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学生军」成模仿对象,北京青少年高山滑雪队已获72枚奖牌

2024-04-01体育

北京队包揽十四冬女子回转青年组前三名。 受访者供图

今年2月初,北京队在十四冬高山滑雪青年组中拿到1金2银3铜,取得历史性突破。3月25日,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在河北崇礼结束,在众多专业队伍中,以学生军出战的北京队在各项目的男女组别均进入前八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自2017年成立后,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已在全国高山滑雪赛事中获得26金24银22铜,为北京市专业竞技队伍发现、培养、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高山滑雪这个项目多是专业运动员,像北京这样的业余队伍非常少见。北京队这些年取得的成绩让外界看在眼里,不少地方开始学习北京队的模式,且取得了不错效果。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领队唐洪浪表示,「北京模式」值得推广和学习,这对中国滑雪是件好事情。

高光

高山滑雪历史突破,北京小丫揽金银铜

两个多月前,第一次站上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点时,16岁的北京姑娘戴若涵有点紧张,这是她第一次滑这条奥运级别的雪道。

十四冬高山滑雪比赛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这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领队唐洪浪介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上个雪季就向公众开放了,但队伍一直没机会上去训练,今年是第一次到冬奥会场地训练和比赛。

此前,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多在河北崇礼雪场训练,赛道整体难度和落差比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差了不少。「算是跟国际接轨了,这次十四冬赛事标准对标冬奥会。」唐洪浪说,能在冬奥会场地训练、比赛,无论是对队员的技术要求,还是竞赛难度提升,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领队唐洪浪(右一)和戴若涵在领奖台上。 受访者供图

「刚上去觉得挺有难度的,毕竟是北京冬奥会雪道,对青年选手来说很有挑战性。」戴若涵说,十四冬高山滑雪青年组比赛起点跟成年组一样,只是最后的滑行路线有所不同,这让她花了一些时间来适应和征服这条赛道。

第一次参加十四冬这种规模的全国比赛,戴若涵见到了很多专业选手,训练、比赛时都会「偷学」他们的滑行技术,再运用到训练中去。一枚回转银牌、一枚大回转铜牌,让戴若涵的十四冬收获颇丰。北京队在青年组女子回转中包揽了金银铜牌,戴若涵的队友刘咏茜夺得北京在全国冬运会高山滑雪项目上的历史首金。

戴若涵2007年4月生于北京,小时候随父母在德国生活,4岁开始跟着父母滑雪。每逢寒假,戴若涵和姐姐戴若琪都会泡在雪场。早些时候,姐妹俩只是把滑雪当成一个爱好。后来看着高手们帅气地过旗门,便喜欢上了那种征服的感觉。

2020年底,戴若涵的重心逐渐转向竞技滑雪。之前,她还喜欢骑马、游泳,但滑雪成为主业后,基本没时间骑马了,游泳则成了锻炼体能和放松的一种方式。目前,戴若琪、戴若涵姐妹俩都是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成员,一起参加了刚刚在崇礼结束的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

苦功

雪季训练长达半年,体教融合引来效仿

戴若涵去年加入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时,这支队伍才仅仅「6岁」。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晓鸣介绍,2017年承办过一个商业滑雪比赛,发现有一大批孩子都特别喜爱滑雪,于是就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国首支青少年高山滑雪队伍。

在全国高山滑雪领域,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用唐洪浪的话来说,「这是一支业余的队伍,都是在校学生组成,与东三省各专业高山滑雪队有很大区别。」

队伍刚成立那会儿,国内没有特别适合的训练场地,队伍每年暑假都会去新西兰进行反季节训练。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结束后,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将前往尚在雪期的新疆训练。从去年10月底到今年4月,整个雪季训练时长达到6个月。唐洪浪说,过去可没有这么长的雪期,「所以现在夏季去不去新西兰(反季节训练),必要性也不像原来那么强了。」

北京市冬运中心组建青少年滑雪队,初衷是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展示运动技能的机会。但就是这样一支学生军,很快就在全国高山滑雪比赛中崭露头角,每次参加青少年比赛都会拿走半数以上的金牌。

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在十四冬斩获1金2银3铜。 受访者供图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在全国各类高山滑雪赛事中斩获26金24银22铜,为北京市专业竞技队伍发现、培养、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去年底全国高山滑雪青少年锦标赛,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派出51人参赛,是所有队伍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最终拿下5金6银5铜。

由于十四冬设置了青年组项目,北京队得以有机会参加这种高级别比赛,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个难得机会。最终,北京队取得了1金2银3铜的成绩,这让唐洪浪很满意,毕竟这是一支非专业队伍,「除了极个别以个人方式报名的运动员,目前高山滑雪这个项目,绝大部分参赛队伍都是专业运动员。」

成立短短几年,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就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并成为其他省市效仿的对象。唐洪浪介绍,上海、辽宁、湖北等地也在按照北京队的模式培养人才,而且发展速度还比较快。从去年底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能看出来,参赛队伍的水平明显比上一届要高不少,北京队的优势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了。在唐洪浪看来,不少队伍复制「北京模式」,对中国滑雪来说是件好事情,人才慢慢多了起来,选择面也会更广,也能充分体现体教融合的成果。

兼顾

没有队员脱离学业,力争打通升学通道

与体制内的其他专业队不同,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最大的特点是队员没有脱离学业去滑雪。本周结束全国冠军赛后,戴若涵就得马上回学校上课,她也将缺席新疆之行。

在队里,戴若涵每天早上进行技术训练,之后还有体能训练、拉伸放松、视频分析等,只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插空学习。过去这几个月,她基本是半休学状态,以确保能有更多时间备战十四冬、冠军赛等重要赛事,「如果不休学的话,学校不会让我请太多假,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比赛,训练也不会太充分。」

戴若涵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例,对这些青少年队员来说,必须平衡好学习和滑雪的关系。孩子们学业压力比较大,大部分时候只能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训练。非雪季时,队里会尽量利用周末安排体能训练、轮滑辅助训练等。「参加十四冬的这些孩子,他们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跟滑雪相关的训练上。」唐洪浪介绍,十四冬前,北京市体育局特意跟市教委发了函,尽量帮助队员协调时间。

刚满18岁的唐诗洋第一次参加成年组的比赛便是十四冬。 受访者供图

唐诗洋也是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一员,去年底刚满18岁,十四冬是他首次参加公开组(成年组)比赛。进入成年组,意味着训练投入要比青年组更多,在后续升学路径上大多会选择体育类院校。今年参加高考的唐诗洋计划报考北京体育大学,全国冠军赛结束后,就要参加文化课考试。

「孩子压力挺大,训练不能落下,学习也不能耽误。」唐洪浪说,前期训练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还好,到高中阶段就不太好解决了。前两年,北京队有一些高年级孩子因为高考等原因,最终到高中阶段就只能放弃了。目前,北京队在想办法尽量打通升学通道,让一些好苗子能坚持训练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十四冬北京高山滑雪队荣耀榜


青年组女子回转:

金牌(刘咏茜) 银牌(戴若涵) 铜牌(邴楚瑶)


青年组女子大回转:

银牌(刘咏茜) 铜牌(戴若涵)


青年组男子大回转:

铜牌(周子涵)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