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一场惨败,能否真正敲醒装睡的中国足球,更糟糕事或还在后面

2024-09-07体育

尽管世预赛第三阶段的比赛没有在央视进行转播,但其热度依然不减。

国足首场对阵日本时,许多球迷其实已经有了输球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这一晚国足输得如此惨烈,竟以0-7被日本痛击。

然而,除了这场屈辱的惨败之外,接下来的事情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1、耻辱之夜

中国队与日本队的这场比赛无疑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对决。

这场比赛不仅是国足历史上分差第二大的对决,还创下了中日足球交锋中的最大比分纪录。

简单回顾这场比赛,不难发现,国足自开场起便一直处于日本队的压制之下。

面对身价接近三亿、堪称亚洲第一强队的日本队,国足几乎从比赛开始到结束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毫无还手之力。

尽管主教练伊万科维奇曾声称自己掌握了应对日本队的独家策略。

然而,这场比赛显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平。

从比赛上半场开始,国足在控球方面就完全被日本压制,日本队持续发起攻势,频频威胁国足球门,而国足始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日本队上半场仅仅攻入两球,主要得益于王大雷的几次关键扑救。

从中场到后防线,日本几乎完全击破了国足的防守体系。

下半场的情况更为糟糕,日本队的进球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没有重复的。

门将王大雷也失去了斗志,用日本媒体的话来说,国足在最后简直是彻底放弃了自己。

当比分达到4:0时,国足彻底放弃了进攻,转而采取防守策略。

对于国足来说,胜负已不再关键,如何输得体面,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然而,面对失去斗志的国足,无论战术如何调整都已无济于事。最终,日本队在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分钟成功破门,以7:0结束了比赛。

尽管赛后日本教练森保一不断表示,中国队实力不俗,我们取得胜利非常不易。

然而,日媒依然对国足提出了尖锐的评论:并非日本表现得太强大,而是国足实在太过孱弱。

2、伊万科维奇到底行不行?

每当国足输球,网络上必定会掀起一轮声讨的浪潮。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找到当下国足的上百个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国足的表现实在差得离谱。

然而这次我们选择不再抨击国足,因为已经批评过太多次了,继续指责也无法带来任何改变。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国足二十多年「不胜神话」的根源究竟何在。

许多人认为,这次国足输得如此惨,问题出在教练伊万科维奇身上。

伊万科维奇的水平与之前的米卢蒂诺维奇、里皮等人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米卢时代我们至少还能进入世界杯,哪怕只是打个照面,而现在连世预赛都无法过关了。

这么说显然不合适,难道学生考试不理想就能责骂老师吗?

相比于里皮的防守反击战术,伊万科维奇的战术可能确实不太适合中国这样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

然而,不能否认伊万科维奇的执教能力,他多年来的战术一直如此。

如果不是执教中国队,伊万科维奇或许一辈子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对阵日本、韩国时,居然还要如此小心翼翼、畏手畏脚。

伊万科维奇的战术显然不适合中国国家队,因为中国队的整体实力无法支撑他所设想的那种频繁争夺和突破的打法。

然而,里皮的战术确实非常契合中国队,国足应输的比赛也都已经输了。

教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输掉一两场比赛,或许问题在于教练能力不足。

如果每场比赛都失败,难道能说是全球的教练都不够优秀吗?

3、国足全靠归化?

面对国足目前的困境,有人建议不如进一步扩大归化球员的范围,打造一支外籍军团。

更不用提完全依赖归化球员,组建外籍军团参赛这一举措能否通过国际足联的审查。

恐怕光是中国的球迷就难以接受依赖外援来踢球的想法。

目前归化球员蒋光太、阿兰和费南多的整体水平,在国家队中依然位居前列。

可以看出,归化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足的整体实力。

归化球员本质上还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做法,仅仅是将被认为有潜力的球员引进,却并未真正解决中国足球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不足,即便将梅西、C罗或姆巴佩这样的世界级球星归化过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武磊。

与篮球不同,足球无法围绕某个核心选手来制定战术和策略。篮球运动中可以围绕一个明星球员来设定特定的打法和战术。

足球比赛中,单凭一个人的努力难以激发整个球队的潜力。顶级球星虽然能够增添亮点,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团队的配合与战术的运用。

