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微短剧乱象调查③充钱追剧,不知不觉被「收割」

2024-03-23辟谣

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拿着手机不断上滑刷屏,包括「微短剧」在内的短视频,让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孩子,沉迷到无法自拔。真的就是看个乐么?记者调查发现,短视频背后,不是卖货的盘算,就是充值的套路,可谓伤身又伤财。

沉迷:做作业刷短视频孩子张嘴就是「老六」

「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刷那些小视频,拆奥特曼卡片,还有什么游戏解说、80后90后小卖部,没完没了。」一说起短视频,市民梁女士就一肚子气。

梁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每天放学后,老人都会带着他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玩一会,原本想着增加户外活动,结果慢慢变成了刷短视频的时间。「两三个小孩儿,拿着老人的手机往长椅那一坐,还经常学视频里的博主说话,什么老六、鸡哔你。」梁女士说,孩子有时甚至边写作业边刷视频,为此她没少发脾气。

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在7至18周岁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率高达九成,很多孩子刷着刷着,就沉迷于短视频。

「抠抠脑子,抠抠脑子,哎艾玛抠抠脑子……」最近,小学二年级的天天特别喜欢唱这首歌,吃饭唱,写作业唱,睡觉前也不忘哼两句。不知所云的歌词,令天天妈妈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这是热门游戏【蛋仔派对】的一个「热梗」,各大主播都在以这首【抠抠脑子之歌】作为配音剪辑热门短视频。

什么是「抠抠脑子」?天天答不上来,只知道自己曾刷到一个短视频剪辑这首歌配游戏人物跳舞,觉得很有意思并点了赞。之后,他就总能刷到这首【抠抠脑子之歌】,班上同学也是如此,「学校里人人都会唱。」

「天天说看过几十个游戏博主剪辑的版本。」天天妈妈查询后发现,原来这是一首英文歌,原版歌词是「Coconut, coconut, Ah I'm a coconut(椰子,椰子,啊我是一颗椰子)」,却被许多博主以中文谐音写成「抠脑子」。

甚至,在钉钉、支付宝、拼多多等软件中,也能看到大量短视频内容。「因为要用钉钉上网课,所以我没在手机里限制使用时间,没想到这里面也有短视频。」市民田女士说,儿子最长一次用钉钉刷了两个多小时。

揭秘:看似为流量 最终导向都是商品链接

无论是低俗搞笑的段子,还是轻松有趣的游戏解说,表面上,短视频博主只为赚流量。但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博主追热点发短视频都是为了带货,试图打开未成年人的钱包。

咕卡,是当下大热的中小学生「社交神器」,是用各种贴纸、装饰物等手工装饰的卡片。「咱们今天来个超级咕卡大PK怎么样?」「你们更喜欢谁做的咕卡呢?」短视频博主「翠花的童年」推出过多条「咕卡」短视频,不少视频点赞超过2万,评论上万条。数百名未成年人在评论区讨论得火热:「这是我妈晚上给我买的!」「不就是咕卡手账吗?谁没有?」「我可有手账咕卡大礼盒!」

咕卡比拼、吸引孩子评论只是引子。记者看到,「翠花的童年」在短视频内以多种途径带货:或在评论区置顶作者推荐,附上咕卡礼盒链接;或挂上「小黄车」,卖起儿童马苏里拉奶酪、中小学生古诗词工具书;或直接给某网红奶茶打起广告,称买奶茶送贴纸咕卡盘。

部分解说游戏的博主,也会借着孩子的喜欢,在主页的商品橱窗里展示玩具或文具,并可通过链接购买。

「我挺喜欢看‘雨下解说’,爱看他的各种单机游戏搞笑解说,我们课间也会和同学讨论他最近在玩什么游戏。」小学四年级东东,就曾在主播的推荐下买过玩具。

记者随后搜索该博主账号发现,虽然他没有在短视频中直接挂购物链接,但孩子们想要查看更多的解说短视频,就需要搜索该博主账号或点开博主主页,置顶处就是商品橱窗。3月20日,橱窗里的商品达71件,几乎都是儿童玩具或文具,比如霸王龙轨道车、房子积木、网红萝卜飞碟枪等、其中一款儿童液晶手写板,显示已售出176.4万件。

「橱窗带货简单理解就是中间商。短视频博主把产品上架到橱窗,其他人通过他的链接购买,他就能赚取10%至50%不等的佣金。」某内容和电商整合营销平台副总裁林墨(化名)称,无论是开通橱窗还是「小黄车」卖货,都必须要有至少1000个粉丝,也因为此,博主才会热衷分享各种蹭热点、博眼球的短视频。

