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角色球员众多,为何他独领风骚?

2024-10-14体育

丹尼·格林无奈退役,告别篮球生涯

丹尼·格林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他的退役决定,我瞅了瞅他的小作文,感觉就像是个在三流电影节上捧了个奖的演员,发表的那种三流获奖感言:「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这「今天的我」究竟是怎样的呢?可能是等了快一年,新球季即将开始却无人问津,最终认清现实,下定决心退役的那个「我」。如果是这样,他是不是在对所有人都阴阳怪气?

不过,据我所知,丹尼·格林其实是有那么一点幽默感的,只是不多,而且他可不像是在开这种玩笑。尽管确实有不少人不再关注他的动态,而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外界因素的结果。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2009年总第46顺位的新秀丹尼·格林,结束了他长达15年的NBA职业生涯。

至于那些外界因素是什么,格林在自己的播客里说了更多的话,比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小作文来得更加真诚。他说自己已经有一年没打球了,身体恢复的情况未知,但最主要的是,他已经36岁了,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和动力,那些想要证明自己还能行的想法也消失了。这听起来很像一个写了15年球评却没有赚到多少钱,渐渐失去约稿机会的中年作者所说的大实话。

丹尼·格林:冠军拼图与3D球员典范

嘿,你知道吗?这15年里,丹尼·格林可是辗转了6支球队,从骑士到马刺,再到猛龙、湖人,最后去了费城和灰熊。在这期间,他可是作为球队的头号主力,帮三支球队各拿了一个总冠军奖杯,那三家分别是马刺、猛龙和湖人。整个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4个,格林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是约翰·萨利、罗伯特·霍利和勒布朗·詹姆斯。

在总冠军的纪录上,还有个特别的事情。北卡这所篮球名校历史上只有3个人同时拿过NCAA和NBA的总冠军,而丹尼·格林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两个家伙是詹姆斯·沃西和迈克尔·乔丹。

至于马刺,他们没有实现过两连冠,但格林却做到了。这哥们儿在3D球员中可是树立了一个标杆,他的三分球准得吓人,生涯平均每次出手能进4.2个三分,三分命中率高达40%。抢断数据虽然一般,但盖帽可算是他的亮点,生涯盖帽数量在后卫历史排名前十,这在后卫中算是挺难得的。

说到三分和防守,三分好理解,但防守就不好说了。在后卫中,格林的抢断数据其实不算突出,盖帽倒是能算个亮点。但盖帽多就代表防守好嘛?这个问题可就有争议了。比如,卡特职业生涯盖了888次帽,按理说应该是在历史后卫中名列前茅,但你没听说过有人夸他防守有多出色吧?

格林:防守有名,荣誉稀缺

格林这家伙,防守能力挺出名的,就是拿不到啥荣誉。整个职业生涯里,就只进过一次最佳防守阵容第二队,这评委的口味真是有点独特。其实,这事儿挺奇怪的。在NBA大数据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最佳防守阵容更像是基于印象来评选的。所以,只要你有防守的名声,进入这套阵容就比较容易。

至于格林的防守水平嘛,有人用一种很客气的说法来形容:「他防不住顶级球星,但这点并不重要,因为他从不轻易放弃,这种精神值得称赞。」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就像是在夸一些领域里的明星选手,他们在粉丝心中有不错的评价,但格林并不是那种明星级别的球员,所以我就不再多说了。

格林:优秀防守体系的关键零件

哎呀,你知道吗?其实除了格林在某些特别年份的数据能真实反映他的防守能力之外,咱们还能从那些业内大佬们的评价中侧面看出他的厉害。比如说,2019年詹姆斯夸格林是「超级聪明的防守专家」,波波维奇说他是「防守基础扎实,决策准确」,伦纳德更是直接点名,说格林在干扰投篮这方面特别牛,「当我故意逼对方突破时,他总能及时补位」。禅师菲尔-杰克逊也赞不绝口,说格林在防守端「执行力惊人」。库里也说了,格林是他生涯中遇到过的最难缠的外线防守者之一,「他擅长通过观察对手习惯动作来预判」。

这些评价,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优秀的防守体系就像一套精密的机器,每一块零件都要完美配合。格林就是那种能在这种机器里发挥关键作用的人。在马刺早期,他像是邓肯和伦纳德防守链上的外线支援;到了后期,他又成了伦纳德和缓慢内线群下的篮下保护者。2019年总决赛的Box-1防守策略,还有2020年湖人的双塔防守体系,虽然功能不同,但他都能无缝对接,最后,这四次夺冠,也算是对他实力的一种认可吧。

格林难以显著提升球队防守

但如果球队的防守本来就像破筛子一样,再把格林塞进去,那就不太能凸显格林的强项。比如在2020-21赛季的费城76人队,主教练道格·里弗斯给格林安排的队友通常是恩比德、西蒙斯、托哈、小库里,或者是西蒙斯、斯科特、托哈、小库里这样的组合。格林作为费城的首发球员,在他的前几套阵容里,基本上都是配上了小库里和托哈。里弗斯这么安排我都能理解,但问题在于,不管格林怎么努力,这种体系下他的防守提升可能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他即使做得很好,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球队的整体防守表现。

格林:三分高手与波波维奇哲学的完美结合

关于格林在三分上的表现,那简直就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他整个生涯都在主打三分,特别是在大多数赛季里,他的三分出手基本都靠队友助攻,助攻率高达90%甚至95%。有时候我会拿黄思静的投篮和格林比较,但黄思静偶尔会自己持球来个后撤步三分,而格林则是纯粹的无球射手,当然了,我想像马刺或者其他他效力过的球队的球迷们,应该也希望他能保持这种纯粹。

