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当武术走出江湖

2024-07-11体育

在最初,武术既包含着用于防身和攻击的技击格斗属性,又有着修身养性的健体追求。然而作为一种生于市井的「术」,武术也和本土文化、民间艺术的方方面面产生联系,尤其在对于「武林」和「江湖」这一概念塑造中艺术家们不断添加的奇情想象,让武术不止于「术」,更有了一种「道」 的神化色彩。

在当下,表面上看属于国人的武术场景似乎在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和老人们的日常晨练之间出现了一种离奇的真空。人们希望去重新定义武术,却在包罗万象的武术世界中感到彷徨。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武术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事实上有更多的习武之人用自己的方式在传承与解构中做出选择,寻找武术在这个时代新的注解。

相较于西方格斗拳拳到肉的激烈刺激,武术有着更多对于身心平衡和健康愉悦的追求,更适合忙碌的都市人群在高强度的职场日常之外寻找回归生活和自我的「软着陆」。而武术更内化的东方精神内核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迷茫的年轻一代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在具体的招式和套路背后,武术需要的是更长时间周期里对自身状态的觉知和耐心的磨练,这种练习中并不常有多巴胺疯狂分泌的兴奋快感,而更多的是「温水泡茶慢慢浓」的渐入佳境。

相传清康熙年间,一严姓男子因被人诬告携女逃亡至四川大凉山。其女名作咏春,年满十五岁时,当地土豪垂涎其美色而上门强娶,适逢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出身的比丘尼五枚师太在大凉山白鹤观。她路见不平,携咏春返山,授以武艺。五枚师太根据咏春的特点研究出一种贴身短打的拳术,并以咏春的名字命名。咏春拳,就此诞生。当然,由于电影【叶问】和【一代宗师】的大热让人们更熟悉后来咏春拳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叶问移居中国香港后以咏春为门派开馆授课,这门拳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近百年间拥有了遍布海内外的大批徒众,出生在纽约的易扬就是其中之一。

易扬学习咏春的缘起,其实来自于他因为华裔身份而在校园中受到的孤立和扰闹。当父母向年幼的易扬建议可以学习武术来强健身体和保护自己的时候,十岁的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那个时候的我是个不爱运动的胖小孩。」 易扬在回忆起当时的经历时还会拿自己打趣,「但是我很爱看功夫电影,虽然我不懂那些招数和动作有什么含义,但是我觉得它很漂亮。」

十二岁时,易扬拜咏春嫡系传人梅易为师,成为咏春拳宗师叶问第四代传人。

回忆习武的过程,易扬并不觉得那是辛苦的体育训练,他更愿意理解为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我会在课余的时间在师父家里学习,师父对我的要求也很简单—耐心、信任和尊重。」易扬将这三个要求深深地烙印在心里,「其实就是按照师父的教学踏踏实实练习,一步一步达到师父的标准,自然就会学到更进一步的东西。」

凭借着踏实刻苦的努力,易扬成为了内门弟子,用他的话来说,他的「功夫life」就由此开始。「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没有很明确的上课时间了,而是开始了一种‘家庭化’的学习经历。」易扬收获了师父、师母还有师兄师姐们的陪伴和关照,「练习完我们会一起在师父家里吃饭,会聊起最近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我会感觉武术开始渐渐融入到我的生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走进了易扬的生活当中,改变着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对于出生在海外的我来说,学习咏春这个过程让我们从师父这里唤醒了我的中国文化根源,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很多方面。」

当然,咏春带给易扬最显著的改变首先是更强健的体魄和敏锐的反应力。「突然有一天我的一 个同学在和我打闹的时候扇过来一个巴掌,我很机敏地挡了回去。」易扬和同学默契地相视一笑,他知道自己开始进入了更深入的学习阶段。「咏春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它会培养起你的肌肉记忆反应,能够起到防身的作用。」易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咏春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时间的积累。

事实上,咏春作为一个拳种并不繁杂,三套套路、八节木人桩以及两种兵器构成的内容体系加上本身动作幅度较小的近身格斗属性,其实对于学习者的入门要求并不高。「因为咏春最早是为女生发明的,所以它追求的就是通过最短距离的击打省时省力高效率地进攻。」易扬认为学习咏春最需要的是保持专注的能力,「咏春拳无论手的姿势有什么变化,它都一定是保持在自己身体的中线,然后向对方身体的中线攻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最快出拳。」而实现这一点需要注意力的绝对集中。

