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以史为鉴:清朝统一台湾只用了「这三招」,今天是否可以借鉴

2024-05-23台海

引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大肆宣扬一中一台,互不相属,严重伤害两岸同胞的感情,将台海局势推向危险境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分析清朝统一台湾的战略对今天我们处理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大有借鉴意义。

台湾岛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台湾沦为殖民地,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这也间接造成了明朝灭亡后,台湾与大陆的分裂。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实现祖国统一,结束两岸分裂局面,清政府先后采取和谈、封锁、战争等多种战略手段,相辅相成、相互递进。最终于1683年迫使台湾郑氏集团无条件投降,实现两岸统一。

以谈促统

清政府最初的策略是以政治手段为主,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结束台湾与大陆的分裂,毕竟明朝已经灭亡,台湾不过是困兽之斗。但是双方前后进行了11次谈判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肯退让。比如,当郑氏集团占据战略主动时,清朝希望郑氏军队退出沿海及其岛屿,双方以澎湖为界,依照朝鲜事例遵守清朝礼制。郑方则不愿意放弃沿海已占领岛屿,清朝还需要给郑方粮草用以养兵安民。当清朝占据战略主动时,清朝则提出郑式集团可以世守台湾,但必须俯首称臣、遵制剃发,郑方则希望,可以参照朝鲜,称臣奉贡,但不剃发。双方你来我往数个回合,皆因分歧而告终。

清朝的剃发

以禁促统

当我一时拿不下你,那么我就封锁你,当你被困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再出手,自然水到渠成。为此,清政府对东南沿海实施严格海禁,「片帆不得入海」,有违者不论官民当即正法。到了康熙初年(1662),实施迁海令,海禁政策被推向高潮,沿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烧毁、田园荒芜,「死亡载道者以数十万计」,一时间惨况滔天。可以说,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台湾的经济危机,但也给东南沿海居民带来了严重祸端。同时,也造成了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从现在来看弊远大于利。清政府的海禁政策仅仅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往来,没有切断与海上其他国家地区的往来,因此成效也不是特别明显。

清朝潮州府迁海示意图

以战促统

1683年5月,康熙见和平统一的路子已断,于是下定决心向台湾进军,遂命令施琅以武力收复台湾。双方在澎湖海面进行了多次对决,最终清军大获全胜,台湾主力损失殆尽。澎湖之战结束后,施琅立即慰问居民,安抚降众,救治伤员,对郑军将领以礼相待,有想回归台湾岛的给予放行。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台湾群众抵抗之心渐消,不愿再和清朝作战。同时,清朝趁着战争取得优势加紧对台湾的招降,以打促谈取得了良好成效,最终台湾郑氏集团在清军强大武力的震慑下以及军心民心厌战的情况下,无条件投降,两岸重回统一。

澎湖海战示意图

结语

今天的台湾局势比清朝时期更为复杂,还掺杂着许多外部势力的干预,不能对清朝统一台湾的战略照抄照搬,但也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清朝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是清朝实力的强大,在无法一蹴而就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加快发展,提高自身的实力,让外部势力惮于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也不能让「台独」势力张狂,定期采取军事演习等方式进行震慑,让「台独」知道我们有实力随时可以收复台湾。最后,我们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表明我们和平统一的态度,让台湾人民认同两岸同根同源,让「台独」势力失去土壤、不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