波波维奇的篮球哲学就像是一首魔咒,那就是进攻时要么三分,要么上篮,其他的都不做。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和三分线过不去的老帅说的,但实际上,波波可是我们见过的最懂得与时俱进的教练之一。他从不抗拒潮流,早在勇士队之前,他就从德安东尼的太阳队那里吸取了不少经验。格林可以说是波波治下马刺队转型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对于格林个人来说,他的巅峰期正是在这个阶段,尤其是在2013年的总决赛前五场比赛中。在这五场比赛中,格林的场均得分依旧领先全队,投进了25个三分,打破了雷·阿伦在2008年六场比赛中投进22个三分的纪录,创下了新的总决赛三分球纪录。而且,格林在这五场比赛中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5.8%,远远超过了雷·阿伦当年的52.4%。

历史转折与角色定位:格林的关键时刻

哎呀,要是这系列赛是五局三胜制,或者说那场比赛没到最后一刻雷阿伦那个神仙三分,历史恐怕得翻篇了。热火三巨头的组合会不会被夸上天,我们今天写格林退役文章的时候,还能多添一句「拿过总决赛MVP」的荣誉,稿费说不定都能多赚几个字呢。

不过,这世上哪有如果这回事啊?一句稿费就是一句稿费,要在这上面找深意,只怕很难。要说最能体现的,大概就是降低了FMVP的分量,让2022年前的库里的粉丝们又多了一个安慰的理由。就算事情真的这样发展,格林在我们心中的整体形象,恐怕还是那个典型的配角角色。

现实无情地证明了这个评价。2013年总决赛最后两场,波什对着记者说:「不会再让格林得到那么多空位投篮的机会了。」

到了G6加时赛最后1.9秒,马刺落后3分,轮到他们有人挺身而出,用一记关键进球扳平或反超比分。但这次机会,本来是为格林设计的,结果却被波什封盖了。

这一年最后两场总决赛,格林的表现分别是7投1中拿到3分,以及12投1中拿到5分。

格林的三分球与好运

哎呀,你懂的,格林这哥们儿,虽然三分球能到四成,挺准的,但是要说他是个无敌的神射手,那可不一定。有时候咱们看比赛,或者赛季间对比一下,甚至季后赛不同阶段,他的表现都不那么稳,就像是名字起错了,但外号却挺对味。

中文球迷给他的外号,从「铁林」变到「张铁林」,再到「张继科」,这背后其实是有道理的。你看,NBA历史上能打满15个赛季的球员,连9%都不到,这得有多大的能力和多好的运气啊!咱们说说丹尼,他的能力咱们都知道,接下来就是聊他的好运了。最大的好运嘛,当然是健康,直到2022年,他在35岁前一个月,被队友恩比德压到了左腿,结果前十字韧带和外侧十字韧带都断了。

为了提高在各种情况下接球投篮的准确性,格林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据说还用上了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连站位、跑动角度、身体摆动、手臂摆动这些细节,都要练得炉火纯青。问题是,他练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队友们却在偷偷练摔跤,想找个机会让裁判吹哨。当然,练摔跤的人是不是考虑到自己这么壮实去擦地板会不会不小心压到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格林的逆袭之路与刻苦精神

格林的投篮技巧,真是下了大功夫,从平衡性训练中就能看出来。这哥们儿,一开始是个次轮秀,头两年在骑士和马刺都吃瘪了,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0%左右,一般人可能觉得他前途堪忧,甚至差点去了欧洲联赛混饭吃。但到了2011-12赛季,他的三分命中率直接飙到了43.6%,成了马刺队里的首发。你得知道,他为了这成绩,背后的汗水可没少流:每天提早两到三个小时泡在训练馆练球,三分球练到吐,高中时就天天扔1000个三分球,到职业后这个数量只会更多。

性格方面,格林也是个狠角色。他曾经说过,第一次去马刺的时候,可能表现得太冷静了,没表现出那种急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态度。结果,他被马刺裁掉了。这时候,他主动给波波维奇打电话,恳求再给他一次机会,表示自己愿意做任何事,哪怕是递水递毛巾,他都愿意。我不知道格林当时是不是真的眼含热泪,但我能理解,要是有人给我这么个机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哪怕能变成百万富翁,我也愿意。现在只差一个波波维奇的电话了。

努力与成功:格林的故事与启示

这事儿挺简单的,说「我愿意」就像是敲门砖,你拿着它,有的人会开门,有的人不会。但你不拿,谁都不会给你开门。再给你一次机会,也只是开始,格林后来干的事儿,才真正让他的职业道路继续下去。我见过不少在职场上摆出各种姿态的人,给你机会,你才发现,他们可能只是做了一个花架子。

格林说过:「你不一定得是最棒、最强的球员,只要一直努力,好事自然就会来。就像你去不了月球,但努力的话,你能达到的高度也不会太差,我就做到了。」

对那些还没真正踏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这话足够激励人心,作为一篇退休纪念文章的结尾。但对那些已经经历了很多事的中年人来说,关于这个「最好的案例」,我们心里可能都有点疑惑。毕竟,努力后好事不一定能来。格林打破了这种可能性,得到了他现在的生活,我们为他鼓掌,但如果做不到像他那样,也没什么可羞愧的。毕竟,万有引力是个客观规律,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无法让月球更近一些,一辈子也只能在地上生活,大部分时间能站得直,而不是趴着,也算是一种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