这种对于专注的追求,也就是易扬选择开武馆传授咏春的原因之一。在之前,易扬凭借自己的拳技被成龙选为「新七小福」的成员,拍摄了许多影视作品。教人打咏春拳更多的是拍戏间隙的兴趣所在,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回忆起自己跟着师父学习的经历。「饮水思源,我希望用我师父教我的方式来教更多人,让这其中的文化也能得到传承。」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获得了师父的许可将梅易山庄带到了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武馆。

武馆在易扬看来是一个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武术文化元素的场所。「我当然也可以赚快钱,做短期的培训课吸引人们来打卡或者多拍一些短视频来展示咏春。」但是易扬始终更希望的是让更多人体验他所经历的习武历程,「太快会让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咏春的精髓,武术里有很多东西不能靠别人的讲解,更需要靠自身的体验和顿悟。」易扬特别强调了「顿悟」对于咏春的意义,「就像学习游泳,我可以用语言告诉你各种动作和技巧,但是只有你自己下水了才知道游泳到底是什么。」易扬认为学习咏春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才能产生这种顿悟的时刻,亲历的体验会让人们理解咏春拳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潜移默化地接纳和习得这门武术。「咏春理念简单,但需要时间去思考和练习,武馆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和距离让大家探索咏春的用处。」易扬这样解释武馆的意义。

对易扬来说,更重要的是武馆所承载的师徒传承。「我觉得拜师的付出就跟婚礼一样—你承诺用你的一生去学习钻研,师父也承诺给你用他的一生来倾囊相授。不管你选不选以武术为生,他一直都是在对你的人生负责任。」 易扬用婚姻来类比师徒之间达成的连接:「你只要坚持,那他也会坚持。」在过去,武馆里的徒弟习武便是习得一技傍身,有了谋生的本事。如今,同样的缘分也在武馆里延续着,「徒弟构成了属于我们的咏春家庭,他们未来要代表师父的教育。徒弟护着师父的招牌就是在护着自家的武馆,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庭一样。」易扬希望用武馆的形式将这种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情感联结延续下去,也让更多人可以接力传播咏春。

如今咏春并非一项小众的运动,许多人慕名而来,但是易扬对此却有着一种令人意外的冷静。「咏春其实是适合所有人的,当然练起来肩膀酸胳膊腿疼是跑不掉的。」易扬希望更多人在选择咏春的时候可以给这项武术更多的时间,「咏春不是那种让你把脑子关掉然后用45分钟疯狂出汗的运动,你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思考。通过看师父的展示和自己的体会来领会。」在易扬看来这个是对于学员和自己都十分过瘾的时刻。对于初学者,易扬建议以一个月为期进行练习,咏春的第一个套路叫「小念头」,先从一点小小的念头开始,来一点点发现这种拳术是否真的适合你。在他看来咏春因为动作幅度小对于很多此前受过伤,运动存在局限的人也十分合适,「我教过很多从巴西柔术和跆拳道转来学咏春的人,包括我的师弟还曾经教过患有小儿麻痹的学员。」他认为咏春在姿态还有呼吸上的练习对于他们都有很大帮助。

易扬时常回忆起十几岁时被师父安排去带课的日子,「那个时候每星期五大家都去了party,但是师父会让我去教课,我有时候会和师父抱怨我的周末都被占掉了,师父却说这么做一定不会让我吃亏。」等到自己开武馆的时候,易扬发现自己原来早早就把授人习武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练得熟稔,一切都是信手拈来。而师父说的话也时刻回响在易扬的耳边:「你现在或许只看得到玻璃,但我给你的是钻石。」

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里,传统体育类专业中设置了武术专业,体育院校自1989年开始单独招收武术专业本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传承的新生力量由此开始。出身武术世家的席隆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令人关注的标签—武术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级裁判员、武术六段、清华学霸以及自媒体博主。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享受着成为「斜杠青年」的丰富生活,也一直在用不同形式的努力为武术走入年轻世代的生活做点什么。

