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不能说,不能播,那还能采访吗?

2024-07-16辟谣

近日,一段记者采访空军试飞员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这不能说啊」「应该剪掉啊」「不能播啊」「这也不能播啊」,空军试飞员马晓云面对记者的提问,始终「嘴巴很严」。

中央广电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记者张超群给中国记协微信编辑部「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她在采访报道中的见闻。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视频加载中...

(一)

接到去空军试飞大队采访的任务,我内心十分忐忑:「英雄试飞大队」如雷贯耳,把他们报道好既考验功夫又考验耐心。

什么是试飞员?

试飞员是飞行员中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飞行员又是工程师,不仅要会开飞机,还要在各种条件下测试飞机的性能极限。

我的任务是采访试飞员马晓云。试飞员的工作危险又神秘。采访前,我在网络上检索他的公开报道,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完成重要型号飞机高风险飞行任务;在多次面临飞行重大险情时,为挽救国家重要武器装备平台作出贡献。

我深知,每一个字背后都有等待挖掘的故事……

(二)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采访任务就是从「不能拍」开始的。

临近傍晚,我们一行三人抵达试飞大队。

「同志,请把手机留下,请过安检。」哨兵严肃有力的声音传入耳中。

作为军事航天部队的一名退役女兵,我印在骨子里的「严守秘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迅速苏醒。同行的两人也是具有军事新闻报道经验的「老手」,我们默契对视,上交手机,通过安检,顺利进入。

经过允许,采访地点最终定在了试飞局的军史场馆。场馆内有一面挂着试飞员照片的功

勋墙,一面是英烈,一面是英模。

张超群在部队采访现场。

按照约定的时间,马晓云来了。

难得有机会采访试飞员,我准备了不少问题,但还没问几个,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跟我们聊聊关于运-20交装?」

正侃侃而谈的马晓云停顿了一下,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答:「这个……不能说,嘿嘿嘿。」

「最近在忙什么工作?」

「也不能说,嘿嘿嘿。」

几个问题下来,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说」「不方便播」「这个也不能说」,让我颇为头疼。

新闻采访「不能说」片段截图。

怎么办?

强大的「求生欲」一下子冲上我的脑门。既然常规问题行不通,那就聊点轻松的,讲讲过往的求学经历、喜欢的颜色、口头禅、还有飞行科普……围绕各种话题,帮他打开「话匣子」、说说「心里话」。

试飞员的任务是什么?

在他口中,试飞员的日常就是给飞机「挑毛病」。而这一工作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飞机的「安全、高效、好飞」的三步走……

「飞‘没有人飞过的’,做‘总要有人做的’。」

话匣子一开,我总算挖到了「能播」的素材。由此可见,灵活改变采访方式,才能抓到更多「活鱼」。

(三)

剪辑过程中,两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打架——

「采访试飞员,要注意纪律」「报道不能哗众取宠,但要能吸引观众」。

反复观看素材后,我发现马晓云略带羞涩的笑容、「嘿嘿嘿」的可爱样子十分引人注目。

记者张超群在整理采访素材。

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闪过:这一个个看似边角料的「不能说」,不就是此次采访的「活鱼」之一吗?在试飞员的神秘面具下,偶尔「皮」一下更能展现他们接地气的真实感。

与融媒体部门同事沟通后,我们最终决定聚焦马晓云的职业特殊性与其风趣幽默的人物特征。

报道在CCTV-7【正午国防军事】和「央视军事」的各大新媒体平台账号发出后「破圈」了——公众号推文【网友:有这么多不能播的,我就放心了!】阅读量突破10万+,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转发;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平台上,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近千万。

粉丝们在文章下积极留言。

我看到网友们的各种反应:「有这么多不能播的,我就放心了!」「空军试飞员的嘴有多严?」「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打码方式……」还有一些网友对记者表示了心疼,「隔屏都能感受到记者的难」。

看到大家都喜欢「嘿嘿嘿」的马晓云,我也十分欣喜。

当下,要做出能够与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产生情感共鸣的稿件,绝非易事。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大小屏互动、做好电视新闻?结合本次报道,我有几点心得:

首先,着重在新媒体语态上「下功夫」。例如,我们在剪辑时采用「我就不告诉你」的配乐。由此打造极具个性化的人物IP,让新闻报道在投入「大海」的那一刻,就激起显著水花。

其次,重新把握军事新闻报道的「度」。基于频道特色,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不能说」的内容,在军队与广大受众之间寻找交流的平衡点十分关键。

后来,得知此次报道被「保密观」公众号转发,并被评论为「一次特殊的沉浸式保密宣教实践」,也充分证明我们的尝试找到了这个平衡点。

(四)

新闻正片中,试飞员的背影让我印象深刻。

马晓云新闻报道正片。

面对飞机,也面对未知的风险,他们从不回头,只是毅然决然奔赴自己的「战场」,在危险中不断突破技术难题。

因此,在「嘿嘿嘿」背后,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层更为动人的内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过去的服役经历,让我在采访中不断被触动。

因为懂得,所以理解,这也使我更加坚定要走的路——让「不能看」「不能说」的,被看见、被听见……

用话筒和镜头记录、讲好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故事,是我们军事新闻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这就是我们能说的,也是必须说的!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