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国民党败逃台湾的历史真相

2024-06-21台海

1949年,正当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下大半片江山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最高领袖」蒋介石正带领着他的残兵败将一路退到四川重庆,当时各界都认为蒋介石将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险保留一息「命脉」,即使要再退守,顶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岛。

事实上,蒋介石当时的确有三个备选地点,准备孤注一掷,顽强退守。这三个备选地点分别是西康、海南和台湾。

可是很快,蒋介石就把西康省从自己的备选单上划了下去,因为他发现四川一带的军阀已经溃烂到毫无希望的地步。倘若靠着这些酒囊饭袋来替自己严防死守,那早晚都得被人民解放军抓了俘虏。

西康是没戏了,蒋介石只得把目光放在了海南和台湾这两个海岛上,毕竟这两个省份都有海峡阻隔,选择作为死守地,可占地利的优势。

令人如此头疼的二选一,蒋介石仍旧是拍了板,这个中标的省份叫做台湾。

随着蒋介石的一声令下,台湾就成了国民党的收容所。可是蒋介石宁愿就这样两手空空的逃去台湾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老人家还惦记着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国宝呢!

对于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国宝,蒋介石自是不甘心留给共产党,俗话说,先下手为强,蒋介石就把这一招耍的极为漂亮。当时运抵台湾的文物共有2972箱,总计608985件册。其中清宫档案、善本书籍等图书文献计有567,891件册,器物书画合计63,150件,都是文物专家翁文灏等人挑选过的精品,绝大多数为国宝中的瑰宝。

在作出退守台湾的决定后,蒋介石又把目光盯到了黄金、白银和外汇上。1949年1月10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有库存黄金390万盎司以及7000万美元的外汇和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白银,共合计约为5亿美元。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了台湾。

随着国民党战局节节溃败,眼瞧着自己的身边已经人才凋零,而且退守台湾也需要一大批有声望的文人墨客来支撑门面,所以蒋介石决定做拼死一搏,随即他便着手制定了「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并经由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的贡献者等等。

在败退台湾的时候,除了掠夺国宝和金银之外,蒋介石还带走了国民党大部分的残兵败将。

在这些残兵败将中,蒋介石的家底只剩下了约30万的部队,基本上都是留守在地方的部队,这些部队在得到下令去台湾的时间,立即从附近的城市和乡村中抓起了壮丁,大批20-30岁的青年被抓走,共计有100多万人被带到台湾。

另外蒋介石带到台湾的还有10万左右的海空军,当时周至柔指挥的空军,兵员约8.5万余人,各型飞机400架,但缺乏维修的零件,真正能作战的仅有半数,汽油储存量两个月;桂永清控制的海军,官兵3.5万人,舰艇50艘,但实际发挥战斗力的海军攻击舰艇,不及半数,且零部件缺乏。其条件极其艰辛,四五个士兵拼挤一张毛毯是常有的事。

尽管蒋介石事先做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可等他真的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才猛然间发现,原来台湾的形势甚至比海另一边的大陆还要错综复杂的多……

小档案

一座小岛,浓缩北半球生态精髓;一颗宝石,孤悬海外撩拨心肺。

这就是中国台湾。

行政区划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等。

台湾现行行政区划上(2010年12月25日起实施),总共有22个县市,分别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金门县、连江县。

风味肴馔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豆签羹、「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贝类海鲜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地方文艺

闽语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少数民族文艺绚丽多姿。

地理位置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人口统计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台湾常住人口23123866人,其中男性11489285人,女性11634581人,人口密度是638.9人/平方千米,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1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0.4%,增长趋缓,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为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50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个族群,分居全省各地。

台湾大事记

约3万年前,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台湾台东县出现标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长滨文化。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新石器时代为特征的台湾大坌坑文化出现。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台中县出现牛马头文化。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台湾屏东出现鹅銮鼻文化。

公元前2500年,台湾地区出现与大陆文化有密切渊源的新石器文化「凤鼻头文化」。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年,新店溪、淡水河、台北盆地出现园山文化。

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将军朱宽两次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流求(台湾)。

610年,隋炀帝派将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兵万余人到达了台湾。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员到台湾「宣抚」。

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1616年,日本军阀政府派船进犯占湾,遭到明军重创。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当地军民奋起还击,迫使侵略军退出台湾。

1874年4月,日本侵入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75年,台湾行政机构增为2府8县4厅,统治台湾澎湖全部地区,并把原地名鸡笼改为基隆。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军重创。

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改台湾为行省,刘铭传出任巡抚,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就此拉开。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895年6月17日,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举行始政仪式,正式建立起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台湾正式回归祖国怀抱。

1949年12月7日,中国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再度隔绝。

1953年,台湾开始实施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

1991年11月21日,成立了处理两岸民间交流事务的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