些军事据点,这时候发挥了作用,虽然他们被穆斯林叛军团团包围,但是穆斯林叛军,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这些坚城。

但是形势对大清来说,却是万分危急,这一次和以往不同,大清自从被英国人敲开了大门以后,鸦片大量涌入,白银大量外流,财政赤字严重,现在囊中羞涩,一时之间,居然无力像上两次那样,立刻组织大军远征。

南疆的清军被围在据点里,命悬一线,内地的军队又由于缺钱,一时无法派往新疆,可是时间不等人,一旦南疆的据点失守,要再收回,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道光皇帝急得团团乱转,朝中的大臣也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先派北疆的军队南下,应付一下再说。

可是北疆又能派出多少军队呢?东拼西凑之后,勉强组织了一支五千来人的小部队,只是前两次南征大军的一个零头。

更让人气馁的是,前两次清军南下,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第一次有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杨遇春领衔主演,第二次有经验老道的长龄和杨芳支撑台面,怎么看票房收入都是有保证的。

可是这一次领兵出征的,却是著名的票房毒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草包,满清腐朽没落的代表,皇上的亲戚,奕山!

爱新觉罗 奕山

奕山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广州城下的蹩脚演出。

他在和英军的对阵中,完全找不着感觉,他和杨芳两个人,被道光皇帝作为救场的明星,派往广州,可是在第一战中,就被英军打得大败,被迫求和。

然后他又背着杨芳,出尔反尔,企图偷袭英军,结果又被打得落荒而逃,导致英军进攻广州。

接着又被英军猛烈的炮火吓得屁滚尿流,仓皇之间举白旗投降,背着大清政府,私下和英国人签订了【广州条约】,赔款600万两白银,作为英国停止进攻广州的赎城费。

这还不说,他还欺骗道光皇帝,说是英军都被台风刮到海里沉没了,事情已经解决了,让道光皇帝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等到英军出现在浙江,攻下上海和镇江以后,奕山的谎言被戳穿,道光皇帝大怒,命令将他捉拿回京,要取他项上的人头。

就是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家伙,道光皇帝当初,为什么要派他去保卫广州?又为什么最后饶了他一命,让他到新疆来效力呢?

一般的历史书上,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因为他是皇帝的亲戚,再加上清朝政府昏庸无能,所以像他这样的烂人,居然能一再的出现在舞台中央。

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清朝的皇亲国戚多了去了,不多奕山一个,也不少他一个,为啥老是选他上镜?那是因为他之前的表现,还是很有亮眼之处的。

奕山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就是跟着杨遇春,南下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时候。

那一次由于杨遇春指挥有方,清军表现神勇,奕山自然也是频建奇功。

特别是浑河之战中,杨遇春决定在沙尘暴肆虐之时,逆河而上,奕山率领的部队,就是全军的先锋,表现出众,第一个攻入了喀什城。

当然,这份功劳也不能全算在他身上,他只是执行者之一,主要还是因为杨遇春谋划有方。不过之后清军主力退走了以后,奕山被留下来善后,表现的也还是非常不错。

他不仅仅数次率军,击退了浩罕随后的袭扰,而且在内政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特别是为了减轻南疆驻防清军的供应困难,他亲自在巴尔楚克一带寻找耕地,招募维族农民,在汉人的指导下进行耕作,基本上解决了数千清军,在新疆中部一带的吃饭问题,大大减轻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

所以作为皇族子弟,至少在鸦片战争之前,奕山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被当作救火队员,派往广州,也就不足为怪了。

至于在广州的表现,那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比自己高一个等级的文明,所以自然无力抗拒。

英国人和他之间的差距,就像大城市里的一个精英,同一个山区里的老农民,双方之间的差距一样大。

所以他步步失机,处处挨打,最后变得惊慌失措,举止乖张,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那么,为什么他又被道光皇帝免了一死,派往新疆呢?

当然,这和他的皇族身份是有关系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在已经腐朽了的皇亲国戚里,他多少还是有点能力的,不像其他的人,只会提笼架鸟。

所以道光皇帝也很无奈,像这样至少愿意做事的皇亲国戚,现在他手上也没有几个可以选择的了,杀了奕山就更没人可用。

再加上他以前在新疆,多少也是立了一些功劳的,所以最后,道光皇帝考虑到这些因素,就留了他一条小命。

1843年,浩罕对新疆的侵扰日益频繁,俄国人也受到了鸦片战争的鼓舞,开始变得日益活跃起来,以武力作威胁,要求享受浩罕和英国人的待遇,逼清政府在新疆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在这种情况下,道光皇帝又想起了奕山,作为一个新疆通,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和外国人打过交道,这样的「人才」,在满人中是不多的,于是道光皇帝就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去和俄国人谈判。

奕山这次表现的中规中距,完全按照道光皇帝的意图,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比照着和浩罕的条约,同俄国人签订了【伊塔通商章程】。

