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惊蛰·蛰虫惊而出走 春意萌动|岁时物语

2024-03-05辟谣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王思祺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伴随着春日的一声雷响,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万物苏醒过来,天地之间的暖意渐升。此时春气萌动,大自然又有了新的活力。俗语说:「春雷响,万物长。」3月5日,又是一年惊蛰时节到来,这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春已至。

惊蛰海报 制图 王思祺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由此可见,惊蛰节气,其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同时,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便极为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惊蛰的到来,也在告诉农户们,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一年中的春耕大忙已经开始了。

惊蛰时节,春意渐浓。因为进入三月,正好也到了「九九」之时。根据中国古代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冬九九」。要数完九个九日,才是春暖花开之日。今年的惊蛰节气,恰在第九个九日当中,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名称中,惊蛰是唯一以动物昆虫习性来命名的节气。「惊」为惊动,「蛰」为蛰虫。光从名称之中,也能看到这个节气与昆虫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从树林间、草丛中传来的鸟啼虫鸣,也是春天发出的声响。

那么,流连在博物馆之中,又会邂逅怎样的春意呢?在四川博物院馆藏的一幅清袁佩芳草虫画页中,只见在绽放的花朵之下,有昆虫隐秘其中。这是清代书画家袁佩芳所绘的写意花鸟,学恽寿平没骨技法。画芙蓉蚱蜢。左侧款署「袁佩芳」,钤印「袁」「佩芳」。据【益州书画录续编】中记载,袁佩芳本是广西桂林人,随父宦游四川,遂家焉。善画花卉,生动异常。肆力於恽冰女史,卓然自成一家。

清袁佩芳草虫画页 四川博物院藏

而在虫鸟的叫声之外,春花的绚丽烂漫,采桑耕种的春事匆匆,都是春天发出的信号。同样是四川博物院馆藏的明谭玄游春图扇面,画二士人乘马游春归来,左上题「游春不觉归来晚,花掩重门带月敲」。款署「甲戌清和写于昆湖舟次,谭玄」,侧押朱文「谭玄之印」一方印。画中,足见古人在山乡野间远足游乐的场景,领略着春日的盎然生机,和田间的鸟语花香。

明谭玄游春图扇面 四川博物院藏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的到来,在愈来愈浓的春意之中,在感知到蛰虫觉醒的声音后,不妨在大自然的萌动之中,感受无限的春光,尽情享受这春暖花开的时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