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以其独特的创意与表现形式,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但在享受这场盛宴的同时,也有很多场景处处在给观众「上眼药」,开幕式中体现出来的宗教、性别等问题,引发了世界性的争议。
巴黎就像一个调酒师,他们把开幕式调到了自己适合的度数,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在那里好不快活,殊不知却冒犯了别人的味蕾,让其他客人极度不适,一个个喝得反胃呕吐,叫苦不迭。即便是法国国内,对巴黎开幕式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
像法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左翼领袖梅郎雄,他在批评奥运会开幕式时就毫不留情,他直言对撒旦的崇拜,是对【最后的晚餐】的嘲弄,认为这种表演触碰了他的底线,是对信仰的亵渎和践踏。梅朗雄的言外之意就是,凡事皆要有度,闹腾也不要拿信仰开玩笑。受不了这种嘲弄的,还有巴黎奥运会的超级赞助商C Spire公司,他们决定撤出所有广告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感到被冒犯。
暴改【最后的晚餐】的背后,是复杂的宗教因素,而同性恋、跨性别,以及大幅度表演所折射出来的,则是取向的差异问题。
诚然,巴黎奥运开幕式想要表达的主题,是自由和浪漫,提倡文化的包容性。他们想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法国,但他们不知道, 把一头大象装进冰箱很容易,但要让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达到一样的包容高度,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同文化、宗教、民族之间的文化肯定会相互排斥,难以融合,所以当你把一盆大杂烩端到大家面前时,有人反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这方面来讲,任性的法国被吐槽,一点都不冤。实际上,开幕式的包容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核心议题。 举办国在充分展示自己文化的同时,最终的导向还是趋大同,目的就是避免文化差异给他人带来不适。作为一场旨在团结全球、促进文化交流的世界性体育盛会,开幕式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同时,更应注重文化差异与包容性的处理,而巴黎开幕式这次的处理方式,无疑值得组委会反思。
在追求多元文化共融的今天,任何大型活动的组织者都面临着如何平衡不同文化和信仰的挑战。巴黎奥运会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除了开幕式引发的争议之外,巴黎还有很多地方被吐槽,比如放错了韩国的国旗,比如在有些运动员的住所周边,陈列有歧视性的图案等等。
崇尚和鼓励创新固然可取,但要有边界,要考虑各国人民的「普适性」,在内容呈现上,一定要注重平衡与包容,避免过度解读或误用某些文化符号与元素。在这方面,不要高估了与会各国的包容性,还是应当适度保守一些。
巴黎争议,也为未来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未来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中,组委会要注重对不同文化和信仰的理解和尊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精神。同时,对于赞助商的利益诉求和情感反应,也需要给予更多地关注和考虑,以确保商业利益与文化表达之间的和谐共生。
对于巴黎奥运官网删掉开幕式视频一事,此举并不明智,甚至有点自欺欺人了。删除视频并不能避免影响,反而还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面对问题缺乏解决的勇气,只会徒增更多的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