黑色印花图案无袖衫

黑色立体拼接长裤

均为Namesake

白色运动鞋/私人物品

在和席隆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武术在这个时代的存在形式有着一种十分包容的心态。「在过去武术更加兴盛的时候,它的概念并不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包含着非常多的东西。」席隆很耐心地解读着武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比如我们比赛练习的武术套路和刀枪棍棒是为了让武术能够成为一种竞技体育而进行的改良,但并不是武术的全部。更加适合实战打斗的散打也好,老年人修身养性练习的太极拳也好,它们都是武术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武术是非常多元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武术项目。

席隆提到了「大武术观」,这一思想体系是当前中国武术界对于传统武术发展的共识。这其中提到了多元流派的包容、推动更广泛人群的参与和对于武术多样功能的重视。无论是技击、健体还是竞技和娱乐,武术可以带给人们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很多人把武术很狭隘地定义在攻击和争斗上,认为武术只是‘打’,我觉得是不那么全面的。」席隆这样解读自己对于「大武术观」的理解,「通过武术实现对自身的培养,会带给人一种提振,也会让人拥有‘武德’,意识到武术真正讲求的其实是和谐。」

冰淇淋紫色马甲

冰淇淋紫色短袖衬衫

米白色长裤

均为adidas Sportswear

出身世家的席隆自幼习武,在他的眼中并没有外界对于武术充满神秘色彩的重重滤镜。「在我小的时候可能我也不知道对武术有兴趣,更多是来自家人的指导。但是在长期的练习中你会感受到武术带来正向的反馈,形成一种特殊的精气神。」伴随着他习武的过程,他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也在记录的照片和视频中感受到了一些很惊奇的变化。

武术专业学生的身份让席隆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尤其是他颇有爱豆气质的帅气外形很难让人将他和传统武术联系在一起。「可能我不穿训练服的时候看着不太像大家印象里练武术的人的样子,但是当我展示武术套路的时候大家还是会觉得很惊艳。」席隆认为这也是一种扩展人们对于武术认知的方式,「包括用自媒体和视频的形式来让大家看到年轻一代的人们和武术之间的联系,我相信会帮助大家看到武术更 丰富的价值和更多元的呈现。」

打比赛是席隆武术生经历中比较符合大众认知的部分,竞技中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也是席隆最初爱上武术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展示武术套路的时候,你的动作按照缓急动静的节奏走,在最激烈的部分有你的教练和队友为你大喊口号加油,你的情绪瞬间被调动到最高点。」席隆回忆起这些经历的时候语气中也难掩激动,「这个时候我的状态也会很昂扬,动作也会更加舒展起来。」

而在这之外,席隆眼里的武术并非是紧张刺激的,而是有着一种融入日常的波澜不惊。「武术并不一味是刺激的打斗,包括选拔武术专业的体育生其实更看中的也不是身体素质和体能,而是精气神的状态。」席隆认为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更多武术的价值需求。」这也和高校武术专业的培养目的不谋而合,比起在武术队为了竞赛去专注练习更有优势的项目,在高校席隆需要学习的是更加多元化的内容,用于向更广大的群体传播武术文化。

正在清华攻读硕士的席隆也在继续尝试用更多方式来把自己积累的武术文化传递给更多人,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展示还是课余时间教授更多人武术技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从接触开始爱上武术。无论是从健身的角度还是养生的角度,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对武术的兴趣点,席隆对于人们对武术的理解有着十分开放和淡然的心态,「只是武术并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它相对于任何体育运动来说都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内容,需要人们对它的价值首先肯定才能坚持下去。」

比起普通人对于武术所抱有的幻想和预设的界限,真正的习武之人反而有着更为开明和包容的心态。对于大部分习武之人来说,对抗或许最初是追求,但包容与化解才是真正的领悟。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能在武术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任何一种过于狭隘或者偏执的理解其实都并不值得争论出输赢。长期的研习武术会带给人一种更为豁达的松弛感,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里他们正是令人羡慕的「淡人」,而这种淡泊从容的心境或许才是武术在当下能带给人们最重要的东西。




编辑-Alex Xi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尤尼科

摄影-赵斌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