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孩子的「伪努力」家长了解吗?

2024-02-02辟谣

你家孩子完成作业是几点?晚上十点以后?凌晨?还是更晚?在大声疾呼要将「双减」真正落实的同时,家长也该意识到,学生群体中存在「伪努力」的现象:看似很努力,实际在放空,学习时间很长,甚至熬夜影响到了睡眠,但效果却并不好。如何识别「伪努力」,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1 案例一:觉察「伪努力」

小林的父母工作忙碌,对于小林的作业时长不是很了解。常常是父母到家后,忙着张罗晚餐,一家人吃个简餐,然后各自忙碌。在这期间父母也会打开小林的房门,看着他一直拿着笔在写作业就定心了。小林的妈妈看了关于作业时长的这一则短视频,决定做一回有心人,悄悄记录下小林一周完成作业的时间。没想到刚读初中的小林,每天完成作业时间至少要到晚上11:30。

当她刚想抱怨作业太多时,从班主任老师那边得知,他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每天在10点之前都已经完成作业了。小林妈妈就和小林复盘写作业的整个过程,希望能够找到问题。小林表示:他一直在写作业,没有浪费时间,也不知道为何时间过得那么快。小林妈妈想了想说:「时间都去哪里了?我们要一同去找到答案。」

【把脉】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判断出背后真正的问题,不至于掉进「盲、忙、茫」的谜圈。如果不能及时洞察实践的盲区,每天疲于应付各类层出不穷的任务,最后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忙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陷入迷茫。

觉察是让我们从看似「一刻不停」的努力中,跳脱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努力状态,进而找到问题,厘清线索,才可能有改变的可能。

【支招】

外化的时间账本:「外化」无形的时间,让无形的时间被看见、被觉察。家长和孩子不妨在一起画画格子,将一天划分为24格,每一格代表一小时,用不同的颜色格子涂一涂花在睡眠、用餐、娱乐、学习上上的的时间。当我们看清楚了「时间的账本」,明确了问题所在,就走出了管理时间的第一步。

具体的行动地图:当明确地看到时间去哪里了之后,再聚焦于「学习时间」,梳理学习任务,商讨所需时间,制定一张学习行动时间地图。制定具体的「行动框架」,明确具体的时间安排,是珍惜时间最好的提醒。

2 案例二:对话「伪努力」

天天忙得不亦乐乎、风风火火的小霞最近很气馁,成绩上不去,「考级」没通过,总之,忙忙碌碌中没有一点点成绩。于是她给自己贴上了「伪努力」代言人的标签。既然「伪努力」的结果是「颗粒无收」,她后来也就不努力了。

班主任老师发现之前那个努力上进的小霞不见了,成了一个用「伪努力」「拖延症」作为挡箭牌肆意放纵自己的孩子。于是她决定和小霞好好聊一聊。「小霞,老师觉得你最近不在状态呀,是怎么回事呢?」小霞支吾地表示她有了「拖延症」,丢了信心,自己也是万分苦恼。班主任老师又说:「咱们要想办法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与你的问题对话,去了解、去辨析,然后去面对它、解决它。老师愿意和你一起面对难题。」

【把脉】

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当问题来临时,需要我们细细的去分辨,有效地辨识问题,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应对。以「伪努力」为例,可能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这里我们举例几种:反抗型的伪努力、瞎忙型伪努力、回避责任型伪努力、能力不足型伪努力。

具体来说,反抗型伪努力不是真心愿意学习,表现为因为逆反心理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瞎忙型伪努力,顾名思义毫无目的地把时间消耗在一些没有明确目标事件上,行为上表现出来很忙乱,却没有什么真正的实际价值;回避责任型伪努力,可能其背后是要逃避责任或者说不愿意看见糟糕的结果,表现出来的拖沓;能力不足型伪努力,确实存在因为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这样的一种伪努力。当我们与「伪努力」对话,就会对于它了解更多,以便找到合适应对方式。

【支招】

分享「无序」的故事:讲故事是将问题外化一个特别好的形式。家长可以请孩子讲讲关于自己「努力」的故事,「写作业」的故事,家庭成员共同倾听故事,借以故事获得获得信息,梳理问题。

探访「拖延」的感受:情绪与感受有一种「信号」功能,是焦灼的、无措的,还是无所谓的感受,家长和孩子一同借情绪和感受,寻找到其背后内在的想法,捕捉到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3 案例三:积极的「真努力」

小伟最近并不太想去上学,因为他觉得他的努力毫无意义。他的父母无数次和他说,要好好读书,考一个好高中、好大学,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他觉得自己一直为父母给他画的愿景而努力。但进入高中后,当繁重的学业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他突然「顿悟」了,这不是他要的生活,学习与他而言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他要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他要做那一些分泌多巴胺的「快乐事情」,努力太辛苦了!于是他和父母沟通,他不想再努力了,甚至连之前的「伪努力」也不想要了。

父母被他的言论惊吓到了,只能断断续续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努力学习一样可以是快乐的;「诗和远方」也需要现实基础;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会拥有真快乐;要给努力学习赋予正向的意义!

【把脉】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活在同一个世界,而是活在自己定义的世界里。」他强调个体「定义」的重要性,也就是赋予意义的重要性。意义是行为最好的指引,当问题来临时,需要我们停下来,好好讨论,明确真正意义所在,才会有效地激发积极期望,主动地投入其中。

明确意义之后,需要积极的行动。克服拖延、终止焦虑行动是最好的方法,只要行动起来,就会看到效果,带来积极体验,慢慢影响态度。

【支招】

正向联系「三步法」: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将「真努力」和愉快的事情联系起来,和积极的自我联系起来,和正向的反馈联系起来。与正向感受、结果联系推动孩子行动,在行动中实现自我的意义价值,正向体验会「反哺」个体,提升「真努力」的实效。

立即行动「四步法」:行动是最大的意义,家长和孩子一起商讨「行动计划」,从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反馈得失、获得启示这四步推动行动。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内,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