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第一批熬夜刷屏的中老年人进入「换眼」时代?

2024-08-13辟谣

随着近距离用眼的刷屏行为增加,老花眼的出现提前了,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8月10日,蔡司「视力不受限,人生不设限」光学科技科普秀在广州塔举行。作为蔡司光学科技特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科普秀聚焦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疾,多位知名眼科专家现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科普中老年人视觉健康现状及前沿解决方案。

人未老,眼先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眼和白内障接踵而至,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然而,新时代的老年人普遍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老年大学、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或照顾孙辈,用眼场景多元化对视觉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步入数字时代,公众用眼时长较以往显著增加,「人未老,眼先衰」的情况在中年职场人中更为突出。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及时发现眼部问题、科学的干预尤为关键。

视觉健康管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在中老年阶段,尤其需要高度关注的就是老花眼问题。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何锦贤介绍道:「老花眼在医学上称‘老视’,是每个人进入中年必然面临的视觉问题。老花眼通常从38岁开始发病,高峰期在42-44岁之间,52岁发病率接近100%。受老花眼的影响,患者会感受到各种场景的视近困难、视力疲劳,对阅读、使用电子产品、驾驶造成影响。」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高亚莉现场科普

对此,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高亚莉深有感触:「每个人都会有老花眼,它像白头发一样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遇到不少如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用眼强度比较高,并且期望拥有良好视力延续职业发展而就诊的患者。他们不仅希望看得清,更追求看的舒适、持久。优异的视觉质量已成为中老年朋友拓展人生半径、继续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条件。」

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何锦贤现场科普

此外,白内障同样也是诸多中老年人无法忽视的困扰。当两种眼疾同时出现时,他们的日常生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白内障是由于自然晶状体变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会出现视物模糊、有朦胧感,各个距离的视觉动线均受影响。例如近距离看书、手机,中距离看仪表盘,远距离看风景等,甚至还会带来上下楼踏空等安全隐患,应需要引起重视。」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周荃解释道。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周荃现场科普

人工晶状体安全吗?

光学创新不仅推动了眼科技术的进步,还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场所展出的多款人工晶状体便是蔡司的光学研究成果之一,也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利器」。全球首个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的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正是由蔡司在2012年上市。活动现场,三位眼科专家通俗易懂的讲解了关于人工晶状体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体会。

谈到人工晶状体是如何治疗眼疾时,何锦贤院长表示:「将眼睛视作照相机,人工晶状体就是相机镜头,如果镜头脏了、无法变焦自然也就难以拍出清晰、色彩分明的照片,就需要更换新镜头,也就是人工晶状体。目前人工晶状体有单焦点、双焦点、全视觉三焦点以及散光三焦点等种类,患者需根据眼部情况和需求选择。对于既不愿戴老花镜又期望一体化解决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等多个眼疾的患者来说,通过全视觉三焦点一体化治疗更为理想,能够恢复年轻态视觉。」

很多患者会担心人工晶状体使用寿命以及在眼内适应情况,高亚莉主任分享道:「一方面,得益于独特的材质与精密的光学设计,一般人工晶状体可以终身使用;另一方面,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使用历史已经超过70年,技术非常成熟。此外,白内障手术已经步入屈光时代,以前白内障术后只能复明,现在手术切口更小、用时更短、人工晶体选择更多样,术后可以达到全程视力清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白内障手术是简单的小手术。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术前的全面检查、充分沟通以及术中精准操作、术后的及时随访。」

受遗传、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中青年人也可能会受到白内障困扰,更需要高品质的视觉保障今后的长久生活。周荃主任对此感受颇深:「曾有一位26岁的设计师患者,集白内障、老花、远视、散光于一身,视物模糊且无法准确区分色彩,不仅生活不便而且职业发展也严重受阻。经过深入沟通与检查,为其植入了蔡司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二天就恢复到1.0、1.2、1.2的远中近全程视力水平,收获清晰视觉也赢得了生活自信。」周荃主任表示,视力下降对于中青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手术不仅可以提升视觉质量,还能摆脱眼镜束缚,从而更轻松地参与各类活动。

南方+记者 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