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让自己回归生活——【清香的日常】中的日常与松弛

2024-06-10辟谣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通讯员  黄雪菁

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历久弥新,近年来更是风靡全国,我们的周围不知不觉刮起一股「新中式」的潮流,这些创新与创造、传承与弘扬正在逐渐被当代年轻人内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长江文艺出版社携手江南才女作家潘向黎推出全新散文集【清香的日常】,以东方美学为精神内核,衣、食、住、行为肌理,从「喝茶」「读书」到「旅行」,在喧嚣尘世中寻访一缕茶香,在现代烟火中品味古典风雅,在行走山川中赏读草木人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为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慢度日常的新中式生活美学指南。我们有幸采访到潘向黎老师,请她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本新书中所体现的传统与当下的联结。

是传统的,也是日常的

潘向黎自己本人曾经离媒体很近,做过22年的文学编辑,所以对于出版一直坚持严谨而克制的态度。当我们问到选编【清香的日常】这本散文集的初衷时,潘向黎坦言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尹社长提出的「慢生活」的构思打动了她,她希望这本书是「讲究在日常生活里面寻找一种自己的,偏舒缓,偏艺术这样的一种调性」。书名也曾让她苦恼很久,因为这本书在选编时,分成了「茶」「诗」「好天气」三辑,如何才能选到一个清新透气又统摄全篇的标题呢?潘向黎说:「我觉得茶叶茶汤是很有清香的,古诗词我觉得也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面,始终绽放的花朵,会一直吐露它的清香,旅行当中我觉得山川也是有清香的。那么为什么用‘日常’两个字呢?因为我觉得我这里面不论喝茶也好,读古诗词也好,旅行也好,都是非常的日常化的。非常的普通,很平凡,甚至是看上去比较平淡的这样一种内容和调性,它没有什么壮烈、探险、猎奇,或者很激烈、浪漫的这样的内容和追求,它都没有。它就是很日常化的,一种涓涓细流的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喜悦之情也好,反正这是一本讲述日常中的一种体会的书。」

当问到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相联结时,潘向黎提到她关注到些年轻人中掀起一股「古风热」。「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确切」潘向黎笑说,她表示在生活中会看到穿汉服的年轻人,「他们连头饰、发型都是完全是古风的」,还有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上拍的各种古风视频,包括大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他们拍的那种节目都非常好的,就是把古风跟当代生活结合起来,挺有意思的。」年轻人对古代生活方式的追捧,在潘向黎看来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她认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一定是一个好的倾向,同时她也鼓励大家在跟随潮流的基础上,多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要只对汉服有兴趣,或者说只对某一件事物有兴趣,对过某一个节日有兴趣。我觉得应该全面广泛地了解一下。现在年轻人内心的多元化是超出上一代很多的,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她相信当代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希望【清香的日常】这本书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不要觉得传统很遥远,恰恰相反,传统离我们很近,它与我们血脉相融,有时候甚至就是一杯茶的距离,我们完全能够,并且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日常中实践它。

让我们的心灵和大脑都能做柔软的体操

潘向黎的写作坚持对「美」的追求。她希望这本富有「美」的小书能够为当下的年轻人划出一片精神放松的小公园。她非常理解当下的年轻人,说:「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停不下来,也是有不得已的成分在。只要减少一些工作量,生活节奏明显的慢下来,带来的舒适感,包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提升,难道他们不明白吗?大家之所以慢不下来,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她说:「现在人心理上的大忌就是‘空转’,明明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你还想继续再进一步,但各种各样的阻挠等着你,可能是情绪的,也可能是身体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停下来,慢慢回到放松的慢生活状态,而不是不停地焦虑担忧,生怕别人比自己抢先了,或者错失了某个机会,因为这样想下去是永无尽头、万劫不复的。」

「卷不动了就不卷!」潘老师开解年轻人,「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好好喝茶,或者你好好喝你的咖啡,然后好好散步,好好看天,晚上好好听音乐,好好睡觉,这样生活就慢下来了。慢慢过一段时间以后,甚至几天,就会有一种空的感觉,是一种空明之感,让你再次抬头看向天的时候,天就变得更宽广;路过一小池水,也会变得辽阔起来。」这是她分享的放松的办法,她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种平静的、舒缓的方式,让心灵和大脑都能做一下柔软的体操,引导自己真正回归生活。