当然,这个章程又是大清吃亏,开放了包括伊犁在内的两个通商口岸,而且对俄国人免税,又给予了他们领事裁判权,又是一场外交失败。

不过这个是道光皇帝的意思,大清现在疲惫不堪,南边英国人才刚闹完,北边俄国人又生事,这个条约的签订,至少让大清喘了口气,所以对奕山来说,也就是奉命行事而已,无功无过。

道光皇帝看见奕山还算听话,能严格的执行他的命令,多少是一个可用的亲信,就把他留在了新疆,让他将功赎罪。

就这样,奕山这个「卖国贼」,就阴差阳错的担负起了挽救南疆的重任。

而且更糟糕的是,他带来的这支军队,是一支杂牌军,因为清政府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之后,为了让驻军安心防守,所以实行五年轮换制,现在他带来的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刚从内地换防过来的,没有实战经验。

一个蹩脚的主演,再加上一帮群众演员,在缺乏资金的状况下,又要上演一部史诗大剧,他们能演得好吗?

1847年的盛夏,南疆的戈壁上骄阳似火,3万多装备精良,以逸待劳的穆斯林大军,和被赶鸭子上架,远道而来,不足5000人的清朝援军,在英吉沙尔附近相遇了。

这次的穆斯林叛军和前几次的不同,都是经过长期准备,事先训练的,而且由拥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浩罕人指挥。

他们排成了整齐的阵型,宽度和厚度都是清军的几倍,一时间刀戈如林,旌旗遍野。

而且更恐怖的是,他们前排骑兵的长矛上,挑满了人头,上百名阿訇在部队中,齐声发出了洪亮的诵经声,听起来像是死亡的诅咒,士兵在浩罕军官的指挥下,号令统一,齐步向前,大地都为之震动。

大部分的清军都没有见过这个阵势,不由得人人吓得浑身发抖,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画风诡异的场面。

「胆小懦弱」,「愚昧无能」的清军将领奕山,忽然纵马向前,来到了清军队列之前,发表了一番慷慨陈词的讲演。

他对清军士兵说:「我们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前面有被围的兄弟们在等着我们,后面是沙漠隔壁,无路可退,今日之战若想活着回去,唯有奋力向前,若是有人后退一步,我必取他项上首级,若是我后退一步,人人皆可取我项上首级!」

作为一个皇族,能说出这一番话,顿时让所有的士兵肃然起敬。

然后他又说道:「敌军虽众,不过是犬羊之辈,我军虽少,但均是虎狼之师,他们来的越多,我们打胜了,缴获的就越多,我将不取一文,全部分给大家,你们想不想发财?」

士兵们听到这里,不由的来了劲,于是齐声欢呼:「想!」

接着他又说道:「大丈夫生当为人雄,死亦为鬼杰,我们千里戍边,为的就是立功建业,封妻荫子,我会看着你们每一个人的表现,凡是杀敌英勇者,我都会一个不漏,亲自保荐给皇上,你们想不想当官,回去光宗耀祖?」

士兵们这次的欢呼声更大了,齐声喊道:「想!」

看到士兵群情变得激昂,奕山再次大声的向士兵们动员道:「那我们就一起杀光眼前的敌人吧!」

「杀!」全军发出了长时间的怒吼声,一时间人人变得勇气倍增,充满了信心。

接着奕山开始了军事部署,考虑到敌众我寡,奕山决定先守后攻,在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以后,乘敌人混乱之时,寻机发动反击。

看见敌人的步兵大阵前,有两个骑兵方阵,奕山决定引诱他们先发动冲锋,他故意把火枪兵放在前排,把长矛藏在脚下,把骑兵全部安排在阵后,让对方觉得可以轻松的冲入清军之内。

双方逐渐逼近,浩罕指挥官一看清军这个阵型,立刻组织了数千骑兵,挺着长矛,举着马刀,向清军发动了冲锋。

一时间整个地平线上,全是黑压压的穆斯林骑兵,马蹄声让大地都感到震动,漫天的尘土遮天蔽日。

看见敌军冲来,清军的指挥官在阵内来回巡视,大声的喊着:「稳住!稳住!不要开枪。」

当敌军冲到100多米的距离时,清军突然敲响了铜锣,前排的士兵立刻把火枪后递,捡起了地上的长矛,组织起了一道矛墙。

浩瀚的骑兵看见这个情况大惊失色,但是冲的太猛,这时候已经勒不住马了,前面的骑兵纷纷被长矛扎到,被挡在了矛墙之前。

于是清军开始擂响了战鼓,后排火枪抬枪,一齐向高高骑在马上的穆斯林骑兵射击,打的对方纷纷落马。

虽然穆斯林骑兵中计,一时受挫,但是浩罕的指挥官毕竟是久经沙场,也是经验老道,他立刻命令后面的骑兵下马,举起火绳枪和腰刀,步行攻击清军的矛墙。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就会想起了柯尔平之战,杨芳的副将胡超,就是这样破了敌人的长矛阵的,那么清军会不会也被敌人打得大败?