短视频也是推广游戏产品的重要渠道。业内人士透露,短视频平台会根据未成年人的浏览和兴趣,将相关的游戏宣传视频准确地推送给他们,并吸引他们下载、充值,博主能获取一定佣金。

「对绝大部分博主来说,流量分成收入有限,带货才是主流。」林墨坦言,利益驱动下,短视频也在制造着未成年人的消费流行趋势,「比如此前突然爆火的‘萝卜刀’,就是短视频一手助推起来的。」

成瘾:老妈追微短剧一次39.9元充出上万元

「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却为各种短剧就花了一万多元。」提起微短剧,小然十分沮丧。

小然的母亲今年62岁,平时爱刷视频、看直播,是邻里眼中的时髦老人。去年9月,老人刷短视频时,总有链接跳出来,点进去,是微信第三方小程序,里面是各种微短剧。

「在一个小程序里看10集后就会要求充值。」小然说,母亲一开始以为9.9元就能解锁全部剧集,没想到看了三四集后,小程序又提示余额不足,要求继续充钱,一开始是充金币,后来是买短剧会员卡。「零零碎碎在不同小程序上充钱,全是各种某某视频的39.9元,不到7个月就花了一万多元!」

小然发现母亲沉迷微短剧后,屡屡劝说,却收效收微,「各种办法都想了,删小程序,微信银行卡解绑,但管不了几天,她又偷偷绑卡,上瘾似的看各种霸总爱情短剧。」

与小然的母亲类似,从去年底开始,嘟嘟的父亲也痴迷上了微短剧。「我爸简直跟中毒了一样!」嘟嘟说,根本算不清楚父亲到底在短剧上花了多少钱:一会儿说360元买了包年会员,以后就不用再花钱了;结果没几天又充钱,说包年不含这个剧;没多久又看上一个新平台的剧,称跟老平台的内容不一样。「几十个小程序,东花一笔,西花一笔,现在根本不给我看他的手机。」

让嘟嘟更糟心的是,父亲就连洗菜、吃饭、洗碗都把手机放在一边,经常开着扬声器看到半夜。「就爱看什么战神剧、巨富剧,动不动就‘我乃天命之子’‘我叫你神魂俱灭’。」嘟嘟叹气道,长期看剧,父亲眼睛直淌泪。

揭秘:充值套路重重 层层嵌套多买20集

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充值虚拟货币,进行单集付费,每集价格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另一种是直接充值会员,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以某短视频平台的「微剧吧」小程序为例,一部93集的微短剧,免费试看15集后,付费集数为78集,需充值99.9元才能全部看完。

虽收费不菲,但规则简单,为何两位老人都说算不清账?记者调查发现,看似简单的充值设计其实套路重重。

「以为看一年,结果没看几天。」市民李女士曾在某小程序上过当。3月19日,记者登录该小程序看到,平台上只有5部短剧,其充值页面以高亮粗体字显示花200元「买一次用一年」,猛一看以为这是可在一年内免费观看全站剧集的年卡,但数字下方灰色小字标注着「20000云币+2000云券」。记者按单集解锁需180个云币或云券算,花 200元只能看122集左右,不够看两部剧,但因标注并不显眼,很容易被忽略。

还有一些小程序在充值页面默认勾选自动续费,并以带有迷惑性的方式诱导消费。根据网友反馈,记者登录「薏米剧场」小程序,当选中付费剧集时,页面自动弹出付费信息,默认勾选的是69.9元档位,可以购买固定数量的虚拟货币,支付按钮上还高亮显示「立即支付(多送12.2元)」。买就送?有消费者就这样毫不犹豫下了单。然而,记者在页面下方看到,支付同时,小程序默认勾选了「自动购买后续20集」,灰色小字显示,且未明示每集价格。

更糟糕的是,糊里糊涂充完钱后,商家可能「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有的小程序充值的时候说是年卡,没用几个月彻底跑路了。」大量网友反映,自己使用的微短剧小程序已搜索不到。3月19日晚,记者在微信中以「短剧」为关键词搜索小程序,仅有16个,而据公开报道,在2022年11月底,这一搜索结果超过200个。从搜索结果看,网友反映的吉汀短剧、臻鼎短剧、白狐短剧、斗金剧场等平台都已消失不见。

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小程序剧场都备份了大量已经做好的小程序,「封一个就挂上新的跳转链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程序虽然名称不同,但页面几乎一模一样,注册主体也为同一家。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袁璐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