当整体实力不够时,归化球员可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主力阵容不可能始终依赖归化球员。

当前国足面临的核心问题,仍然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

4、U12到U23十年变迁

在讨论体育时,体质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话题。

如果某些项目中,中国队频繁夺冠,人们往往认为是亚洲人的体质比欧美人更适合这些项目。

当某些项目表现不佳时,又会有人质疑,是否中国人的体质与外国人存在差异。

不可否认,不同人种的体质确实会对某些项目产生影响。

例如,白人在游泳方面,确实展现出更强的耐力和爆发力。

黑人在田径等陆上运动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瞬间爆发力和耐力的项目中。

黄种人在举重等项目中,往往能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类似的例子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虽然并非绝对,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

然而问题在于,中国人真的不擅长踢足球吗?

当然不是这样,输给欧洲人可以归结为人种问题,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典型的东亚黄种人,体质上又能有什么显著的差异呢?

此外,要论体质的话,其实可以说中国人是最适合踢足球的。

在U12和U15的足球比赛中,中国12岁至15岁的青少年足球水平几乎可以与西班牙、意大利等世界顶尖强队相媲美。

像韩国、日本这样的亚洲强队在中国面前毫无优势,轻而易举就能被踢出一个3:0或4:1的比分。

同样一群人,为什么在12岁或15岁时能够获胜,而到了20岁之后却只剩下失败了呢?

这就直接关系到中国体育的发展模式。

自1988年中国在汉城奥运会上遭遇惨败以来,国家便确立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多金牌的战略方针。

中国迅速掀起了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热潮,众多有潜力的优秀青少年从小便开始接受训练,学习与体育相关的知识。

这种国有体制的培养方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国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挑选部分重点项目加以培养。

举重、射击和跳水等能够通过训练稳定提高成绩的项目,自然而然成为了优先发展的重点。

在竞技体育领域,由于乒乓球和女排等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项目也因此成为了重点发展的对象。

这种培养模式在短时间内造就了一批能够为国家争光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使民众看到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但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在足球甚至篮球等大球类运动中已经不再奏效。

一方面,这类运动所需的成本本就高于其他个人运动;另一方面,这种竞技体育中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

没有人敢断言,今天在国足或男篮上投入了如此巨额资金,未来就能在奖牌榜上换来相应的回报。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足成为了被战略性放弃的项目,体育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其他能够更快见效的领域。

如今,很多人认为要想发展中国足球,过多的资金投入反而让这群球员失去了上进心。

实际上,如果真正想要推动国足的发展,当前的资金投入并非过多,反而远远不够。

5、更可怕的危机还未到来

曾几何时,日本在足球领域远远无法与中国匹敌,甚至还有中国球员前往日本进行指导。

如今,日本已将足球归还于市场,并且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日本队拥有数量庞大的注册球员,这些球员成为了推动日本足球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的足球发展经历了完全的断层,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体育特长生,选择在孩子年幼时就送他们去学习足球。

但成为特长生后,国家队的名额只有23个,其中大部分还是替补,这使得愿意让孩子竞争这些名额的家长寥寥无几。

许多人认为,当前中国篮球和排球的衰落,是因为某些教练或球员表现不佳。

然而,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体育培养体系出现了问题。

美国和日本通过商业化体育赚取利润,而中国从事职业体育反而需要投入资金。

当前中国足球的状况可以说商业化程度较高,但距离真正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有很大差距。

要形成市场,单凭市场的自发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需要的,必须是一套与这种自由体育市场相匹配的教育体系。

只有将体育运动从文化课的附加分中解放出来,中国足球才能从U12一直强大到U23。

结语

中国男足的失利早已司空见惯,对全国球迷而言,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观众们指责武磊或伊万诺维奇,无法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单靠一名超级巨星并不能改变全局。即使把梅西放到中国国家队,他的表现也未必能超越武磊的水平。

要想解决国足屡战屡败的困境,必须从根源入手,重点加强教育和培养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扭转国足的颓势。

否则,真有可能像电影里那样,输掉两位数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