下了马的穆斯林骑兵,一些人在近距离用火绳枪射击清军的长矛阵,另外一些人纷纷举着马刀,徒步冲向清军的长矛阵。

情况看起来万分危险,一旦有手持短兵刃的敌人突入了长矛阵,长矛将无用武之地,士兵也只有落入任人宰杀的境地。

就在敌人冲到了几米远的地方的时候,只听见清军一阵锣响,前排的长矛兵突然集体蹲下,后面黑咚咚的枪口全部指向了穆斯林叛军。

在这个距离上,再落后的火器,那也是一枪一个准,徒步冲锋的穆斯林骑兵,完全无处可藏。

清军先是用鸟枪逐个射杀,然后士兵迅速后退装弹,抬枪兵立刻上前,又是一阵轰击,接着抬枪兵又迅速后退,手持大口径散弹枪的士兵,又是一轮齐射,然后交替往复。

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奕山用的就是杨遇春的成名之作,速战阵!

这个阵型,杨芳在广州城下对付英军的时候,却一点儿也不灵,炮战时就被英军打得尸横遍野,对射的时候,更不是对方线膛燧发枪的对手,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可是这套战术打穆斯林叛军,却显得绰绰有余。

在密集的弹雨下,穆斯林骑兵被成片的犁到,清军的阵线之前,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惨叫声。

穆斯林骑兵面对着喷着火舌的枪口,看着身边的人纷纷倒下,全都吓尿了,也不准备去天堂,陪伴他们的真主了,转身骑上战马就往回逃。

奕山一看机会来了,立刻挥动令旗,清军步兵迅速的让开了几条通道,土尔扈特的蒙古轻骑兵在前,锡伯营和索伦营的重骑兵在后,立刻沿着这几条通道蜂拥而出,开始追击敌军。

蒙古轻骑兵速度极快,迅速的就追近了身披重甲的穆斯林骑兵,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至,把跑得慢的穆斯林骑兵纷纷射倒。

本来穆斯林骑兵,是想从自己步兵阵线的两翼绕过的,可是由于被清军的轻骑兵紧追不舍,又被密集的箭雨射得慌了神,于是慌不择路,直勾勾的就从自己的步兵阵营中穿了过去,顿时让自己的步兵阵型也大乱。

清军的骑兵也趁势冲进了穆斯林步兵大阵,刀砍马踩,把敌军冲的七零八落,与此同时,清军战鼓齐鸣,步兵全线压上,打的穆斯林叛军屁滚尿流,鬼哭狼嚎,全线崩溃。

是日,清军以区区4800人,用不到百人的损失,大破穆斯林叛军3万余人,斩杀无数,缴获的骡马物资,用了一天的时间都没有捡完。

这完全就是广州城下,英军打清军的翻版,看来真是一物降一物,在那个时候,欧洲文明远远高于东亚文明,而中华文明又高于伊斯兰文明,所以层层之间,都是碾压关系。

「废物」奕山,于是也有了春天,看来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确实是千古名言!

不过清军确实今不如昔了,以前杨遇春的时候,动辄就追出敌人十几里地,像这样的大胜,对方最多只有几百人能逃生,可是清军现在只追出了几里地,就跑不动了,骑兵忙着抢战利品,步兵一个个都躺在地下,摆出了葛优瘫的造型,很多人还抽起了鸦片。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一仗还是吓破了穆斯林叛军的胆,无论是浩罕人还是南疆的穆斯林极端分子,纷纷作鸟兽散,南疆再次回到了大清的控制之中。

但是只要有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在,新疆就不可能清净,不久之后,乘内地爆发了太平天国叛乱之际,浩罕和和卓的后裔们,又借机发动了多次入侵,也曾一度占领了南疆部分城市,但是都被清军打退。

这些频繁爆发的战争,让大清在新疆的控制力,越来越虚弱,随着内地的太平天国叛乱越演越烈,大清无论在财政上还是军事上,已经彻底无力照顾新疆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厉害的敌人登场了,1862年,宁夏的金积堡里,昏暗的烛光之下,新教教主马化龙,正在对一个人面授机宜,让他去新疆做一番大事。

这是他的又一个大阴谋,新教自从被乾隆灭掉以后,并没有消失,反而把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他们一直在暗中发展,悄悄壮大。

建立一个包括甘肃,陕西,青海,云南,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还有新疆的伊斯兰国,分裂中国的半壁江山,是他们多年来的夙愿。

在中华文明的所有伊斯兰教敌人里头,他们是最阴险,最有计谋,最懂得隐忍的。

虽然他们的手早就伸向了新疆,早就在那里有了大量的教众,但是他们并不着急,虽然依靠浩罕的支持,和卓家族一次又一次的入侵新疆,但他们只是冷眼旁观,他们知道,机会还没有到!

他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要你的命!而且他们每次都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云南,还是在西北。他们在新疆,自然也不会落空。

一场空前规模的腥风血雨,已经在新疆的上空积聚,同即将发生的故事相比,我们前面所说的所有叛乱,都显得不值一提,它导致了新疆的彻底沦陷!

在以往所有的历史书上,关于这场动乱起因的描述,都是错的,我可以拿出铁一样的证据,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就像本书的上册一样,先给你讲事情的经过,再给你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那么这场空前的大灾难,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