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中国造船,那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其他都必须靠边站

2024-03-29台海

我进大学的时候在94年之后,记得当时有一节大课,一位著名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说到船舶大型化的时候,他是这么表述的:那些100米以上的商船,铺上甲板就是航母,就像二战的美国护航航母一样,光靠这些船就可以把台湾海峡堵住,我们陆军的坦克就可以在这些船的甲板上直接登陆去解放台湾!

台东

我当时挺震惊的:教授的意思究竟是让我们的船做工程部队的桥?还是让我们的船做类似护航航母的工作?或是两者兼备?更大的问题是,据我知道,当时超过100米的商船中国其实还没几艘!我们的船把台湾海峡堵住……我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其实我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有一条叫瓦良格号的未竣工航母被俄罗斯移交给了乌克兰。中国随后又从乌克兰手中买下了这条航母,跟随这条航母归来的除了锈迹斑斑船体,还有最重要的航母设计图纸,外行可能不知道航母设计图纸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最形象的比喻是:移交图纸等于开源!我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有一年我看到一条波兰造的拖轮,其两侧的龙骨竟然不是相同的大小。没有拿到图纸前,这种情况有很多解释,在我们熟悉的逆向设计思维里,你必须把疑点一个个排除才能知道真相,而一旦拿到图纸,一切都会清晰明了!所以说这些图纸提高了中国航母设计能力至少50年,一点都不夸张!

瓦良格

但是,图纸仅仅属于船舶设计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建造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和平时期,只能依靠民用船舶的建造来逐步加强!

1999年,我在上海第一次看到巨轮,船名至今难忘,叫「韩进马耳他」,这条可以装载3700多标准箱的全集装箱船横梗在黄浦江调头的时候,我清楚地在公用频道里听到有人惊呼:这是一条航母吗?几个月之后,中远公司的一条叫「鲁河」的全集装箱船来到上海,这条船更是惊人,装载量超过5000集装箱,因为吃水过大,这条船进出黄浦江全程依靠拖轮拖拽,光光港使费就达到了惊人的数目。鲁河的制造商我不太清楚,应该不是国内,但是韩进马耳他我是清楚知道的,因为我看过这条船的铭牌:韩国现代造船厂建造!

韩国造船厂

也在那一年,上海东海船厂为北欧亚建造的一条全集装箱船在黄浦江航道内试航时失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到韩进马耳他,还有鲁河,我内心真的是酸酸的!落后且不可能追赶上的绝望,让所有人沉默!

2005年,瓦良格号历经坎坷回到中国,上海也迎来了世博会的世纪机遇。为了优化整个上海市区的环境,上海主要的造船业开始外迁。当然,这个外迁不是搬往外地,而是向着上海东北角的崇明岛、长兴岛而去。我当时有个初中同学在东海船厂工作,有次聚餐我就问他关于船厂的情况,他非常乐观,说以后他们船厂要造最先进、最大的船,我翻翻白眼问:难道就因为搬个地方,你就有这种自信?他的回答是:你懂个屁!

上海船厂

而事实证明,我确实该被骂!

2012年不到,辽宁舰列装,而我在船厂看到了一条可以装载一万标准箱的全集装箱船在铺设龙骨。2019年,山东舰交付,我在船厂看到了可以装载1.8万标准箱的全集装箱船在做最后的调试。再往后,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1130的黑管!

现在在船厂,你可以遇到法国人、希腊人、印度人、德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你遇到他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相信中国造船的质量、诧异于中国造船的低成本、全世界来找中国人造船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趋势,那才是真正的领先世界!

1130速射

一晃30年,从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这就是中国造船业。而这样的「遥遥领先」我是愿意高高捧起的,因为那才是实实在在的遥遥领先。当前中国造船业的现状,就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足够技术、足够低价、足够订单,不仅是建造的王者,在设计上也在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更关键的点在于,中国造船走的这条路是符合科技和经济规律的,就是军用技术指导民用技术方向,民用技术反哺军事技术水平。这种模式会让中国造船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领先,也会让中国的军用船舶拥有更好的未来!

大驱

最后说一句,只要任何一个行业具备中国造船业目前在世界的水平和位置,我都会毫不犹豫给出我的赞!但如果没到……建议先别着急吹,还是踏实干吧!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